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一部有特色的精品图书——《沉默道钉的足迹》读后

已有 2640 次阅读 2015-11-24 06:50 |个人分类:纪念沉默道钉(07-11)|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一部有特色的精品图书

——《沉默道钉的足迹》读后

 

受权发布陈熙中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5年11月24日发布

 

(:陈熙中先生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感谢熙中先生惠寄)


 

当今出版界都喜欢以打造精品图书相号召,但实际上真正的精品并不多见。最近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沉默道钉的足迹——纪念华工建设美国铁路》(黄安年、李炬著),则堪称名副其实的精品。这本书一问世,即受到学术界的好评。

19世纪60年代美国修建了第一条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这是美国近代工业化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当时成千上万的华工参与了这条铁路的建设,他们辛勤劳动,流血流汗,甚至牺牲生命,对铁路的建成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但是,他们生前饱受种族歧视,死后湮没无闻。这是历史的不公。正如黄安年教授所说:公正地评价中国在美华工建设横贯北美大陆铁路中的历史性贡献,是还清美国历史本来面目的需要,也是推动美中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需要。在长期潜心研究、全面发掘史料的基础上,黄安年教授先后出版了专著《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道钉,不再沉默——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为了引起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这些沉默的道钉的历史贡献,也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需要,黄安年教授又与李炬先生通力合作,完成了这部内容丰富、结构新颖、图文并茂的新著《沉默道钉的足迹》。

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觉得《沉默道钉的足迹》最大特点或优点是做到了学术性、知识性和可读性的有机统一和完美结合。

先说可读性或趣味性。人们通常所谓的图文并茂,往往是指书中配有若干插图,这些插图只是起到点缀的作用。本书与此不同,其中刊出的近600幅具有历史价值的图片,是全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与文字叙事部分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也可以说,这些精美的图片本身就是一种形象的叙事。文字叙事和形象叙事的结合,使本书具有独特的引人入胜的魅力。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摄影家李炬先生不避艰辛,先后四次沿着太平洋铁路寻访当年修路华工的足迹,拍摄了大量反映太平洋铁路的历史和现状的照片。在本书《修路先锋》部分,他把自己所摄照片与19世纪60年代美国摄影师哈特当年所摄照片放在一起,新旧对照,使人产生强烈的历史感。如1867年夏天哈特在唐纳关8号隧道口拍摄了一名华工肩挑水桶送水的照片,照片中的山上直立着一颗松树。李炬先生费尽周折,找到哈特当年的拍摄地点,发现山上的松树犹在,只是已经变为横卧在半空中。他为新旧照片写下了这样的说明:“150年来这棵松树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见证了多少华工英雄顽强的形象,150年后这棵松树好像是低下头向沉默的道钉们致敬。”笔者看到这里,不禁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次说知识性。我国关于华工参加建设美国铁路的这一历史事件的研究起步较晚,一般读者(包括笔者在内)更是缺乏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因此如何向公众普及这方面的历史知识,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本书共分四大部分:《修路缘由》《开路先锋》《探寻足迹》《缅怀道钉》。四部分内容集中围绕20个课题展开,如:美国为何要兴建太平洋铁路?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为何选择华工?华工何时参加修筑太平洋铁路?参加修筑太平洋铁路的华工从哪里来?华工以什么身份来美国?美国铁路华工承担了哪些工种,建设了哪些最困难和最危险的施工路段?……(详见黄安年教授《序》)。由此可见,读者读完本书,便可对于华工参与美国铁路建设这一历史事件获得全方位的丰富而具体的知识,并引发进一步关注和思考的兴趣。通过普及有关的历史知识,将“沉默的道钉”引向公众的视野,是本书的一大贡献。

建筑在学术性之上的知识性和可读性,才有意义。著者将本书定位为“一部反映美国华工足迹探寻的图文并茂的叙事性研究作品,既通过大量图片尽可能真实反映当年铁路华工修筑太平洋铁路的足迹,又较为全面地体现国内学人对于美国铁路华工活动的各种探索性成果。”这说明,本书不仅仅是一部通俗性的普及读物,而且也是一部高水平的学术著作。除了立论正确、论述严谨、写作规范之外,它的学术性还突出体现在能够提供最新发现的资料和吸收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如前所述,黄安年教授对华工建设美国铁路的历史研究有年,他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本书的学术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沉默道钉的足迹——纪念华工建设美国铁路》的确是一部雅俗共赏的精品图书,值得大家一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937949.html

上一篇:北京“暴雪”后北师大孔子、陈垣、启功塑像
下一篇:北京“暴雪”后北师大校园雪景色一角(一)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1 yh369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30 03: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