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景嵩文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swen

博文

两汉尤其是东汉的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成就——读史偶记(23) 精选

已有 19844 次阅读 2013-6-29 10:45 |个人分类:温景嵩文库|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文化, 科学技术, 读史偶记, 东汉, 两汉

                           

 

        两汉尤其是东汉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上)——读史偶记(23

 

 

                                            温景嵩

                       (201362729日写于南开园)

 

东汉时期的帝王出名的虽只有一位,即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然而它的科技文化却非常发达。毕竟东汉仍属盛世,盛世则科技文化就发达,就名人辈出。因此,东汉王朝出名的科学家,文化名人就并不少。在这一篇文字中,我们且先从它的科学家和此时期内的科技经典著作讲起。在讲述中也会谈到西汉时期相应的人物和著作。由于在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以及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中都未曾提及两汉尤其是东汉在科技与文化方面的情况,所以本文的出处都来自我从网上查到的说法。不当之处,还望朋友们予以纠正及补充。这里先从东汉时期的科学家们说起。

第一位便是张衡。

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他为我国的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数学,地理学,文学等领域,张衡也有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他是东汉时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他首先指出,月球并不发光,月光只是日光的反射而已。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现象。张衡还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地球远近的关系。为纪念张衡,人们把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并将小行星1802号,命名为张衡小行星。张衡的一生,总共观测并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浑天仪;还有世界上第一架测试地震的候风地动仪。此外,他还创制出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能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郭沫若称张衡为:“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祈千龄,令人景仰。”因此,后世称张衡为木圣(即科圣)。

第二位便是张仲景。

张仲景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曾著有《伤寒杂病论》。此书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经典著作。全书共16卷。经后人整理后成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本书。喻嘉言称此书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是书乃继《黄帝内经》之后的一部最有影响的医学典籍。元朝和明朝以后,张仲景被尊为“医圣。”他与华佗,董奉三人并称为东汉建安之三医。

第三位便是华佗。

华佗也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他精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诸科。尤其擅长外科。华佗曾用麻沸散实行剖腹手术,是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手术。华佗还很重视疾病的预防工作。他强调要坚持体育锻炼,以增强人的体质,预防疾病。他还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创造出一种“五禽之戏”。用以锻炼身体,预防疾病。五禽戏是一种以体育活动为主,与气功结合的健身运动。华佗医术全面,尤擅长于外科手术,因此被后人称之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曾著有《青囊书》,今遗失,是一大憾事。

第四位便是蔡伦。

蔡伦是东汉的著名发明家。他是那个朝代的一名宦官。蔡伦曾被美国的作家麦克哈特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位名人之一”,以及“人类有史以来最佳的发明人之一。”蔡伦改造了造纸术:他使用树皮,渔网,竹子等物品,压制成纸。造纸术之改进,彻底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也就使蔡伦名列世界杰出人物之列。除改进造纸术之外,蔡伦还精于监作秘剑和弩;及其他器械等,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之法。

此外,这一历史时期还有三本科技方面的经典名著。

第一本便是《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书成书约在东汉时期,作者遗失其名,可能是一本集体著作。此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该书内容十分丰富,它总结了我国古代战国,秦,以及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同时也还有他自己的独到成果。该书最早提出了分数的运算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问题。书中“方程”一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先提出了负数及其加减的运算法则,因而可以说《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部应用数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九章算术》它确定了我国古代数学的框架。亦即古代数学是以计算为中心,密切联系实际,以解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为目的。对我国的数学发展影响深远,可以说一直到清朝中叶,西方的数学输入为止。

全书共分九章,总共收入了246个数学问题。

第一章题目是:方田;

第二章题目是:粟米;

第三章题目是:衰分;

第四章题目是:少广;

第五章题目是:商功;

第六章题目是:均输;

第七章题目是:盈不足;

第八章题目是:方程;

第九章题目是:勾股。

《九章算术》的缺点是:它没有数学概念的定义,也没有严格的推导和证明。后来在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有一位数学家叫刘徽的,他给《九章算术》作了注,这才大大地弥补了该书的这一缺陷。刘徽定义了若干数学概念,全面论证了《九章算术》里的数学解法。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命题。在数学理论方面刘徽的成就斐然,是我国古代一位重要的数学家。

