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馮品佳譯《木魚歌》(台湾繁体版)提要

已有 3770 次阅读 2014-9-17 16:30 |个人分类:美国书目提要(07-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馮品佳譯《木魚歌》(台湾繁体版)提要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2014917发布

 

 

书名:      木魚歌(Wooden FishSongs

作者:      林露德(RuthanneLum McCunn)

译者:      馮品佳

出版:     书林出版有限公司(台北)

发行:       书林出版有限公司(台北)

执行编辑:张丽芳

校订:      林为正、苏正隆

校对:    颜佑蓉、邹惠英、刘雅群、锺政益

出版日期: 2014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页数:    351页,加9

定价:    360(新台币)

ISBN    978-957-445-577-5

《木鱼歌》是讲述关于19世纪华人刘锦浓的传记小说。少年刘锦浓被范妮·伯林格姆收为养子,受报恩思想的影响,他大半生为她家无偿服务。由于他吃、住在工厂主老伯林格姆家,他不敢参加华工的罢工斗争,遭到同胞疏远。老伯林格姆剥削他,只给他极少工钱,不够他还债并寄钱养家,因此国内亲人饿死时,刘锦浓深受自己良心以及华人同胞的谴责。尽管他培育的优质橙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他最后仍然是一个在异国他乡既无家庭又无华人朋友的孤独名人!透过她们交替涌现的叙事,我们得以接近另一个受创的男性角色:吕金功生前死后都是个沉默的人物,即使在这本以他为主的《木鱼歌》中依然没有第一人称的声音。但是,这样刻意将他消音的叙事策略也格外突显出吕金功所遭遇的不公不义。作者:(美国)林露德是一位有华人和苏格兰人血统的美国女作家,她的作品多数以海内外华人历史为背景,描绘他们的勤劳、勇敢、智慧,以及艰苦创业的历程。主要作品有:《千金》(Thousand Pieces of Gold),《木鱼歌》(Wooden Fish Songs),《唯一的生存者》(Sole Survivor),《美国华人史图鉴》(Chinese American PortraitsPersonal Histories1828—1988),《月玉》(The Moon Pearl),《命运之神》(God of Luck),儿童故事《派王阿海》(Pie—Biter)等。(http://item.jd.com/1081989082.html

20124,吉林出版集团出版了冯品佳教授的简体中文版,现在摘要介绍的是20142,台湾出版的繁体版。

译者序、译者介绍和小说大事记是冯品佳教授提供的,感谢冯品佳教授惠赠。

照片19张拍自该书书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譯者序

 

雖然研究英美文學已經超過四分之一世紀,《木魚歌》卻只是我第二本小說譯作。七年前第一次投身翻譯就挑戰莫莉生(Toni Morrison)的小說Love,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餘閉關一個月,完成了我人生的第一本翻譯小說,也讓我體會到翻譯工作之艱難,因此當時暗自下定決心絕不再涉足譯界。但是在華裔美國文學界幾位老前輩的熱情的召喚之下,我利用教授休假的半年時間,義無反顧地投入了另一個翻譯計畫,完成了《木魚歌》的翻譯。

如果說莫莉生充滿詩意與黑人文化精神的文本對於譯者而言是一大挑戰,《木魚歌》三種不同的女性敘事聲音更加讓人絞盡腦汁。這來自三個不同的種族、文化與社會背景的三位女性,各自擁有不同的「聲音」。對於譯者而言,如何能夠有效呈現她們獨特的個性,難度極高。然而我也意識到這是作者林露德的巧思,在這本歷史小說裡藉由三位原本沉默無聲的女性,共同建構出一個被官方歷史所遺忘的華裔美國男性角色,不僅要為華裔美國發聲,也延續了作者對於女性敘事一貫的關切。

雖然劉錦濃是個造就了佛羅里達州柑橘產業的傳奇人物,《木魚歌》對我而言不是歌功頌德、而是個創傷故事。小說中三位女性敘事者都遭受到不同的父權文化體制所箝制,再現了不同種族女性的生命創傷:心珠飽受命運折磨的故事代表了傳統中國農村女性的勞苦;作為虔誠的教徒,芬妮終身生活在父親的陰影之下,而她充滿文化優越感與自我欲求的聲音也揭露了以基督教立國的白人美國之基本矛盾;作為南方黑奴後裔的喜芭,她坎坷的人生則幫助讀者連結到另一個歷史時空,讓我們意識到滅絕人性的奴隸制度在美國社會是如何留下難以抹滅的傷痕。透過她們交替湧現的敘事,我們得以接近另一個受創的男性角色:劉錦濃生前死後都是個沉默的人物,即使在這本以他為主的《木魚歌》中依然沒有第一人稱的聲音。但是,這樣刻意將他消音的敘事策略也格外突顯出劉錦濃所遭遇的不公不義。

