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孟文子
2016年,我33周岁,也是来湖南长沙的第3个年头。可以说,我人生的很多大事基本都发生在这一年。当然,以后还会有更重要的事情发生在这里。
(一)
2016年2月,我和妻子正式搬入新居。不是豪宅,离市区还颇有些远,但我们还是很喜欢这个幽静又布满绿植的小区。中国人对家的观念很重视。家,在有形的物质上就表现为一套房子。对于我们这套房子,整体的装修和装饰工作都是在妻子的主导下完成的,她为我们能有一个温馨的小家付出了大量的辛劳。真的非常感激!
孟子说:“有恒产者有恒心。”有了自己的房子,这颗心也便很快安定了下来。此心安处是吾乡!既然安下来了,这里便是吾乡了。
(二)
2016年6月,我坚决地换了工作。非常荣幸进入《新课程评论》杂志编辑部工作。在一些人看来,我的原单位还是不错的,我的变换工作首先让妻子感到不安,甚至有些担心。但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
《新课程评论》杂志执行主编郑艳女士是我见过的最有涵养、又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优雅女性,作为领导,她对我们又是无私的关爱。有人说,艳姐对我们像老母鸡呵护小鸡一样。有时真的有这种感觉,但我们内心是温暖的、是充满感恩的。新教材的一把手——健总,这位湘西汉子,骨子里有种务实的品质和担当的精神,他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想干事、能干事、乐干事的良好环境。我是由衷的敬佩与感谢!
另外,这个新的团队也令我吃惊,虽然都是女孩子,但没有那种小女人的斤斤计较,她们个个都是真纯的、好学的、良善的。她们从来都不会因为你的某些出头而不快,相反,她们永远都是在为你加油、鼓掌。在这样的团队中,我真觉得自己太幸福了!一定是我前世做了什么好事,今生才与她们在一起工作。要知道,就在2016年4月23日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是这样几位可爱的女性存在,当然她们也不会知道在长沙的某一个地方还有一个我这样的北方人存在。真的,对于这种相遇和缘分,唯有加倍感恩和珍惜。
(三)
2016年12月初,我们买了一辆白色小轿车。尽管不是什么豪车,但我已经很满足了。虽然妻子开始颇有些不满意,因为咬咬牙其实我们可以买辆更好一点的。但是,后来我们都觉得应该节省一些。
按照常理,在一个家庭,开车的往往都是男士。可是,在我们家是反过来的。因为至今我都拖延着没去考驾照,虽然已经报名快两年了。应该是性情使然吧!我对开车、捣鼓各种物件,乃至任何涉及一点技术、要动手操作的事情,都缺乏兴趣和耐心,除非是被迫而不得不去做。说实在的,我更多地是对理念世界的东西感兴趣。
但是,我清楚地知道,我之所以还能继续如此这般地活在自己爱好的理念世界和理想追求之中,是妻子为我承担了很多一个家庭不得不去面对的各种现实的琐事,以及需要动手去操作的杂事。
经常是下班一回到家就有香喷喷的饭菜吃;自己的衣服也是被整齐地分区放好,可以随时去拿;家里的网络、电脑、电视但凡有问题,也有人会很快修好;现在一出门,就有人给你当司机;出差回来,还有人想着要开车去接你。
“你怎么那么幸福?!”妻子有时候会故意抱怨地这样说我。其实,我内心也是羞愧的,我也希望自己能像我的两个妹夫一样,家里什么坏了都能修好,出门旅游可以安排好一切。可是,我总是没能做好。
不过,也不能泄气。为了安慰妻子,也为了给自己打气。我总跟她说:“虽然我的缺点很明显,但我的优点也很明显啊!”可是,我想,新的一年即将来临,自己还是应该努力做些改变了,起码在2017年应该拿上驾照,让妻子也感受一下老公开车带她出去兜风的感觉吧!
(四)
身在异乡,最挂念的就是父母了。在孝敬父母方面,我和妻子都有一颗孝心,也都积极地在践行孝道,但我们知道我们所做的还远远不够。
今年春节过后,大概正月初十前后,我的父母在大妹的陪伴下来到了长沙。听说父亲在来之前的十多天就开始准备行囊了。我知道,父亲一定是开心的,也一定是自豪的。自从2013年经历了一场生死大病之后,我们都发现父亲的性情发生了一些变化,甚至连智商都有些下降了。但是,他却比以前更乐观了。有时候他说出话让我们全家人都觉得可笑,他自己却浑然不知。其实,面朝黄土背朝天,这一辈子父亲和母亲受了多少辛劳!到了老年,糊涂一些、幼稚一些、痴傻一些,又有什么大碍!现在,三个儿女都在自己的城市立住了脚跟,他们对子女的教养任务早已完成,剩下的应该是我们兄妹三个照顾他们了。
父母在我们这里住了半个月,就吵着要回去。不是不喜欢和儿子、儿媳在一起生活,实在是舍不得远在秦岭山脚下的那几间旧瓦房。逼急了,我就说:“家里有什么啊?!总舍不了你们那个破房子。”可是,我分明知道,在他们心里,那里才是他们真正的家。即使亲如父子、情如母子,家对于每个人还是有着不同的意义。
2017年元旦就要来了,妻子也即将把她的父母、我的岳父母从山东接过来跟我们一起过年。我是发自内心的开心。岳父母和我的父母都是朴实的乡民,他们对土地、对生活、对子女都有着同样深厚的情感。虽然,我和妻子计划着要怎么孝敬他们,但我还是清楚地知道,我们把家里布置得再温馨,我们再努力地对他们好,他们还是会想念远在威海之滨的那个家。这是人之常情!
