老马迷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mpenguestc 网络空间做伏枥老马,志在千里育识途小驹!

博文

高校青年教师应重视学术研究还是应用研究 精选

已有 32482 次阅读 2012-7-8 23:37 |个人分类:科海拾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高校教师, 学术科研

暑假前夕,教学工作告一段落,事情少了许多。偶尔老师们会相聚聊聊,大多的话题都是围绕科研问题,今年的基金有没有希望,又签了几个合同,经费到账多少等老生常谈的话题。听多了这些,成天纠结这些问题,真的平添烦恼和压力。没有课题,难道不活了啊,大不了还可以认真上课和教书啊。印象较深的一次交流,是一位很年轻就成为博导的教授,已经获得多个基金资助、也获得多种荣誉称号、发了NSCI论文。却也感到有些迷茫和困惑,说今年的经费也有些压力,就和我讨论学术这条路到底能不能继续走下去,能走多远。我能说什么呢,我在学术上还远远不及比我年轻的他,自己心里也没底,也有很大压力。不过我还是鼓励他,作为高校的年轻教师,走学术这条路,是相对快捷和低成本的。

学术一般是指系统的、专门的学问。学术研究则是借助已有的理论、知识、经验对科学问题的假设、分析、探讨和推出结论,其结果应该是力求符合事物客观规律的,是对未知科学问题的某种程度的揭示。(百度解释:http://baike.baidu.com/view/1124441.htm)。通俗地讲,这里的学术研究意指从事的是基础或应用基础研究,课题来源一般为国家、地方政府或部委下达的纵向课题,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基金,省级自科或社科基金,以及各种渠道的基础研究类课题,甚至是没有课题支撑,根据兴趣爱好进行自由探索和研究。对应的应用研究一般是指直接与产品、型号及市场挂钩的课题,一般来源于市场需求及与企事业单位服务的横向合作课题。

目前高校教师的局面是,有的老师每年源源不断地成功申报各类基金,甚至一个idea得到多个口子的基金资助,即所谓的一兔多吃。我们也经常看见有些作者每发一篇paper,后面列出的基金资助课题多达3-5项。当然这类教师应不是一般的人物,要么是学术大牛,要么就是掌控资源的人物。如果是年轻人,也一定是paper发的多、进入了什么人才计划的人物,不是一般教师能有这本事的。这就是所谓的学术性教师。还有一部分人,一生中没发几篇SCI,学术界也没啥名气,因此没法申请到各类基金,只好凭着人脉关系或技术实力,每年争取到来自企业、公司资助的横向课题。经费很多,钱也不少,而且用钱也很方便,不必被财务上严格把控和审查是否合理使用经费问题等。即这些教师主要从事所谓的应用研究

搞学术研究的教师经常私底下议论,做应用课题的教师,没学术水平,没创新,做的是大量重复性工作,连像样的paper也发不出,靠的是人脉和关系拉项目。搞应用研究的人,私底下也瞧不起搞学术的人,说那都是纸上谈兵,啥时能应用到实际中,能否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还是一个未知数。而且学术研究课题结题时,提交的成果无非是毫无价值的总结报告或几篇paper,而不是立竿见影的产品或实物。

那么,刚来校或处于低职称的青年教师,该怎么规划自己的未来呢。这也是曾经让我迷茫很久的问题。学术研究既然属于基础研究,那么万丈高楼从地起,夯实基础,精下心来在一到二个方向上踏踏实实熬上几年,坚持每年申报各类基金,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这对多发paper,晋升职称都是有好处的。同时,基础研究有了一定深度和进展,也可以进军企业,慢慢做一些横向合作,这将会让你走入一个良性发展的态势。从一开始就想到搞一些实用产品,尽快挣钱,作为一名想长期呆在高校的教师来说,是不利的。除非是想退出教师行列,自行创业。

其实,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也不是一对矛盾,可以得到很好的兼顾。学术课题是应用项目的基础,反过来,应用项目可检验学术科研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应用项目结题了,学术研究还可以接着进行,并不会结束,即学术研究可成为应用课题的深化,从承担的应用课题中提炼科学思想、凝练科学问题。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应是相辅相成的。

相关博文:唉,SCI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5437-590218.html

上一篇:唉,SCI
下一篇:[转载]穿透人心的力量——《娘》在保靖的道德实践解读
收藏 IP: 125.69.141.*| 热度|

35 郑永军 刘旭霞 李伟钢 曾庆平 张伟 喻海良 路新华 郭大庆 张波 傅茂润 曹裕波 赵斌 尧中华 欧阳亮 隋立明 张文增 孙学军 刘鹰翔 梁建华 刘宏 夏业伟 王鹰 刘天亮 林涛 吴锦宇 牛丕业 高绪仁 曾新林 宁利中 高莉 王云才 蒋永华 zouzoukankan zyongli cly8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5: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