長年研究族裔文學的經驗讓我深刻體認文學蘊含了不可磨滅的政治性,最好的文學作品也往往最能夠發出正義之聲。《木魚歌》就是這樣的作品。經由我的努力使得華語世界的讀者也能閱讀到這樣優質的文本,這讓作為譯者的我深感榮幸。雖然在台灣譯作並不列入學術成果,然而我不後悔將我休假的時光貢獻給了這個計畫。翻譯這本小說不但讓我認識了另一群險些遭到歷史洪流湮沒的人物,更讓我對於美國歷史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期望《木魚歌》的讀者也能透過我的翻譯分享這些的豐富經驗。

同時,此次翻譯計畫絕非我個人之力可成。我要感謝林露德與蔡女良女士多次提供各種譯名的協助,也要謝謝我的兩位助理顏佑蓉與鄒惠瑛小姐協助校稿。譯稿完成之後塵封多時,在此特別要謝謝李有成先生的鼓勵與書林的蘇恆隆經理與張麗芳主任在出版方面的大力協助,《木魚歌》繁體字版才得以問世。

 

201255於風城新竹

馮品佳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英美文學博士(1994),現任交通大學外文系暨外國文學與語言學研究所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歐美所合聘研究員,中華大學特聘講座教授,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長(2014-),與史丹佛大學人文社會中心國際研究員(2014-2015)。曾任交通大學教務長,交通大學副教務長,外文系系主任,交大電影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哈佛大學Fulbright訪問學者,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2004-2006, 2006-2008),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長(2010-2012),以及國科會外文學門召集人(2011-2013)。曾獲得200720102013年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以及第一屆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2012)。主要研究興趣為英美小說,女性書寫,離散文學與文化研究,少數族裔論述以及電影研究。論文發表於《歐美研究》、《中外文學》、《英美文學評論》、Contemporary Women’s WritingFeminist Studies in EnglishLiteratureMELUSTamkang Review等國內外期刊。另著有中外專書數本;譯著有Love以及《木魚歌》兩部小說。

 

 

小說大事記

 

1858劉錦濃出生,為學儀與心珠的三子,長子為維灼,次子維燃被迫讓劉家大哥收養。

1870錦濃隨四叔赴美。

1875-1876錦濃至麻省北亞當斯擔任鞋廠工人,遇見芬妮,開始學習英文並信奉基督教,之後搬入芬妮家成為長工。學儀與心珠受兄嫂欺凌喪失家產,生活困苦。

1877 鞋廠華工罷工,錦濃失去收入。維灼赴金山工作,家鄉旱災,維灼次子出生時遭心珠悶死,以免又被大哥及大嫂收養。

1879 維灼長子小虎餓斃,心珠婆婆上吊變成厲鬼懲罰大哥與大嫂。維灼返鄉,帶回抽水馬達,與父母開設橘子果園。

1885 芬妮父親去世。錦濃計畫與芬妮赴佛羅里達州迪藍,但行前肺結核發作,瀕臨死亡邊緣。

1886 錦濃病癒之後決定回中國佈道;芬妮南下迪藍。

1889 錦濃在家人強迫娶妻之前逃走,故佈疑陣讓家人以為他已身亡,家人也因此失去果園。錦濃為規避排華法案扮成商人回到美國,與芬妮團聚,並且與非裔工頭吉姆與其妻喜芭成為朋友,並研發可抗霜害之新品種柑橘。

1902芬妮去世,錦濃獲得遺產,繼續研究新柑橘品種。

1904錦濃寄信回中國給守活寡的妻子愛玲,愛玲離開劉家,錦濃遭劉氏家族除名。

1914錦濃所培育之柑橘獲獎,聲名大噪,劉氏果園成為觀光勝地。

1925錦濃去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828522.html

上一篇:97岁指挥大师和他“七老八十”的学生们
下一篇:寻找和请教使用三角巾有感
收藏 IP: 1.202.24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