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景嵩文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swen

博文

温景嵩朱珍华新书:前言

已有 5697 次阅读 2009-8-3 22:19 |个人分类:温景嵩文库|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前言, 温朱书

 

 

  

 

温景嵩

 

本书选编了最近几年我和老伴朱珍华在科技方面写的一些文章。在出书之前我们对它们进行了又一次的加工,增删和修改。它们不是正式的科学论文,或许可称之为科学杂文,本书就可说是一本科学杂文集吧。当我们总结了我们自己以往的研究经验,并于2005年出版《创新话旧-----谈科学研究中的思想方法问题》之后,我们把目光转向了原来我们并不熟悉的其它领域。经过观察和思考,我们惊异地发现,我们竟会得出了一些和目前流行的做法或论断很不相同的结论。这就形成了我们的一家之言。当然,它必定还是不成熟的一家之言,也就必须让它们经受更多的读者朋友们的检验,是有此书。

对于几家报纸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国从建国到现在,六十年来在基础科学领域和应用基础科学领域还培养不出一位国际公认的诺贝尔级科学家?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过去我们在这些领域采用了行政手段来推动学术界发展的结果。这种方法对于工程技术科学领域可能很有效,但对于基础科学领域和应用基础科学领域则完全不行。对于后者,我们认为应取代行政手段,转而采用学术的办法来推动学术界的发展。至于什么是学术的办法,我们在本书的前两篇《三个为什么》文章中已做了初步的说明;本书最后一篇文章《在Batchelor教授的指导下》中《Batchelor教授如何办学?》部分,则从Batchelor教授1959年成功地创办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之经验中给出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这些经验,我们很希望能为我国基础科学领域和应用基础科学领域有关部门所借鉴.

对于全球气候为什么变暖问题,我们也提出了和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论断完全不同的见解。全球气候之所以变暖照道理说应该是热源增强了。然而二氧化碳并不是热源,大气活动的热源主要来自太阳。因此,这次全球性气候变暖主要的因素应该归因于太阳辐射的新的周期性增强,其主要原因不应该是非热源的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作用结果。此外,与这次地球变暖同时,太阳系中其它星球也在变暖,这更加证明目前太阳活动确实在增强。最后,按照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理论框架下的气候模式计算出来的我国近百年来平均气温变化进程,只能得到一个线性增加的趋势,而算不出两个周期性的冷暖变化。应该强调指出,我国近百年来平均气温的变化确实存在两次周期性的冷暖变化,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它应该成为检验一切气温变化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理论框架下的气候模式既然无法计算出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就只能说明他们那个计算机里的气候模式并不代表地球上真实存在的气候系统,无法令人信服。此外,对于气候变暖是否是一场大灾难,我们也与IPCC持完全相反的见解。IPCC认为是,我们认为不是。至少根据我国两千年来的文明史,可以证明当气候变暖时,农业就发展,社会就发展,国家就强盛。反之,当气候变冷时,农业就萎缩,社会就退步,国家就衰败。就是对于正在实现工业化的我国现代社会,气候变暖也必然同样是发展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大好时机,千万不可错过。当然,我们不反对节能减排。相反,我们赞同大力开展节能减排。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确实存在另外两种危机: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因此,必须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和开发新能源的工作,才能使我们应对好这两种危机。总之,面对这次气候变暖,IPCC就好像那个童话中的牧羊孩子大喊:“狼来了!狼来了!”我们却觉得来的并不是“狼!”而是解决三农大问题的极好机会。真正的“狼”一定会来的,那就是跟在这次变暖的后面气候再次变冷。我们认为,这次气候变暖不可能像IPCC所预言的那样,会持续到一百年甚至到几百年。根据我国近百年来平均气温存在两次周期性的冷暖变化事实,根据我国近百年来降水变化存在三十到四十年周期变化的事实,根据我国树木年轮研究所发现的我国近三百二十年来气候存在八次周期变化的事实,我们的预测则和IPCC所预测的相反。我们认为:用不了一百年和几百年,至多几十年后气候就必然会再次变冷。那时,真正的“狼”,亦即真正的气候危机就会到来。未雨绸缪,我们以为现在就应当做好准备,以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能顺利地度过未来那场真正的气候变冷带来的危机,从而让他们有一个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以上这些内容就构成了本书的第二部分。