(五)
每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一个自己准确的定位,对于接受了多年高等教育并且常常以文化人、读书人的品行来要求自己的人,更是如此。以前我曾给自己有个简单的定位,即读书、教书、写书。读书,基本是我每天的必修课;教书,也有过一些经历,虽然不长;写书,虽然还在路上,但已经开始有了规划。
就目前来看,自己的定位稍微有些变动,但依然没有偏离自己的主航道。现在,既然做了编辑,我觉得就应该努力做一个专业型甚至专家型的编辑。那么,就应该从撰写各类文章开始,特别是专业类文章。因为,大凡知名的学术类刊物,其编辑人员往往都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即使是书籍的编辑,也应该努力朝着专家的水平努力。远的不说,唐浩明先生就是从编辑之路走向学者之路的典范。
2016年,我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9篇,知网收录8篇。
(1)《从<学记>看道德课堂的内涵与精神》,刊于《课程.教材.教法》(国家级,核心)2016年1月。
(2)《道德课堂:立德树人的大舞台》,刊于《中国德育》(国家级)2016年第17期。
(3)《成长的密码: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巨流河>》,刊于《中国德育》(国家级)2016年第21期。
(4)《用书信唤醒——常德市东升小学教师曹阳春小记》,刊于《湖南教育(B版)》2016年第2期。
(5)《刘悟华:从少林弟子到学校校长》,刊于《湖南教育(C版) 》2016年第6期。
(6)《城区新生学校快速成长的催化剂——长沙高新区虹桥小学合作办学走笔》,刊于《湖南教育(C版) 》2016年第7期。
(7)《编前语:教育中的评价》,刊于《新课程评论》2016年12月。
(8)《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新桥》,刊于《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2月。
(9)《做生命中的优秀值日生》,刊于天津日报2016年10月10日。
除了在纸媒发表作品外,我在各类网络媒体和自媒体也撰写了20多篇文章,代表性的有:
(1)《长郡版<南山南>背后鲜为人知的校园故事》,发搜狐、湖南教育新闻网、长郡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
(2)《从罗锦堂的人生经历看今天的教育》,发凤凰国学、科学网、孔学堂、平行学社等。
(3)《有谁教导过我们在遭遇不幸后该如何面对》,发搜狐、教师博览微信公号、经典网等。
(4)《从郑也夫演讲看当代教育病症》,发搜狐、教师博览微信公号等。
(5)《教育研究和教育写作不是一回事》,各类网络媒体有转载。
(六)
对于很多人,买书和看书可能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偶然事件。但是,对我而言,它们却在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
几乎每周,我都会放弃一两个午休时间去定王台书市,并且是去固定的几家书店,包括:述古人文书店、岳麓书社定王台分店、弘道书店等。因为这几个书店是比较有品味和“操守”的书店,也经常会有新书上架。当然,我说的“新书”并不完全指新出版的书,还包括那些新到的已经有些年月的好书,比如钱穆、余英时、费孝通等人的著作。每次我都不会空手回来,少则一两本,多则五六本,然后再坐公交回单位上下午班。
另外,几乎每次去定王台,我都会去找一个开书店的老先生聊天。他具体姓什么我一直没有打听,只知道他约莫60多岁,东北人,后来在怀化生活了很多年,在那里经营着一个书店。后来,他又来了长沙,一直在定王台书市里面开着一个小书店。这个人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他一直保持着对书籍和文化的敏感,并且常常有非常独到甚至让人吃惊的见解。他跟我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的文学水准根本不高。”我故意问他有什么理由,他便一一给我列举出来:田晓霞的命运安排是胡扯,田家和孙家的关系也是生拉硬套。他对残雪、张炜、阎连科、韩少功等当代作家都有自己的评论。更重要的是,我从他那里还得到了一些在别的地方很难买到甚至不可能买到的好书。
除了在长沙买书外,出差在外,一旦有机会,我都会去找临近的书店去淘书。很多人都有在网上买书的习惯,我以前也经常在网上买,六七年前我就是当当网的金卡会员了。不过,我更喜欢在书店里顺着书架一排排找书、偶遇好书的感觉,实在太美了。你根本不知道在这个书店,你最终会将哪一本或哪几本书买走。这种未知的美丽是最诱惑人的地方。但凡在外地,但凡进书店,我一般都不会空手出来的。今年出差,我就在北京、苏州、大连等地买过各种书。所以,我每次出差回来的箱子都比去的时候要沉很多。
买这么多书看得过来吗?说真的,有时候真有种“书到读时方恨多”的感觉。但这种感觉总比“书到用时方恨少”要好很多了。而且,我读书有自己的方法和思路,那就是以问题或话题为核心,而不是以书为核心。以书为核心,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把书放在第一位,用多长时间读完,读完一本接着再换另一本,这种读法最苦恼的就是读得慢,最纠结的就是什么时候能读完。以问题或话题为核心的读书法,是把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放在第一位,把所有的书都看作资料或材料,以自己头脑中的问题为导线,在不同的书中去寻找有用的东西,然后再细致研读,提取精华、收获心得。比如,在思考“童年教育”这个问题时,我就同时在翻读《统治与教育》《童年的消逝》《西方儿童史》《童年哲学》等书。
