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夏薇著《梦醒三国明清小说新论》提要

已有 5279 次阅读 2014-2-6 06:50 |个人分类:书目提要评论(07-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提要, 夏薇著

夏薇著《梦醒三国明清小说新论》提要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2月6日发布

 

这里介绍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夏薇博士所著的《梦醒三国明清小说新论》提要,感谢夏薇女史惠赠并提供目录和后记。照片14张翻拍自该书。

 

书名:     梦醒三国:明清小说新论

著作:    夏薇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项目统筹:恽薇

责任编辑: 高雁

责任校对:李海云

责任印刷:岳阳

经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市场营销中心

印装:    北京鹏润伟业印刷有限公司

开本:     787mmX 1092mm  1/16

印张:     14.75

版次:     2012年8月第1版

字数:     255000字

定价:     39元

页码:     227页

ISBN:     ISBN 978-7-5097-3522-0

 

内容简介

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先生的红学遗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师参考用书》至今对黛玉谈诗的格律问题存疑。从上百个网站搜索的结论也都是曹雪芹错了!到底曹雪芹及清代以来的知识精英和俞平伯谁更懂诗词格律?
中国古代绝少用铜活字印刷小说,而韩国最近却新发现一部朝鲜时代用铜活字印刷的《三国志演义》,这件在中国古代小说界具有震撼力的大事引起了怎样的学术争议?
《醒世姻缘传》曾受到胡适的高度评价,它究竟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方式,引来胡适和徐志摩的无限痴迷与赞赏?
《梦··三国》其中的深味,只有读后方能领略……

 

作者介绍

夏薇,山东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方向:《红楼梦》《三国演义》《醒世姻缘传》等明清小说。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副秘书长。曾出版专著《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发表《籀红室藏本和一段旧公案》《春草堂藏本》《补拙斋抄本:一部新发现带批语的抄本》《论眉盒藏本》《上海图书馆藏一百二十回抄本研究》《桐花凤阁评本后补二十回探蕴》《黛玉谈诗平议》等明清小说研究方面的文章三十余篇。

 

梦·醒·三国:明清小说新论  目录

 

 

第一章《红楼梦》研究的新时代................................................. 3

第一节 1990年“红学遗言”................................................. 4

第二节《红楼梦辨》中的否定.............................................. 5

第三节不停息的思考.............................................................. 7

第四节转变的原因................................................................. 12

第五节《红楼梦》研究史与研究方法............................... 17

第六节《红楼梦》研究新时代的到来............................... 22

第二章  后四十回不能“续”的原稿....................................... 32

第一节雍正的上谕和贾母的“实话”............................... 32

第二节“平安州”不平安.................................................... 41

第三节宝玉对宝钗的爱恋.................................................... 43

第三章《甄女词》隅说.............................................................. 48

第一节题红诗......................................................................... 48

第二节甄英莲与甄士隐........................................................ 50

第三节  《甄女词》之“三重”.......................................... 55

第四节  《甄女词》的重中之重——咏香菱之七律........ 57

第四章《红楼梦》“黛玉谈诗”的格律问题.......................... 65

第一节  缘起........................................................................... 65

第二节“虚字”和“实字”与“虚句”和“实句”...... 66

第三节曹雪芹的律诗技巧.................................................... 68

第五章读《红楼梦》随笔十一则............................................. 71

第二节宝玉小解..................................................................... 71

第三节从“曹”与“贾”的字形说起............................... 77

第四节贾琏怎么非盯着“鲍二”的老婆........................... 79

第五节13回与第64回的关联........................................ 82

第六节王子腾与王子胜:增添与更换............................... 85

第七节凤姐是谁的女儿........................................................ 97

第八节何谓赤金绦............................................................... 100

第九节从阿斗、杜十娘到琏二爷..................................... 101

第十节檀云回家................................................................... 103

第十一节宝玉之“不悔”与雪芹之“悔”..................... 104

第六章  论《红楼梦》第十七、十八回分回........................ 106

第一节  从分回位置看版本排序........................................ 107

问题的提出................................................................. 108

字数与分回................................................................. 108

故事情节与分回......................................................... 109

两个假设...................................................................... 111

先分回留下的痕迹..................................................... 113

第二节  从回目文字的变动看版本排序........................... 120

两个系统...................................................................... 120

不能逃避的问题......................................................... 123

第七章《红楼梦》“神、仙、人”的悲剧表达.................... 125

第一节  以“神”发端:“止淫水”与叛逆性格的渊源125

第二节  同而不同的仙话.................................................... 128

第八章《三国志演义》朝鲜铜活字本试论.......................... 137

第一节缘起........................................................................... 137