对于流体力学中的世纪难题:湍流的研究;对于云物理学中的重要问题:人工影响天气特别是人工增雨的效果检验课题,我们也发表了一些看法。这些文章给在本书的第三和第四部分。

国家科技部,国家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向我国物理,化学,数学三大基础学科领域的工作者发出征集一万个科学难题的通知。我因身在南开大学物理系就也就收到了这一通知,因此也向他们提交了五个科学难题。鉴于这些问题并不属于传统的数理化三大学科,所以很可能选不上。然而我们以为这些问题还很有意义,所以就把它们收入本书的第五部分。

我这一生几十年的科研生活,之所以还能做出一些成果,是受益于两位著名科学家的教诲。一位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顾震潮先生,2006年是他逝世30周年,我曾为文以为纪念。另一位是当代国际流体力学大师G.K.Batchelor教授,今年是他逝世9周年,我也曾为文以做纪念。为了让这两位大科学家的治学,为人和做事办学的精神能够广为流传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把这两篇文字也收入本书,成为本书的终篇。

这些文章写成后,我们曾先后以电邮方式传给一百多位朋友们求教;并把它们发表在科学网我的博克以及天益网我们的专栏上,以征求网友们对这些不成熟的一家之言的意见。出乎意料,对我们这些不成熟的看法,大多数的朋友们和网友们却都表支持和赞同,批评的意见极少。有一位网友曾批评说:气候变暖不仅要考虑“源”,还要考虑“流”。对此,我在本文中已做了解释:现在的问题是全球在变暖,并不是局部个别地区变暖。所以,当然应该考虑到是“源”的问题。在此情况下,考虑“流”的作用只能是第二位的事情。还有一位网友批评道:气候变暖引起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所以是灾难。然而,这意见马上为另一位网友所反驳。那位网友正确地指出:生态环境恶化是由工业污染引起,这账不应该算到气候变暖的头上。那位网友反驳得很好,我们就不再多说了。还有几位朋友建议我们把这些文字正式发表,以扩大其影响。特别是我的北京师大附中老同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郭忠信教授,经他热情的鼓励和推荐,又经冶金工业出版社的认真审查,终于决定接受这本书由该出版社出版,本书才得以在今天问世和广大读者朋友们见面。因此在这里我们要表示对冶金工业出版社和郭忠信教授衷心的深切谢意。本书的责任编辑马志春先生在阅读本书的初稿后,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改进了本书的内容,我们也谨表示对他的衷心的深切谢意。最后,我们由衷地欢迎广大读者对本书提出批评意见;对于书中所涉及的问题,也欢迎读者朋友们一起来参加讨论,谢谢。

本书蒙中国力学学会原副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大众力学丛书》编委会主任委员,《力学与实践》原主编,北京大学力学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力学史》等论著的作者武际可先生;著名气象学家,气象学的创新著作《熵气象学》等的著者,原新疆气象科学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教授和原所长,《气象港》网站主编张学文先生;以及著名云物理学家,云物理名著《雹云物理与防雹原理和设计》的第一作者,北京应用气象研究所教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许焕斌先生,他们热情地为本书做序,在这里作者谨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深切谢意。湍流专家,科学网友dummer先生曾在科学网我的博克上对于我的关于湍流研究文章写下一段评语和补充。这段补充很好。征得dummer先生同意后,在把该文收入本书时我们也一并把他的补充作为该文附录,放在该文的后面。借此机会,我们也谨向dummer先生致以衷心的深切谢意。

 

2009422修改稿完成于南开园)

 

通信地址:300071  天津市  南开大学  西南村  69  1  401

E-mail cswen@nankai.edu.cn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85-247247.html

上一篇:温景嵩朱珍华新书介绍:章节目录
下一篇:温景嵩新书介绍:武际可序
收藏 IP: .*| 热度|

2 王永晖 王振东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2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