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游中国第一高塔----广州塔

已有 6221 次阅读 2015-2-26 08:02 |个人分类:摄影图片集锦(10-11)|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游中国第一高塔----广州塔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5年2月26日发布


和我见过的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天津的天塔、北京的电视塔、哈尔滨龙塔等相比,广州的海心沙小蛮腰新电视塔,首屈一指,总高度600广州塔塔身主体450(塔顶观光平台最高处454)。216下午,我们来到这座广州新地标参观。全陪导游为我们作详细讲解,外孙甥女陪同参观游览。广州塔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对于老人来说,广州塔是免费开放的。

下面的照片18,是随即拍摄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广州塔

广州塔又称广州新电视塔,昵称小蛮腰,位于中国广州市海珠区(艺洲岛)赤岗塔附近,距离珠江南岸125米,与海心沙岛和广州市21世纪CBD区珠江新城隔江相望。广州塔塔身主体450米(塔顶观光平台最高处454米),天线桅杆150米,总高度600米[1] 

广州塔隶属广州城投集团由广州建筑上海建工集团负责施工,总建筑面积114054平方米,已于2009年9月竣工。广州塔已于2010年9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2010年10月1日起正式公开售票接待游客[2] 

广州塔有5个功能区和多种游乐设施,包括488m的世界最高的世界户外观景平台、高空横向摩天轮,极速云霄极限游乐项目,有2个观光大厅,有悬空走廊,天梯,4D和3D动感影院,中西美食,会展设施,购物商场及科普展示厅[1] 

广州塔是中国第一高塔,世界第四高塔(截止2014年)[3] 

中文名

广州塔

外文名

Canton Tower

别    名

小蛮腰海心塔广州新电视塔

高    度

600

竣工时间

2009年9月28日

开业时间

2010年10月1日

地理位置

广州市海珠区阅江西路222号

建筑设计

荷兰信基建筑事务所

设计人

马克·海默尔芭芭拉·库伊特

结构和设电气

奥雅纳

建筑师

MarkHemel  Barbara Kuit

本地设计方

广州设计院

造    价

29.48亿元人民币

1名称由来

广州塔外观(4张)

 

中文名为“广州塔”。世界大多数电视塔均以地名命名,广州电视塔也需要使用地名命名,因为有海外调查资料显示在纯粹的老外中,对中国城市的了解主要是北京和上海,对广州比较陌生,时常不知广州在中国何处。因此,广州电视塔的命名不仅是命名的问题,应该承载向全世界传播“广州”概念的要素。[4] 

英文名为“CantonTower”。英文名不用“GuangzhouTower”是因为“Guangzhou”这个名称在西文语境中比较陌生,发音也比较别扭。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对外开放通商历史中,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和起点,广州被世人所认识的英文名称一直是“Canton”。“Canton”既指广州,也指广东,广东话、广州人、广东人在英文中都是“Cantonese”。[4] 

2历史沿革

2003年12月15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广州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提出本项目“由市建委牵头负责,广州电视台配合”,正式启动了广州新电视塔建设工程。[1] 

2004年广州塔进行全球设计竞标,中标方案:建筑设计高度450米,中部扭转形成“纤纤细腰”的椭圆形。随着高度的盘旋升高直径却逐渐减小,不同楼层的功能分布是根据其所在的气候区而命题。

广州塔夜景(4张)

 

2005年11月25日,广州塔正式动工兴建。[2] 

2006年4月6日,广州塔基坑工程验收完成,开始施工总承包开标。

2006年4月25日,广州塔开始主体桩基础工程施工。

2008年8月27日,广州塔454米的主塔体完成封顶,超过中信广场成为广州最高建筑。[5] 

广州塔全部施工任务计划在2009年底完成,2010年正式投入使用,并承担广州亚运会的转播任务。

广州塔于2009年9月28日建成,广州塔已于2010年9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10月1日起正式公开售票接待游客。[6] 

3地理位置编辑

地理位置

广州塔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市新中轴线与珠江景观轴交汇处,与海心沙岛广州市21世纪CBD区珠江新城隔江相望。广州塔北临40米宽的滨江路和滨江绿化步行带:南临40米宽的双塔路,东西两侧分别为30米宽的艺苑东、西路。场地西侧地下有地铁三号线及珠江新城区域轨道交通南北向贯穿,中南部地下有地铁六号线延长线东西向贯穿,场地西南角与赤岗塔毗邻。[1] 

4建筑设计

面积

广州塔建设用地面积17.546万平方米,道路面积4.21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4054平方米,塔体建筑面积44276平方米,地下室建筑69779平方米。[7] 

塔高

广州塔由一座高达454米的主塔体和一个高146米的天线桅杆构成,总高度600米,作为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屹立在中轴线的珠江南岸,是国内最高、也是目前世界已建成的最高的塔桅建筑。广州塔塔体由底至上分为5个功能段和4个透空区,共39个楼层,层高5.2米;地下2层,层高为5米,底板面标高-10.0米。地上主要功能为观光、餐厅、电影厅、休闲娱乐区等。

