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余孟孟
“什么是你人生中命中注定的约会?”
上周,在北京参加“教育创新与领导力”研修班,有位培训专家突然在课堂上提出这个问题。很多人立刻陷入沉思,不知应作何回答。
大家从天南地北汇聚在一个课堂,是不是命中注定的约会?本应和一位老师的课程“完美”错过却又阴差阳错地提前见面,是不是命中注定的约会?本没有计划在京参加任何活动却意外地赶上了台湾著名作家张大春的读者见面会,又算不算命中注定的约会?
我想,这些都算,因为它们确实在我们的生命中相遇了,发生了。
在电影《127小时》中,美国登山爱好者阿伦在攀登大峡谷时发生意外,他的右手前臂被一块石头压住而动弹不得,在经过127个小时的不懈努力最终自断手臂求生成功。在被困期间,阿伦思考了他与这块石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这是一块“命中注定”的石头,他和石头之间有个“命中注定”的约会。他说:“这块石头,从我出生起就一直在等我……而我的整个生命都在向它靠拢,我的降生,我所吸的每一口气,每个动作,都在将我领向这条大地的裂口。”
人与人之间有命中注定的约会,人与某些遭遇有命中注定的约会。其实,人与书之间也有命中注定的约会。当你面对自己书架上的各种书籍时,你是否曾想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是这些书而不是另外一些书“住在”了你的书架上?当初是什么机缘让你把这些书一本本带回家的?你和它们之间是命中注定的约会吗?
在京学习期间,晚上一般是没有安排课程的,这便给我夜探京城书店提供了便利。其原则是:就近,特色,首次。晚上时间紧,所以不能跑远;在京日子有限,所以先挑有特色的;以往来京也拜访过一些书店,所以选那些没去过的。事后一算,一共去过三联24小时书店、正阳书局、外研书店三家。当然,也购回几部自认为不错的书。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迟子建的《候鸟的勇敢》。这部书我之前在自己生活的城市——长沙的各大书店见过无数次,也在自己的京东购物车里存放了很久,还和朋友提起过这部书。可是,竟然就没有买。我知道,并不是价格的原因,因为它的标价只有39元,而我自己平均每周花在买书上的钱应该超过200元。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只能说,之前是我和它的机缘没到,我俩约会的时间和地点都没到。事后回想,原来这北京的四月天,才是我和它命中注定的约会。
当我从北京返回家中,我的书架上便多了一部《候鸟的勇敢》。那些候鸟、那些候鸟人的故事,带着生命的温度已经在我的内心升腾。它在我眼里已经不再只是一本书,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有情世界。特别是那句“在时间面前,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让我回味了很久。
站在书架前,看着那一排排心爱的书,它们是我来长沙这五年一本本买回来的。它们原本都呆在其他不同的地方,可此刻却都和我面对面站着,相看两不厌。我想,其中有很多书是“命中注定”的,譬如曹雪芹、胡适、钱穆、罗曼·罗兰、林语堂、宗白华、黄仁宇、费孝通、王鼎钧、白先勇、林文月、刘梦溪……他们出现在我的书架上,可能真的绝非偶然。
在北京的研修班上,给我们授课的李晓琦校长在课堂上突然提到一部电影——《日日是好日》。当我听到这个名字时心里猛地一震,思绪立刻被拉回到来北京前一天自己满网络搜索这部电影而不得的急迫心境中。因为当时刚刚读完《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这部书,觉得阅读这部书的感觉就像书名所说:日子是好日,幸福在相伴。读完书,还不过瘾,便在网上搜索相关书评文章,没想到会撞上一个好消息:森下典子的《日日是好日》这部散文作品已经被拍成电影了,而且扮演书中那位“茶人”武田老师的就是电影《小偷家族》中那个可爱异常的老太太——树木希林。并且,这是树林希林病逝前的最后一部电影作品……
其实,那几日我的脑子里有意无意都会想到《日日是好日》,可巧,主讲老师在课堂上就提到它,并且说已经看过了。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神秘力量在操纵?是一种什么机缘才会有的巧合?一下课,我就去找李校长,问她电影资源。可惜,她当时是在飞机上看的,目前所有网络都找不到整部影片,只有一个约一分多钟的预告片。那一刻势必有几分失落,但转念一想:我和《日日是好日》这部书的约会已经“命中注定”,那么和它的电影的约会还会远吗?!
“见字,如见故人来。”张大春在他的新作《见字如来》中如是说。那么,我们也可以说:“见书,如见故人来。”每一本书长途跋涉来到我们面前,他们经历了时间的淬炼和空间的辗转,带着鲜活的生命经验。他们的脚步为何匆匆?因为他们在和我们赴一场“命中注定”的约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