第二本便是《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约成书于东汉时期,作者不详,也可能仍是集体创作。该书是我国最早的中药学专著。书内记载了中药物凡365种。又分上品,中品,下品三大类。原书早已遗失。南朝陶弘景曾为《神农本草经》作注,并补充了《名医别录》,以及编订了《本草经集注》共七卷。此外,陶弘景还把药物种类从365种,增加到七百三十多种。以后历代又有多次复订。到了清代的孙星衍又再次加以考订辑复,就成为现在的通行本。《神农本草经》药物中的三品之分类原则如下:

一,   无毒性的称上品为君;

二,   毒性小的称中品为臣;

三,   毒性剧烈的称下品为佐使。

该书对每一味的药物,其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等都有详细记载。对各种药物应怎样相互配合使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了概述。此外该书还发现了若干特效药物。例如:麻黄可以治哮喘,大黄可以泻火,常山可以治疟疾,这些都已为现代科学技术所证实。在我国古代,大部分药物都是植物药,所以叫“本草”,此书也就以“本草经”来命名。更有甚者,因汉代托古之风盛行,为了提高此书的地位,还为了增强人们对此书的信任感,所以它借用了“神农尝百草而发现了中药物”的传说,将“神农”冠于书名之首,与另一部医书《黄帝内经》一样,都是托名古代圣贤之意,可以比较顺利地为大家所接受并使用了。

第三本就是刚才已经提到的《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成书约在西汉中期,作者仍然不详。又分《灵枢》和《素问》两部。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该书是我国现有的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著作。它为后世中医理论奠定了基础,因而具有深远的影响。此书以轩辕黄帝和他的大臣们讨论对话的形式,记录了他们对疾病病理的看法。这些大臣有:岐伯,雷公,伯高,俞跗,少师,鬼臾区,少俞等。在讨论中,他们还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还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黄帝内经》又简称为《内径》。实际上是古代医学家们假托轩辕黄帝之名而作。它的问世,开创了我国中医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标志着祖国医学从单纯的经验积累阶段,到理论发展的新阶段。该书的出现体现了三个第一:

1.   《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

2.   《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养生宝典;

3.   《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

由上述可见,《黄帝内经》全面地总结了我国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我国中医学已经发展到了理论阶段,在我国中医中有很高的地位。后世的医学家们,无不重视此书。《黄帝内经》的部分内容,还被翻译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由前面介绍的《九章算术》还可看出:我国早在汉代数学就已经非常发达了,那么我国现代的科学技术应该有可能,早在几千年前就可以发展起来了。为什么还要等到几千年后再由西方输入呢?对此我甚为不解。

也可能《九章算术》只是初等数学,要有高等数学,要有变量的数学,现代科学才能发展起来。那为什么西方的数学能由初等数学发展到高等数学?那需要什么条件?需要多少时间?牛顿的微积分,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究竟是怎样才发展起来的?很希望熟悉科学发展史的朋友们帮我解解惑,谢谢了。

重要补充:

本文发表后,有朋友问我:《九章算术》里的“方程”是否就是现代数学中的“方程”?开始,我是很怀疑这一点的。因为汉语中没有描述方程里的各种符号。所以当时我以为《九章算术》里的“方程”是别有其含义。然而此问题始终还在脑子里转,于是今天我就干脆再度求助于互联网,请教一下此问题。不料,互联网上的回答竟和我的估计相反。《九章算术》里的“方程”,就是和现代数学里的“方程”一个意思。不错,汉语里没有xyz,abc,这些符号,但是聪明的古汉代数学家竟用算筹来代替,他们且举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表演了如何使用算筹来求出其解。真是神了!聪明的古汉代数学家!可敬的的古汉代数学家!我再次为现代科学没有早在我国古代就发展出来,而感到由衷的遗憾!

2013年7月1日温景嵩补充于南开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85-703699.html

上一篇:汉武帝在学术领域实行的政策——读史偶记(17)
下一篇:东汉王朝对外的武功——读史偶记(25)
收藏 IP: 222.30.55.*| 热度|

15 庄世宇 周少祥 钟炳 黎夏 吴吉良 周华 汪晓军 赵星 杨学祥 王汉森 柏舟 霍天满 anran123 chenhuansheng will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8: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