体型

建筑设计

广州塔属于单一体型,外观各面基本等高,平面呈椭圆形。其造型简洁、统一,轮廓分明,整个塔身盘旋而上。塔体整体上小下大,建筑腰部较为密集的区段则可提供相对私密的体验,顶部更开放的结构产生了透明的效果可供瞭望。[7] 

广州塔上下两个椭圆扭转在腰部收缩变细,中部最细处的面积与底面和顶部的对比差异突出。格子式结构底部比较疏松,向上到腰部则比较密集,腰部较收紧固定,再向上格子式结构放开,由逐渐变细的管状结构柱支撑。平面尺寸和结构密度是由控制结构设计的两个椭圆控制的,它们同时产生了不同效果的范围。整个塔身从不同的方向看都不会出现相同的造型。

塔身

广州塔外部钢结构体系由24根立柱斜撑圆环交叉构成,各立柱间隔相当,环形排列。[4] 

广州塔的塔身由下而上富有大小变化。其中,底部椭圆直径尺寸约为60米×80米,高宽比为7.5;中部最细处

立面设计(6张)

椭圆直径约为30米,高宽比为7.3。上部椭圆直径尺寸约为40.5米×54米。24根立柱的间隔距离相当,协调统一。

广州塔塔身整体采用大量的网状的漏风空洞并设置特质透明玻璃漏出窗景由上小下大的两个椭圆体扭转而成,外部钢结构体系由24根立柱、斜撑和圆环交叉构成。[7] 

广州塔塔身上下通过不同比例尺度的对比,烘托整体立面形象。细部处理必须从整体出发,由于塔中部较高,不便肉眼细部观察,但外观中间最细部给人突出的感觉。另外,由于广州新电视塔处于飞机转向区,按照规定,该处飞机在航线所处位置周围300米内不能出现障碍物,新电视塔上方飞机飞行高度为海拔900米,因此,为确保飞机飞行安全,也对塔顶天线做了细部处理,现已从塔顶天线撤出10米,最终高度为600米。[4] 

5景观设施

旋转餐厅

广州塔旋转餐厅(7张)

 

旋转餐厅位于广州塔106层,423米高的璇玑地中海自助餐厅是广州最高的旋转餐厅,可容纳130-150人就餐,已于2014年获得吉尼斯世界记录[8] 的验证,被评为“建筑物中最高的旋转餐厅。其中建有四家餐厅,分别为E区106/F璇玑地中海自助餐厅(世界最高旋转餐厅)、105/F卢特斯法国旋转餐厅、103-103A月娇轩中餐厅和-1/F筷子荟餐厅。[9] 

观景平台

广州塔“云霄488”

广州塔488米户外摄影观景平台于2013年获得世界吉尼斯纪录“世界最高户外观景平台”荣誉。[10] 云霄488”户外摄影观景平台是游客登塔观光所能达到的最高点,位于广州塔天线桅杆位置的488米处,超越了迪拜哈利法塔在建的442米室外观景平台,以及加拿大国家电视塔447米的“天空之盖”的高度。该平台共177平方米,能一次性容纳20余人。

空中云梯

设于160多米高处,旋转上升,由1000多个台阶组成。广州塔蜘蛛侠栈道的垂直凌空之旅从塔的C区168米延伸到D区的334.4米,全程约1000米,共计要攀爬1088级阶梯。

科普游览厅

科普游览厅位于109、110层,是全球首创的主被动混合控制的减振控制系统,,游览厅展示了广州塔六大环保科技系统:减振控制系统、雨水回收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幕墙系统、结构健康检测系统和超级双层轿厢高速电梯。[11] 

摩天轮

广州塔摩天轮(9张)

 

与一般竖立的摩天轮不同,广州摩天轮不是悬挂在轨道上,而是沿着倾斜的轨道运转。

摩天轮建在广州塔塔顶450~454米处,是世界上最高的摩天轮。运行一周约为20分钟,游客能够从各个角度观赏广州市容。摩天轮共由16个观光球舱组成,联动回转,临边而置,观光球舱每个直径3.2米,可容纳4-6名乘客。[12] 

6功能介绍编辑

观光功能

广州塔夜景(7张)

观光塔建设用地处在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景观轴线的交汇处,而新城市中轴线北起燕岭公园,南至南沙,由北至南串联了火车东站、体育中心区、新城市中心区、临江标志性景观区、主题文化旅游区、海珠行政中心区、果园保护区和广州新客运港区。珠江景观轴从西到东依次划分为城市建成区景观区段、中心城区景观核心区段和滨水新城市发展区段因此市民站在观光塔上,就可看到两大轴线的各大景观。塔基部分为介绍广州历史、文化、经济和旅游景点等展示功能,并设置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塔冠部分设置餐饮、娱乐功能及观景平台。[3] 

发射功能

内部结构(9张)

 

