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再谈元旦春节期间要雪中送炭

已有 2815 次阅读 2013-12-28 06:57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思考(07-11)|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雪中送炭, 再谈, 元旦春节期间

再谈元旦春节期间要雪中送炭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12月28日发布


在元旦春节期间、尤其是中央三令五申提倡务实节俭时期,学校领导的眼睛是钉住知名人士、对他们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抽出时间把眼睛真正钉住和在行动上关注弱势群体(含退休多年的老教授、常年病中的教职员及生活困难的人员),说句实在话,这些弱势群体在相当数量的校领导心目中早已淡忘了,甚至觉得成了学校的“负”资产了。

其实,元旦、春季期间,中央有明确指示,学校又处在放假时期,群众路线教育有要求,万事具备,只欠各级领导决心,迈开双腿走动,问题是个别领导从来没有什么走访弱群体的习惯!要迈开第一步还确实不容易!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务实节俭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

2013年12月27日 17:41:15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27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务实节俭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全文如下:

   为切实做好2014年元旦、春节期间各项工作,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度过欢乐祥和的节日,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入基层做好关心群众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改进作风,自觉深入到基层一线特别是困难地区、困难家庭、困难群众中去,开展走访慰问、专项救助、送温暖等活动,关心群众疾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认真检查各项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措施落实情况,重点安排好优抚对象、灾区群众、低保户、五保户、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家庭等困难群众生活。深入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保证农民工及时足额拿到应得报酬。

   二、保障节日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做好粮油、肉蛋、蔬菜等农副产品保供稳价工作,组织好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供应,搞好煤电油气运的产运需衔接,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和管理,加大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三、扎实做好春运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特别是交通运输部门要完善春运工作协调机制,增加运力供给,改进服务质量,加强舆论引导,强化交通安全执法,做好交通疏导管控,尤其要进一步完善春运应急预案,以妥善应对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旅客滞留等突发情况,确保人民群众出行安全顺利。

   四、广泛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精心安排好节日期间文化生活,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提供更多优秀文艺节目和文化产品,丰富节日文化生活。加强文化市场执法检查,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创造良好文化环境。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改善旅游消费环境。

   五、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认真组织油气等易燃易爆品输送管线安全专项排查整治,继续抓好煤矿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加强对重点区域和企业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对烟花爆竹产运储销和燃放等环节的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保卫措施,开展对重点场所消防安全检查和督查,严防发生重特大人员伤亡事故。

   六、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着力做好信访工作,妥善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各类群体性事件发生。针对节日期间“两抢一盗”、制假售假、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活动易发多发情况,集中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加强社会面治安管控,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重点地区安全防范,严防节日期间发生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和捣乱破坏活动。

   七、树立节俭文明过节新风。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要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相关制度规定,带头厉行勤俭节约、移风易俗、文明过节。严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拜年活动,严禁用公款吃喝、旅游和参与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严禁用公款购买赠送贺年卡及烟花爆竹、烟酒、花卉、食品等年货节礼,严禁将走亲访友、外出旅游等非公务活动纳入公务接待范围,严禁公车私用。进一步减少、简化各类茶话会、联欢会,严禁使用财政性资金举办经营性文艺晚会,严格控制年终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严肃财经纪律,严禁以各种名义年终突击花钱和滥发津贴、补贴、奖金和实物。

   八、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严禁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严禁参与赌博活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惩戒问责力度,对违规违纪行为要快查快办,对典型问题要及时通报曝光。

   九、认真做好节日期间值班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在岗带班制度,确保节日期间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健全应急协调机制,畅通信息报送渠道,遇有突发事件或重要紧急情况要立即请示报告,并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应对。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研究部署节日期间有关工作,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本通知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27/c_118743580.htm

再谈庆祝教师节 重在雪中送炭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年9月9日发布

 

三年前,教师节期间,我撰写呼吁《庆祝教师节 重在雪中送炭 》短文(全文见下)

教师是个既普通又神圣的、照亮他人,奉献青春的职业,是教书育人的默默无闻的道钉,退休教师尤其是新世纪前退休的教师,属于未富已退的老年一代,又是退休人群中富有知识的可以继续有所作为的群体,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知识和道德继承载体的人群,而现在这些退休教师的多数处在边缘化的群体中。教师节是尊师重教的节日,在这个节日来临之际,笔者再次呼吁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多做实事,多做雪中送炭的实际工作。

 

对家人,有句话说,常回家看看; 对老师,不妨说,常问候老师!

