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生茂先生就中国特约编辑致信JAH主编的英文再次修改稿(1993年5月31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6年8月7日发布
我们三位中国特约编辑在1992-21世纪初二十多年间,采取三人一致原则陆续向美国推荐中国美国史研究书目、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也自费付出了一定的费用。其间发往美方的信件多经商议和反复修改。前面发布了杨生茂先生在给我信中就中国特约编辑致信JAH主编的英文修改稿(1993年5月16日)。现在接着发布杨生茂先生在给我信中就中国特约编辑致信JAH主编的英文再次修改稿(1993年5月31日)。5月23日我再致杨先生的信中说:“又接到刘先生的修稿稿,下面划线处是刘先生加上的,()内是您保留的。请您再费点心,比较取舍,改后给我可否。据您们的修改我再打印出正式信件。祝好 黄安年5,23”
杨先生再次修改后特地说明:“为了节省时间,这封信是否可以请你代签。我的签名是:YangSheng-mao,若代刘签名,事先取得同意。”
下面的照片是杨先生再次修改稿的照相版和6月4日我综合修改意见后的再次征求意见稿。第三封信的照相件是6月16日杨生茂给我的信,信中说:“接6月12日来信。关于致Thelen的信,我已转寄给绪贻同志。我只作了一点修改,无关大局,不须重打,为了争取早日发给Thelen,故签名后即寄往武汉。祝好 杨生茂 6,16”
这些信件记录者我们工作过程的艰辛。当时杨、刘两位老先生均不会使用电脑也无电子邮件联系,全凭手写书信联系,由于三人一致原则,而三人分处天津、武汉和北京,需要集中三人一致认可的意见并签署意见后寄往美方。这期间三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书信联系可想而知,和如今电邮、微信几十沟通不可同日而语了。从信件原件中老生的密密麻麻 修改处,也可看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
照片15张近日翻拍自信件原件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0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