我的这种读书法其实是为了研究问题而去读书找资料的,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一般性阅读。说起一般性阅读,我也有自己的坚持,那就是读真正的经典之作。比如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费孝通的《乡土中国》,齐邦媛的《巨流河》等。
对于经典之作,应该是通读并且精读的。我很欣赏朱光潜先生的观点,他说: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好读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反思2016年,我觉得自己就是在精读经典方面下的功夫不够。2017年当谨记。
(七)
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非常感谢新单位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外出各地,进行学习、约稿、拜访专家、组织会议的机会和平台。在各种接触和交往中,自己的见识、能力、视野、人脉、思路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扩展。
“见面三分亲”。正因为有了这“三分亲”,很多专家和领导才愿意给《新课程评论》赐稿,才看重《新课程评论》。
……
……
细细一数,到新单位工作半年,去外地出差竟多达12次。虽然,每次出差基本都是在周末,每次出差的工作都排得很满,每次都紧锣密鼓地要和更多的专家建立联系,每次都跑得很慌忙,然而,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每一次都让自己的学识和眼界得到开阔,每一次都有美好的故事发生。真的,要感谢这个平台!
(八)
《新课程评论》真的是一个难得的好平台。可以公开发行的刊号来之不易,可以敞开心扉的同事更是来之不易。在艳姐的带领下,她们每一个人都很优秀,还特别努力,有时候我真的担心自己如果懈怠,就配不上她们的水准。所以,我也只有加倍努力。我想,这是一个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的过程。
……
……
(九)
今年的个人史,我把重点放在了下半年,即来到《新课程评论》编辑部工作之后。其实,上半年在湖南教育报刊社,我也做了一点事情,不管是对于社会的价值还是对于我个人的提升都是有意义的,值得记录下来。
除了做过一些深度报道和大型会议报道外,我主要在对接实践、服务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公益实践活动。
由我一手策划、组织、主持的活动有:“父之教”专场教育论坛走进常德,带领两位家庭教育专家在北正街小学举办活动,参会的男性家长有200多人;冬日温暖行动走进张家界姚峰界小学,带领爱心人士给当地小学送书籍、教具和国学课程……
……
在我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中,参与各类公益实践活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正是因为在长沙我参加和组织了各种公益活动,才在文化教育、国学等圈子建立了一些人脉和朋友,为后来的工作提供了一些便利。这里,真的也要感谢湖南教育报刊社,在我一来长沙,便给我提供了一个稳定、开放,又充满文化气息的工作平台。虽然离开了,但我永远感激那里,祝福那里!
(十)
这一年,还有一个值得珍视的收获,那就是对于美、对于感性、对于情感的力量,我有了新的认识,准确地说,是我开始对这些元素重视起来了。
长期以来,我都是理性主义者加理想主义者,把“理”“理论”看得非常重要。自己讲故事是为了“说理”,写读后感是为了“说理”,引用历史是为了“说理”,抒情也是为了“说理”。总之,如果什么文章或书籍胆敢拒绝说理,我就几乎是拒绝阅读的态度。
可是,在艳姐、谢琰、志平、鸿燕,还有那个总是与我唱反调的妻子的不断影响下,我逐渐开始修正自己的观点。以理服人,永远少不了以情动人。我真的是盲目地排斥了后者。所以,才有了《真正的好文章都是“走脑”又“走心”的》一文。可笑的是,这篇文章还是一篇十足的说理文!!
不过,对于感性的力量我的确已经开始觉醒了。
就拿文学艺术来说,龙应台用苏东坡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来举例,说这短短七十个字,却带给人们无限的激动:夜深人静的时候,那欲言又止的文字,文字里幽渺的意象,意象所激起的朦胧的感觉,使你停下来叹一口气,使你突然看向窗外倏然灭掉的路灯,使你久久地坐在黑暗里,让孤独笼罩,与隐藏最深的自己素面相对。
龙应台在说《江城子》,我想到的却是《红高粱》的主题曲:“身边的那片田野啊!手边的枣花香。高粱熟了红满天,九儿我送你去远方!”只四句,二十九个字,反复唱、翻来覆去唱,却让人毫不生厌,只觉内心激荡、眼眶潮湿,这就是文学艺术的力量,也是感性的力量。所以,对于感性,我还是拜服的!
风雨一年,一年风雨。有意无意一切都是天意!
2016,再见!2017,你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3: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