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孟子
与人类其他的重要词汇一样,“教育”一词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经过了一个较长的产生过程。《说文解字》中有:“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据考证,第一位将“教”和“育”连用的是亚圣孟子。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孟子的一种快乐,亦成为后世无数教育者的情怀与乐事。
时至今日,教育一词未改,其本质内涵却历经多番变故。
曾经,教育是一种采集。像原始人群在山林地野间采择积累山果野菜一般,成人把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生存技能和道德规范一点一滴地教给年幼一代。幼年儿童的大脑在这种采集式的教育下积存的知识和技能逐渐增多,从而有能力在大自然中存活下去。
曾经,教育是一种放牧。成人将年龄相仿的儿童聚在一起,让他们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听从成人的训诫、劝告和教导。成人像放牧者一般手执教鞭不时的吆喝、间或在空中打响一鞭。儿童如一群绵羊,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不能有独特的行动,只能被驱赶着干嚼那些并没有多少味道的“草料”。但是,据说这些“草料”是这群儿童未来的安身立命之本。
曾经,教育是一种种植。儿童如一株待长的小树,虽然他成长的内在动力早已存在于当年的种子当中,但他的成长却一时也离不开后天适宜的环境,如阳光、水分。成人的职责便在于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如阳光的文化、如水分的知识,还有防止如暴风雨的社会阴暗面的侵袭,更要打掉儿童身上如歪枝的缺点和恶习。如此,儿童才能更健康的成长。
曾经,教育是一种加工。儿童如无用的零部件,堆在那里等待教育工厂的重塑和加工。教师是一批专门的工程师,他们把早已制定好的合格“产品模型”作为标准,对这些儿童进行加工和改造。若干年后,这群儿童从同一个模子里出来,被认为是社会的合格成员。
今天,教育是一把金钥匙。儿童不是等待填充的容器,不是任意驱使的牛羊,不是无意无志的树木,更不是无声无气的零件,儿童是有自己独特价值的生命体。这种生命体,它具足圆满,智慧与爱心早已存在。正如孟子所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仁爱之心,人皆有之”。这四心是人的善端、人的财富,无需另外添加,只需开启。人之所以在人世间堕落,并非缺失此四心,缺乏此财富,而是缺少开启这四心和财富的金钥匙,从而被社会的阴暗面所玷污和腐蚀。那么,这种金钥匙从哪里来?其实,真正的教育就是这把开启儿童智慧潜能的金钥匙。真正的教育不会是采集,不会是放牧,更不会是加工,而是直接指向人的生命成长和绽放的教育,即开启生命力的教育。生命力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发展,人之所以自我实现的最重要的内核。何为生命力?一般而言,生命力包括六个部分,即生存力、学习力、实践力、精神力、社交力和创造力。生存力,是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下去的基本能力,只有它以合适的方式存在着,才能谋求进一步的发展。这是生命力的基本条件。学习力,是人吸收外界信息和知识,将其内化为自身能量一部分的能力,它同时还包括人对自身能量和智慧的发掘与拓展。学习力是生命力的基本组成。实践力,是人将自身知识和智慧外化和物化为现实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方式。实践力决定了人生命力显现的程度。精神力,是人意识水平和思维境界所能达到的程度,它是生命力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交力,是人作为群体的人与他人相处和合作的能力,没有社交力的人,是寂寞的人,也是不完善的人。创造力,是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能量在与自然和社会互动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新的对人类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行为方式。创造力是生命力的最高体现。可以说,针对这六个方面的教育就是开启生命力的教育。
在生命力教育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儿童是什么样的呢?最为核心的是他们有着健康的人格。这首先表现为与己合、与他人合,能正确地看待和认同自己,能悦纳自己,也能尊重他人的生命成长,宽容和爱他人,能与他人合作。其次,表现为自己与社会合,即把自己的存在和发展与家庭、家族、社区、城市、民族、国家,甚至世界结合起来,自己是社会的人,是民族的人,是世界的人。最后,自己能与大自然合、与宇宙万物合,能感觉到宇宙的运行频率,能体验到天之生人的秘密和精髓。
可以说,这样的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也是教育要真正培养的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6 09: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