第二节简略的年表............................................................... 139

第三节  寻找铜活字本的底本............................................ 141

第四节  推测铜活字本排印的年代................................... 153

第五节奇大升指的是什么版本?..................................... 155

第六节  研究《三国志演义》铜活字残本的意义何在?158

第九章《三国志演义》魏氏刊本试论................................... 159

第一节缘起........................................................................... 159

第二节  魏氏刊本是简本.................................................... 160

第三节“二刻”意味着什么?.......................................... 162

第四节  节目的缺失............................................................. 164

第五节  简本:删交战场面................................................ 166

第六节  简本:删细节........................................................ 168

第七节  简本:删人物对话................................................ 169

第八节  简本:删人物介绍................................................ 171

第八节  简本:删论、赞、诗............................................ 173

第九节魏、杨二本文字比较:同误................................. 174

第十节魏、杨二本文字比较:同与异............................. 175

第十一节  各节结尾的同与异............................................ 179

第十二节  魏、杨二本图像的比较................................... 180

第十二节  结语..................................................................... 182

第十章  《三国志演义》第33节与第34节之间................ 183

第一节引言........................................................................... 183

第二节  三种不同的类型.................................................... 184

第三节  结尾为什么不同?................................................ 186

第四节两封书信................................................................... 188

第五节两次调整与修改...................................................... 190

第六节  释疑......................................................................... 191

第十一章  《醒世姻缘传》与《红楼梦》............................ 192

第一节  小说、书写历史及真实历史的“千层糕”...... 192

第二节  多面孔叙述人........................................................ 198

第三节  “转换式内聚焦”和“多重式内聚焦”.......... 204

第四节  “牛排式”结构与网状结构............................... 216

第五节《醒世姻缘传》大结构中的“主线移位”........ 222

第六节  叙事时间................................................................. 225

第七节“板块式”故事叙事微结构................................. 228

第八节  《醒世姻缘传》与《红楼梦》的叙事方式...... 233

后记............................................................................................... 241

 

后记

俞平伯先生晚年的“红学遗言”曾令学界哗然,虽然对此解释颇多,但各种认识似乎仍仅停留在“对错”之争的层面,而对于俞先生学术观点转变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脉络却少有留意和深入探索。研究证明,俞先生对《红楼梦》的思考经历了不同阶段。在他不断犹豫、反复和发展的认识过程中,对《红楼梦》后四十回问题的思索一直是和《红楼梦》的文艺性研究紧密联系的。他觉得对后四十回的重评是早晚的事,因为《红楼梦》的研究要向着文艺学、美学的方向发展是不可改变的历史必然。

俞先生红学思想的转变不仅仅是个人学术思想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从这种转变的整个机制及其本质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红学研究新境界的逐渐形成和趋于成熟的学术现状,以及红学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到来。

而这个红学新时期的开端便是对《红楼梦》后四十回价值的重新评定。

20125月笔者参加了在江苏镇江召开的“曹寅与镇江——暨《红楼梦》程乙本刊行220周年学术研讨会”。借纪念程乙本刊行之事,学者们有机会重聚畅谈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看法。这再一次印证了俞先生晚年的认识绝不仅仅是个人的,他的转变实质上可以说是新认知的发端。从1990年到现在的20多年,诸多学者的文章和专著中多次阐发和努力论证的东西,实际上与俞先生晚年的看法趋于一致。即,要重评后四十回,给后四十回一个公正的评价,充分肯定后四十回的文本价值。“反对腰斩《红楼梦》”,《红楼梦》后四十回是“不可替代的”等等。

虽然到目前为止,学界仍有个别人完全否定后四十回,但大多数人已经倾向于肯定。而对《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的整体价值的重新评定便是红学研究新境界形成的开始。

因此,笔者把对俞先生晚年红学思想转变的研究放在这本书的第一章,有两个含义:从小的方面看,这是笔者2012年付梓的两本书中的第二本,第一本的书名是《<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抄本初探》。在第一本书中,单辟三章,针对否定后四十回的说法中影响最大的三种言论(胡适、俞平伯、探佚说)进行专门的驳斥和论辩,而其中对俞先生观点的研究只涉及到对他前后看法的对照及思想转变原因的具体分析,却没有将这种转变与整个红学研究的发展现状联系起来。本书第一章要弥补的正是这一点,也算是对自己研究的一个具体问题的承接或展开;从大的方面着眼,红学研究新时代已然来临,既然感受到了这一点,就不能作壁上观,虽是学界晚生,也总要尽自己绵薄之力,就一己之观,作文聊记我辈所见红学之新盛况。

《红楼梦》中,林黛玉给香菱讲诗的一段曾为无数人引用和谈论,甚至被编入当代中学课本。但和胡适的“高鹗续书说”给学界造成了近一个世纪的影响一样,俞平伯一篇随笔:“林黛玉谈诗讲错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不仅给各方面读者带来困惑,直令当今中学课本的编者与讲授者如迷途羔羊,不知所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师参考用书》第215页的解释也只能是:‘[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 此说当存疑’。”几代人都共同面临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难道还要让我们的下一代,甚至几代人继续生活在“存疑”的状态中吗?教科书“存疑”,岂非滑天下之大稽?

