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有大学和研究所两种学术机构,两者有什么不同呢?不同之处在于人。大学更需要大学老师式的学者,而研究所更需要研究员式的学者。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研究所是攻坚克难的地方。大学也攻坚克难,是为了处在学术前沿更好地培养学生;研究所也培养学生,是因为很多攻坚克难可能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
现在学生毕业往往是有一个客观标准的,比如要发表两篇SCI论文,这样大约能表示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科研能力。而大学老师无疑是发过两篇SCI文章的,但这个应该无法作为大学老师的标准。那大学老师的标准是什么呢?现在看起来是拿到了某个基金项目。不同层次的学校需要不同层次的项目,看起来也很简单客观。但是这样似乎就和研究所里的研究员没有区别了。大学老师和研究员的界限越来越小,两者就势必产生越来越大的竞争关系,而大学和研究所就会越来越没有分设的必要了。
我之前通过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定义,对大学老师和研究员做过一次区分。大学老师和研究员都带学生和做科研,我认为两者的区别在于,大学老师是为了带学生而做科研,研究员是为了做科研而带学生。大学老师的无上理想是‘传万代’,研究员的无上理想是‘当代功’。研究员总是希望生前能做出大科研成果,大学老师总是希望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将来做出重大科研成果。当然研究员也希望培养出优秀学生,而大学老师也希望自己做出重大成果。所以从这个角度区分两者,从表面上看无法做出有效分辨,虽然两者的内核是不同的,但只有内行人能体会出这种不同吧。
如果说两者还有什么表观的区别,我觉得应该是大学老师应该尽可能‘多才多艺’一点,而研究员大多在一个方向上钻研得更深一点。孔子大概被认为是第一个私人老师,他一人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样孔子可以根据弟子的才能不同而因材施教,传授不同的技能,所以孔子的弟子可以广布天下。那现在的老师如果希望桃李满天下,也应该在多个研究方向有自的心得达到较高的造诣。现在的学校如果希望学科发展繁荣,则需要有构建合理的人才结构平衡不同学科发展。
由于现在的学科发展迅速,一个研究方向所需的知识储备量大大增多,所以我们不可能要求现在的老师像孔子那样多才多艺。有的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所以着重搭建合理的人才结构,平衡不同研究方向。这样招进来的学生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进不同的实验室找不同的老师进行指导。这是一种不错的设置,将多才多艺平衡到了一个学院多个老师身上。这样只要保证我一个学院‘多才多艺’就行了。
但是如果大学老师自身有更高的追求,希望将来桃李满天下,应该会主动去培养自己的像孔子一样的‘多才多艺’特性,这样才能指导不同研究方向的弟子,弟子与弟子之间的竞争也会减少。如果弟子中再有一两个能学到老师一个才艺后,又从旁处学到一个别的才艺或自己开创一个才艺,或者继承发展了老师多个才艺的,那这个弟子就可以接班,把多才多艺传承发展下去。这就像核裂变的链式反应,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能桃李满天下。就像西游记里的菩提祖师问孙悟空想学什么时,列举了我这有医卜问算等等学问,你想学哪一样。
还是一样的道理研究员不是说不能多才多艺,而大学老师不能在一个点上钻研太深。而是两者的属性倾向有这个不同,大学老师倾向广而多,研究员倾向少而精。如果一个大学老师在一个点上钻研的很深,他是一个研究员类型的大学老师,而如果一个研究员多才多艺,那么他是一个大学老师式的研究员。所以这里的大学老师和研究员是两个概念,而不是具体的一个人。而研究所和大学需要从这两个概念的异同出发,考核培养自己的人才,合理优化自己的组织架构,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发展规划,最终形成大学和研究所的良好合作生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1: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