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缝隙中的改革-黄宗汉与北京东风电视机厂的破冰之旅》提要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2016年2月20日发布
书名: 缝隙中的改革-黄宗汉与北京东风电视机厂的破冰之旅作者: 杨善华、阮丹青、定宜庄等著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责任编辑:王 竟
装帧设计:薛 宇
责任印刷: 郝德华
出版发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经销: 新华书店
印刷: 北京隆昌伟业印刷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4年10月北京第一版
2014年10月北京第一印刷
开本: 880毫米X1230毫米 1/32
印张: 8.75
页数: 270页
价格: 35.00元
ISBN: 978-7-108-05073-1
内容简介 · · · · · ·
自由政治空间,其弹性使最初的改革成为可能。
以往讲改革初期的历史,要么是高层的决策和斗争,要么是讲农村基层农民的决心和行动(比如安徽小岗村),而城市的改革,尤其是企业改革的肇始和实践,则鲜有记录和研究,能看到的,多是文艺作品的反映(比如《乔厂长上任记》)。因此,黄宗汉在东风电视机厂的改革实践,在某种程度上是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而由专业学者来记录、分析这一过程,使得本书不同于一般的纪实作品,会令读者对肇始于1978年底的“改革”有更深入的认识。
作者简介 · · · · · ·
杨善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城乡社会学。
阮丹青,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网络、社会阶层与流动、教育与社会平等。
定宜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社会史、清史和满族史。
序
导 言
第一章 请命
第二章 两个月:扭亏为盈
第三章 “东电”的悖论
第四章 螺丝钉引出的新思路
第五章 结构层面改革的深化
第六章 “东风方式”及其现实意义
第七章 一篇报告文学惹出的风波
第八章 “乱起萧墙”:改革必须付出的代价
第九章 黄宗汉调离与“东电”的最后结局
第十章.北京东风电视机厂的改革于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跋
附 录
东风方式——北京东风电视机厂对老生产线的改造微力
2 “东风方式”的由来与发展王荣山
3 国产电视机进入国际市场已不再是梦想理由
4 “东风”的路一记北京东风电视机厂引进技术发展生产张平力
5 从北京市电视工业的发展看技术密集型工业的技术引进(调查报告) 陈云汉、朱嘉明、黄江南
6 希望在人间理由
7 夜访中南海周明
8 赞成报告文学《希望在人间》获奖王蛙
9 对报告文学《希望在人间》及其主人公黄宗汉的几点看法理实
10 陌生与熟悉理由
11 关于检查东风电视机厂几个问题的情况报告检查组
12 北京东风电视机厂技术引进的风波黄宗汉口述
参考文献
评论推荐:
要知道,当年的北京东风电视机厂是一个相当NB的单位
2015-01-07 22:38:03 来自: 王小胆
缝隙中的改革的评论
中国的改革,从来就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改革的实质,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是利益格局的调整。这本书写的是1978年底-1982年的北京东风电视机厂,如何从“政治挂帅”走向“利润挂帅”;不过,办工厂的第一步,是掂量并搞定上上下下的各种关系,在那个特殊的时点,更是如此。据说,当年的北京东风电视机厂是一个相当NB的单位,许多领导的子女亲戚都在那个工厂,邓爷爷的大公子应该也在这里工作过。所以这里的“改革”、“争斗”,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力量和意义,从一开始就没有那么简单。黄宗汉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与黄宗英、黄宗江、黄宗洛这些兄弟姐妹不同,他的理想不是“电视明星”,而是“电视机大王”,哈。在1978年就敢大喇喇地推行改革,要做“百万富翁”,与性格有关,也与资历有关。虽然极左了这么多年,中国的体制其实一直都不是铁板一块,其中的“缝隙”和“空子”反而使改革具有可操作性。这本书中讲了好多“故事”,关乎个人在体制和关系之中的游走,黄宗汉取得了成功,也付出了代价。而这些,其实都是当时城市改革的缩影。又或者说,不仅代表了当年,也指涉了今天。值得一读。
http://book.douban.com/review/7327569/
照片22张,拍自该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2: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