观光塔也是发射塔。观光塔周边地区城市设计范围是包括广电中心用地在内的建筑设计范围周边一线用地,面积约56.6万平方米。区域内包括拟建的观光塔、绿化休闲广场、广电中心以及规划的赤岗塔公园、公共设施等用地广电中心则位于观光塔的西南侧,用地面积8.76万平方米,将利用观光塔作为发射塔。塔顶设置发射机房和发射天线,用以发射电视、广播和微波信号。

展示功能

观光塔内将建造城市规划展览馆,用于陈列大型城市规模型及其它城市建设成果展示,总建筑面积不小于5000平方米。因此,观光塔有城市建设展示功能。另外,观光塔还建有观光平台、娱乐餐饮等设施,具有游乐、餐饮等为观光游客服务的生活设施。塔基设展馆塔冠可观景。[7] 

娱乐功能

广州塔现有娱乐项目为“摩天轮”、“极速云霄”、“天梯”。

广州塔夜景(8张)

 

其中,天梯位于广州塔168米—334.4米处,1096级阶梯围绕塔身核心筒螺旋向上蜿蜒,全长约1000米,跨越总高度166.4米,每层阶梯地面有3块全透明镂空玻璃地板。栈道起点在33层,终点在62层,登完全程一般需要40分钟到1个小时,最快者可用25分钟。

在登栈道过程中,游客也不能奔跑、跳踏、跨越扶手扶栏。10个游客之内,会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全程陪同,保证游客在工作人员视线范围之内。另外,在42层、54层、62层设有休息区,游客也可在此饮水休息,中途放弃者可在此转乘电梯。[6] 

塔基部分

设置相关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还将设置一个城市规划建设展览馆,用于陈列大型城市规划模型以及其它城市建设成果展示,总建筑面积不小于5000平方米;塔冠部分建餐饮、娱乐设施及观景平台;塔顶设置发射机房和发射天线。组织观光塔与外围城市道路、轨道交通的衔接,并建立人行、车行系统。地铁三号线沿新城市中轴线设置,并将在观光塔用地内设置站点。

周边地区

广州塔

设计包括拟建的观光塔、绿化休闲广场、广电中心以及规划的赤岗塔公园等。作为衬托观光塔这朵“红花”的“绿叶”,观光塔周边地区的设计理念是创造和谐、统一的整体空间形态。利用观光塔作为发射塔,用地面积约8.76万平方米。[1] 

7所获荣誉

2009年4月,广州塔大型结构诊断与预测系统(结构健康监测)获国际级第37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及创新技术

远眺广州塔(9张)

与产品展览金奖和大会特别大奖。[13] 

2010年4月,获国家级钢结构行业质量金奖:钢结构工程(制作)2009年度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国家优质工程)。

2011年5月,被评为国家级2010年度绿色建筑示范工程。

2011获得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2012年3月,获国家级建筑质量最高奖。

2012年6月,获得国家级建筑设计金奖。[7] 

8建设意义

广州塔定位以观光旅游为主,兼容广播电视发射功能的综合性设施,成为广州重要的地标性建筑。[14] 

新电视塔建设工程,是广州的新地标、新形象[14] ,除了为即将到来的亚运会转播提供硬件支持,还将有助于提升广州的文化设施水平。[15] 

9旅游信息

票务

营业时间:9时—23时,节假日可能延长。

门票价格:150.00元/人。

Tips:取票后需两小时内登塔,否则门票将自动失效。

优惠政策:

身高1.2米以下儿童免票;身高1.2~1.5米儿童,优惠价为100.00元/人。

②18周岁以下全日制在校学生凭学生证,优惠价为120.00元/人。[16] 

交通

拍摄日期: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广州塔地理位置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轨道交通:地铁3号线,AP米赤岗塔站。公交:121路,121a路,204路,夜42路,旅游2线,赤岗塔站。

自驾车路线:北往南;过广州大桥到河南,客村立交顺转盘左转,下来后沿第一个可以左转的路口左转,已经到附近了。

乘车路线:

白云机场,乘坐地铁3号线直接到广州塔站B出口下。

火车东站,乘坐地铁3号线直接到广州塔站B出口下。

坐公交车到珠江帝景苑总站:204、121、121A、旅游公交2线、262;珠江旅客输送系统(简称AP米)到广州塔站。

广州天河客运站乘公交252到客村站下车,过对面马路,步行约10分钟就到。

乘坐468、262到达广州塔西站、旅游观光1线到达广州塔东站。[1] 

纪念品

广州塔旅游纪念品是由广州塔官方特许生产,具有广州特色特显岭南文化之精髓,广州塔纪念品具有独特的创意礼品意义。

广州塔是广州标志性建筑物,同时广州塔纪念品运用广州塔元素突出了广州新电视塔作为跨时代的意义。[1]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2yuqkovaT0y0uSyESuSF54wn33h49dMpZ7knXoeTHpBqRYt7x8ipEgjQEzkgb5FV3yrkyGEgH7MHmiFIwHJ8DK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870206.html

上一篇:广州塔留影(2015年2月16日)
下一篇:在广州乘坐有轨电车
收藏 IP: 1.202.241.*| 热度|

1 yh369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9: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