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杨生茂先生就中国特约编辑致信JAH主编的英文再次修改稿(1993年5

已有 3193 次阅读 2016-8-7 07:37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评论(07-11)|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杨生茂先生就中国特约编辑致信JAH主编的英文再次修改稿(1993531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687发布

我们三位中国特约编辑在1992-21世纪初二十多年间,采取三人一致原则陆续向美国推荐中国美国史研究书目、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也自费付出了一定的费用。其间发往美方的信件多经商议和反复修改。前面发布了杨生茂先生在给我信中就中国特约编辑致信JAH主编的英文修改稿(1993516)。现在接着发布杨生茂先生在给我信中就中国特约编辑致信JAH主编的英文再次修改稿(1993531)。523我再致杨先生的信中说:“又接到刘先生的修稿稿,下面划线处是刘先生加上的,()内是您保留的。请您再费点心,比较取舍,改后给我可否。据您们的修改我再打印出正式信件。祝好  黄安年5,23

   杨先生再次修改后特地说明:“为了节省时间,这封信是否可以请你代签。我的签名是:YangSheng-mao,若代刘签名,事先取得同意。”

下面的照片是杨先生再次修改稿的照相版和64我综合修改意见后的再次征求意见稿。第三封信的照相件是616杨生茂给我的信,信中说:“接612来信。关于致Thelen的信,我已转寄给绪贻同志。我只作了一点修改,无关大局,不须重打,为了争取早日发给Thelen,故签名后即寄往武汉。祝好 杨生茂 6,16

这些信件记录者我们工作过程的艰辛。当时杨、刘两位老先生均不会使用电脑也无电子邮件联系,全凭手写书信联系,由于三人一致原则,而三人分处天津、武汉和北京,需要集中三人一致认可的意见并签署意见后寄往美方。这期间三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书信联系可想而知,和如今电邮、微信几十沟通不可同日而语了。从信件原件中老生的密密麻麻 修改处,也可看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

照片15张近日翻拍自信件原件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994991.html

上一篇:莫让微信圈成了谣传圈
下一篇:杨生茂先生就中国特约编辑致信JAH主编的英文起草稿(1993年4月29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0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