笔者在上百个网站上浏览到俞先生对林黛玉论诗的批评,才悟到这个问题,已经成了当今的文化热点,了解到中国广大知识分子,甚至有些古典文学研究者对该看法也多有误解与误读。

关于俞平伯论黛玉谈诗这段文字的讨论,在目前百余个网站上出现,基本可划分为两大方面,其一,作为律诗格律的常识提出或加以引用;其二,网民的个人见解和转载报刊杂志上对此问题的讨论。其中语文教师所受影响比较深,比如“中华语文网”、“教育在线”等语文教育的专业网站,就有语文教师站出来说:读了俞先生的《林黛玉谈诗讲错了》之后,“几乎惊出一身冷汗。……对这样的“失误”,为什么我们浑然不觉,……”云云。

旧体诗已进入现代文化生活中,而对仗的基本规律是旧体诗作法中的常识性问题,如果这都不能得以解决,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文化缺失。它可能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甚至几代人对律诗格律问题正确性的判断和语文知识体系的建构,决不能等闲视之。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也将有助于对古代诗歌的阅读和深入理解。

如今,无论是哪个方面,都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表达了一个看法:即肯定俞平伯的观点,黛玉所说作律诗要“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是大错特错了,曹雪芹是“大错特错”了!

现在看来,琐细非轻,兹事体大,这个问题有关中学教材的阐释,有关文学大家的评价,有关文学作品的文化接受,有关文学研究的方向,笔者欲加申论之心不可继续搁置,有必要将其展开剖析,起码应该将这一问题的主要几个方面呈示于疑惑交加的众目之前,以飨读者。

书名“梦醒三国”有些来历:笔者一位从事其他专业研究的博士后同事在读过书中一些章节后脱口道:“《红楼梦》、《醒世姻缘传》、《三国志通俗演义》,岂非‘梦醒三国’?有趣!有趣!”笔者听了亦觉“不在此山中”者之感果有我辈意想不到之趣,故竟不肯弃之不用。此三部明清时期的小说,是作者自2002年至2012年十年中的主要研究方向。其中2002年至2005年以清初百回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的研究为主,于2007年出版专著《<醒世姻缘传>研究》(中华书局)。自2005年至2011年底的6年中全心致力于《红楼梦》新发现的几部120回抄本及文本研究。于2012年起,将在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两部专著:《<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抄本初探》和《梦醒三国》,算是对6年的120回抄本及文本研究成果的一个阶段性小结。

《梦醒三国——明清小说新论》可以说是《<醒世姻缘传>研究》和《<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抄本初探》的姊妹篇,其中有对《红楼梦》版本和文本研究中所遇问题的更深一步发现与探讨,也有对《醒世姻缘传》文本研究中个别问题的修订与增补。又因从2011年始,笔者进入《三国志通俗演义》版本的研究阶段,既然这次以“明清小说”结题,亦将新近与刘世德先生合写的三篇“三国”版本方面的文章纳入其中,希望能较充分地体现笔者近期在明清小说研究方面的范围与进展。

本书中《三国演义》版本研究部分(第八章至第十章)及第五章中第六至第十节内容系与刘世德先生合作完成,特此声明。

衷心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周丽老师、恽薇老师!皆因有了她们耐心而不遗余力的帮助,笔者的学术生涯才得以翻开崭新的一页。

衷心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高雁!她认真负责的精神令人钦佩和感动,因为有了她的默默而辛勤的工作,方使这本寄托着笔者心血的学术论著得以顺利与读者见面。

衷心感谢我的硕士导师颜邦逸先生多年来在中国古代诗歌与小说方面对我的大力栽培、提示和指导!

衷心感谢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刘世德先生在《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版本方面给我的极大影响与启迪!同时,感谢他于耄耋之年亲自为本书题写书名。

感谢我的父母为我所作的一切,他们是我生命的支柱!

 

        20126月于中国社科院201寓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764871.html

上一篇:引得率和贡献率
下一篇:再谈尽快推出质量导向型学术评估机制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2 强涛 yh369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3: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