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小议后李光耀时代

已有 3105 次阅读 2015-3-23 14:54 |个人分类:个人所思所想(09)|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小议李光耀时代

小议后李光耀时代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5323发布

 

今天凌晨小国的全球伟大政治家李光耀走了,他的离世更加引发人们对后李光耀时代的思考。

今年38日,联合早报发表许振义文《后李光耀时代》(见下)新加坡什么时候进入“后李光耀时代”?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在此时无法有定论。一说1990年,那是因为当时李光耀卸任总理,不再掌管国家大权。一说2011年他和吴作栋一起从内阁引退时。还有一说是老人家百年之时。

  今天中午,极少在有报天天读节目中主持的Q博士称,今天随着李光耀的离世,后李光耀时代正式开始了!这就涉及究竟李光耀时代何时开始?按照Q博士的理解,该是李光耀不发声或者不能再发声的日子(2015323),可是这问题就来了,李光耀是1990年就卸任总理大位,不再掌管国家大权的,其后的吴作栋和李显龙任总理时期尽管受到李光耀发声的影响,但毕竟他不是太上皇,否则怎么称“民主国家”呢。如果说,虽然1990年李光耀已经下野,但是影响还在,所以直到今天离世,还是李光耀时代,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么我们还不能够说后李光耀时代的到来,因为新加坡并未因今天他的逝世而削弱了他的影响啊?事实上涉及李光耀时代与后李光耀时代的判断陷入了标准界定的自相矛盾。

按照卸任总理职务算,1990年后就是后李光耀时代;按照李光耀离世算,2015年开始后李光耀时代;按照李光耀遗产的影响算,后李光耀时代远未到来。建议我们的时评专家还是少说些后时代之类的自相矛盾的新词儿,多说些实实在在的启迪。

*****************

后李光耀时代新加坡何去何从?

20150323 09:21  新浪财经 微博我有话说(2人参与)收藏本文    

  香港《文汇报》报道,目前,新加坡正处於一个关键的拐点。《华盛顿邮报》在一篇文章中表示,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全球格局上来讲,李光耀的离去对新加坡影响深远。

就像所有在后殖民时期塑造东南亚的强人们那样,李光耀只要还活著,他的影响力就在那儿,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东南亚中心研究员欧内斯特·鲍尔说,新加坡正在寻求改变与变革,但他们对此并不确定,我相信他们对此还有的一点恐惧与焦虑

  这家媒体注意到,不像老一代新加坡人那样,年青一代的新加坡人对於政治自由与个人权利的呼声进一步扩大。

老一代人们认为政府对他们照顾周到,对李光耀充满感激之情。一位新加坡商人阿卜杜勒·易卜拉欣表示,年轻一代就不这么认为了,很多人受过良好的教育,没有像父辈那样为了生存而奋斗。他们与外界世界联繫更加紧密,因此一些改变是无可避免的

  在2011年新加坡大选,执政党堪称惨胜,在87个议会席位中破天荒丢失了6个。随著明年大选的举行,反对党很可能获得更多的议会席位。

我们爱他,也恨他;尊敬他,也鄙视他;珍惜他,也厌恶他。一位名叫Carlton Tan的年轻人在他的专栏中写道。

  除了政治,新加坡面临的经济问题也困难重重。目前,该国的收入差距正在空前拉大,在不断诞生亿万富翁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新加坡人正在房价与其他高昂的物价中挣扎。

  《金融时报》说,新加坡的房价被这个城市大批的银行家、股票经纪人以及其他专业人员抬高,许多新加坡人买不起房。

  移民也引起了民眾的不满。新加坡有530万人,其中130万为外籍人口。新加坡政府已设法减缓移民速度,但必须应对生育率位列全世界最低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新加坡政府正在修改李光耀所倡导的自力更生式资本主义,承诺将提高再分配力度,并加大对社会福利的投入。就在本周,新加坡政府提高了收入最多的5%人群的税收,将他们的边际税率从20%提高到22%,以帮助为上述承诺买单。

  另外,作为一个同时对中美两国具有深刻洞察力的政治家,李光耀的离去对全球格局也会產生深远影响。

从尼克松总统开始,所有美国总统都将李光耀看做世界头号中国观察家,并且重视他的建议,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表示,李光耀是能够理解中国的人,他理解中国的政治体制以及中国为什么会做出某些选择。艾利森称,我们现在更需要像李光耀这样的人,因为从一个面积不大但十分成功的岛国的角度,李光耀能够像一个独立、睿智的顾问一样看待中国与美国。《金融时报》称,李光耀的成就是真真切切的,也可以说是稜角分明的。就像一位校长一样,他打造了一种文化,他只能寄望这一文化可以在他离世之后延续下去。当李光耀辞世之后,新加坡人可能会想,要是他们过去在学习如何自己管理各种事务方面做得更好,那该多好。

http://finance.sina.com.cn/world/20150323/092121782092.shtml

******************88

分析:后李光耀时代 新加坡政治变化正在加速

2015-03-20 17:37:00 中国新闻网

李光耀今年91岁,今年也是新加坡建国50周年。美国《华盛顿邮报》18日称,“新加坡将面临拐点”,更让他们焦虑的是,他们尚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迈进。新加坡的政治变化正在加速。

2011年大选中,人民行动党就失去了国会议席中的6席。报道称,尽管老人还记得新加坡转型之前的样子,愿意忍受各种限制,但年轻人越来越不这样看。因此“后李光耀时代”新加坡不可避免会有变化。《洛杉矶时报》18日还称,一些人希望新加坡“换岗”,“终结强人政治”。

