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迷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mpenguestc 网络空间做伏枥老马,志在千里育识途小驹!

博文

小团队如何发展,可有良策? 精选

已有 19073 次阅读 2019-10-6 14:35 |个人分类:团队建设|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团队

正如题目所言,实验室属于一个典型的小团队,小到可以被忽略不计。这里的“小”,不仅规模小,而且成果也平平,属于典型的弱小“目标”。

有一句话说的好,“先生存,后发展”,这是每个人、每个团队生存和发展的硬道理,也是一种美好愿景。如今,实验室虽基本解决了生存问题,后续发展却又成了另一个大问题。

毋容置疑,一个优秀团队的关键和核心在人。那么,小团队如何发展?自然是吸纳和汇聚人才,壮大队伍,多出有显示度的成果。

近两年,团队毕业的博士生大都表达了想留校工作、成为一名高校教师的强烈愿望。自己培养的学生,知根知底,方向一致,自然是团队留人的首选。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只怪咱生不逢时啊。

五年前,团队的首个博士毕业时,成果还算不错,发表了5篇SCI论文,两篇2区。可一没出国经历,二没好的本科背景,毕业只好去了一家国企就业。

几年过去了,团队不少博士生有了出国经历,可进校的门槛却越来越高。一看论文分区,二看所在团队的规模和成果。

想要教职岗位,得看论文。这是个傻子都明白的道理,偏应用研究的团队,论文方面必然处于劣势。手握高分论文的人才,都集中在了某些容易出论文的领域,这势必造成某些学科相对容易进人。长远来说,也涉及学科领域和方向的相对集中,某些方向领域自然萎缩和被淘汰。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也照样适应于学科发展。

想要特聘岗位,虽然对论文要求相对低一些,但主要向大团队、大课题组倾斜,小团队势必自生自灭。咋说呢,这就是个人及团队发展的马太效应。

一步错,步步错。团队的老师们一天天“老”去,大都步入40岁往上的“高”龄、低职称人员,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分布失衡。

团队后继无“人”,俺只能望“文”兴叹。

真希望,哪一天有好心的大团队把咱收了去。成就不了大团队,可以抱大腿也行。

end.jpg

my2dcode.png

长按/扫一扫二维码,敬请关注“闻道研学” 

相关博文

[1]科研团队的苦恼

[2]谈高校科研团队的现状与重要性

[3]老马对小马说

[4]太忙的导师注定只能是个小“老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5437-1200824.html

上一篇:梦想感召奋斗,目标凝聚力量
下一篇:一个科研小白的成长之路
收藏 IP: 182.138.190.*| 热度|

33 杨正瓴 郑永军 肖慈珣 王德华 罗汉江 郁志勇 李陶 李毅伟 蔡宁 钟广法 朱志敏 黄永义 熊建华 张忆文 姚远 段法兵 朱晓刚 黄健 李东风 文克玲 张叔勇 王从彦 单坚开 孙颉 魏焱明 郭胜锋 刘全生 周春雷 刘锋 李晓瑜 吕泰省 张鹰 韩金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0: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