实际上,西方一直以来对李光耀“铁腕式”的“家长”执政作风和“专制”颇为不满。美国政治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曾经说过,“李光耀之后,新加坡不会生存多久”。面对西方媒体对他专制的指责,李光耀曾回应说:“专制是指你所施行的政策没有得到人民的认同。我的政策在大选中都获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我不觉得自己是个专制的领导人。”

2003年接受《海峡时报》采访时还表示,“我们将证明他的看法是错误的。我的同事和我已经把诚实、廉政和任人唯贤等政策制度化了。每一代领导人都有责任物色正直、能干和有献身精神的人作为接班人。”(记者刘威俞懿春陶短房崔杰通)

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5-03/5967245.html

许振义:后李光耀时代

许振义

20150308

·                         |

·                        

window._bd_share_config={"common":{"bdSnsKey":{},"bdText":"","bdMini":"2","bdPic":"","bdStyle":"0","bdSize":"16"},"share":{},"image":{"viewList":["qzone","tsina","tqq","renren","weixin"],"viewText":"分享到:","viewSize":"16"},"selectShare":{"bdContainerClass":null,"bdSelectMiniList":["qzone","tsina","tqq","renren","weixin"]}};with(document)0[(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body).appendChild(createElement('script')).src='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api/js/share.js?v=89860593.js?cdnversion='+~(-new Date()/36e5)];义点义见

新加坡近几年已逐渐有后李光耀时代的迹象。随着社会变迁的需要,政府因时制宜,以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策略应对新的挑战,今年的财政预算案就是个好例子。

新加坡什么时候进入“后李光耀时代”?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在此时无法有定论。

一说1990年,那是因为当时李光耀卸任总理,不再掌管国家大权。一说2011年他和吴作栋一起从内阁引退时。还有一说是老人家百年之时。

如果以第三个说法作为“后李光耀时代”的开始,那个时代到来时新加坡会像历史上一些政治强人离开后出现很大的政治动荡和变化吗?

简单地说,不会,因为不存在什么复杂而且险恶的政治斗争。但是,变数总是有的,尽管不一定会以戏剧性的形式出现。

最大的变数或许来自人民行动党内部。我们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行动党正面临团结问题。事实上,从1961年那次分裂之后,行动党至今没有发生过公开、大规模的分裂。反之,其他活跃的政党每隔几年就发生各种程度的分裂,或是逼宫夺权,或是重要党员给个借口另投他党,或是直接决裂。可以说,行动党是我国所有活跃政党中最不存在团结问题。这也是半个世纪以来,行动党可以一枝独秀,而反对党却萎靡不振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个群体之所以能够如此团结,可能是所有成员都赤诚服膺于宗旨和愿景,也可能是因为有个人人拜服的精神领袖。由于有他的存在,无论彼此有再大的相左意见甚至矛盾,也大事化小,相安无事。但是,一旦精神领袖不在,出现了威信真空,那么就不一定会如此团结。

我国现今社会的政治和选战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政党内部出现两派甚至三派截然不同的政见且无法调和,最终导致分裂将是毫不意外。这也许是后李光耀时代的行动党面对的最大潜在挑战。

一个最明显的政治和选战压力是来自社会的变迁。我国上世纪末已经步入中产社会,经历了这20年的经济起飞,生活条件改善很多,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的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国际、国内社会环境也转变很大,许多中青年选民的追求和期望,都比其父辈、祖辈高得多。

另一方面,除非世界发生大动荡,如横扫全球的急性传染病、环境污染、恐怖主义等重大危机,在可预见的将来,我国不会大落,自然也不会有大起。人们将来或许必须习惯于一个相对平庸的年代,就像现在的香港、台湾、日本一样,生活水平的提高明显放缓,这二三十年来意气风发的新加坡恐怕难以再现。

这样的一个社会,一方面不满于现状,另一方面却无力改变现状。体现在政治上,就是很难有令人满意的政党,无论谁上台,选民总看不上眼,容易形成两党或多党制。到了那时,或许很多新加坡人普遍从现在的热衷政治又回到当年的政治冷淡,历史转了个圈,又回到原地。

新加坡近几年已逐渐有后李光耀时代的迹象。随着社会变迁的需要,政府因时制宜,以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策略应对新的挑战,今年的财政预算案就是个好例子。尽管如此,一些基本的执政理念仍不动摇,比如尚达曼35在国会里说,新加坡致力于打造“个人和集体责任相辅相成的更牢固社会契约”,这与李光耀执政时期的执政理念是基本一致的。

过去半个多世纪,从二战到冷战,从冷战到后冷战,世界局势瞬息万变,但是东西阵营缺乏沟通,互相无法认识,更谈不上了解。时势造英雄,李光耀横跨东西的优势和对世界局势的敏锐观察,正好在这个信息缺乏的时代发挥作用,无论东西方的外国领导人,都很重视李光耀的观点和见解。不但李光耀之后的两任总理都未能享有如此影响力,实际上,很多比新加坡大得多的国家,其领导人也未必有李光耀的国际影响力。英雄也造时势,新加坡借着李光耀的国际影响力,而提高了国际地位和作用。

新加坡有今日的成就,当然不是李光耀一人的功劳。但是,若没有李光耀,新加坡大概不会是今天的样子。李光耀是特殊时代在特殊地域产生的特殊人物,历史很难复制。新加坡一直在不断改变,在后李光耀时代,新加坡肯定会继续改变。这些改变,固然与李光耀是否存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整个时代的作用力。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http://www.zaobao.com/forum/views/opinion/story20150308-45447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876644.html

上一篇: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一瞥
下一篇:羊年春暖花开看望98高龄音乐指挥大家黄飞立
收藏 IP: 1.202.241.*| 热度|

2 吕喆 蔡小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5 14: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