***********************8

庆祝教师节 重在雪中送炭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9年9月10日发布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师节是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的,会议宣布今后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还在1984年12月10日,《北京晚报》刊出文章透露北京师范大学《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12月15日,北师大钟敬文、启功、王梓坤、陶大镛、朱智贤、黄济、赵擎寰七教授联名,正式提议设立教师节。笔者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教师,和这七位联名教授均有过联系和接触,深感他们的提议代表了我国广大教师强烈愿望。今年是确定教师节以来的第25个教师节。教师节的本意是尊师重教,主要还不是表彰优秀,看望教师明星,做做样子,更不是让几个教星亮相媒体。教师节是全体教师的教师节,这个全体包括在职的、退休的、各类教育战线的教育工作者,并不仅仅限于在职的教师。

在新时期庆祝教师节,笔者以为,需要强调重在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为什么这样说?

首先,教育是百年树人的连续性、综合性工程,并非个别教育明星和代表人物的孤立行为。

一个人的接受教育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环境,绝非只是某个学校或者教师教育的结果,一个人从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到小学、中学、大学少说接触到的教师也有几十以至上百,不能把一个人的成才完全归咎于一两个优秀教师和教育明星的身上。笔者不反对在教育战线表彰先进,但是这种表彰不能取代对于教育战线绝大多数教师的关注尤其是对于教育战线弱势群体的关注。一个人的成才不是个别明星教师的孤立行动,在一个人成才的后面有着几十上百教师的默默无闻的辛勤工作,其中有的则已经退休多年。教育是百年树人工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喝水不忘掘井人,许多默默无闻的铺路教师和沉默的道订一样,需要我们给以关注,更多我们的尊师重教需要在这方面得到实实在在的兑现。这些沉默的道钉,没有话语权,有的年事已高,但他们曾经是有的还继续是百花园中的辛勤工作的园丁,需要对他们雪中送炭。

其次,目前教育战线的现状是资源分配不公,需要注重雪中送炭。

资源分配不公在我国教育领域是个不争的现实,这种不公不仅表现为对于义务教育、农村教育、农民工教育投入的失衡,而且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高校间、教师间的资源分配不公。我们今天谈论的贫富差距不仅在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即使在高校教授之间也有明显差距。在这种差距之间,我们的关注重点是那些教育明星代表人物呢,还是各级学校的弱势人群呢,显然应该是后者。现在许多教育明星和代表人物头上有着太多的光环,权、钱、名、学,应有尽有,锦上添花对某些人来说,恐怕是事倍功半;如果转向雪中送炭其效果可能是事半功倍。

第三,目前相当多的退休高龄教师属于弱势群体,迫切需要雪中送炭。

笔者昨天在《关注退休高龄教师的生活所想到的》(黄安年的博客/2009年9月9日)中提到:“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未富先退是退休高龄教师的普遍现象,即使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退休高龄教授中也不例外,他们的退休生活确实需要引起学校领导当局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关注。在平时,很少有人把视线定格在这些普普通通的退休高龄教师的身上,他们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段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的高等教育作出了各自的突出贡献,但是并没有赶上“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工资翻倍增长的时代,现在基本上属于“弱势群体”。领导上逢年过节关注的焦点是集中在极少数代表性人物身上,这些普普通通的退休高龄教师是极少有人来过问的。即使教师节到了,也如此。”“我们的关注需要的是普遍性的和资源平衡的,尤其是更要关注弱势群体,有人以为教授都是“强势”群体,其实并非如此。”(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4506

笔者在《问候北师大历史学院 80岁以上的退休教师》(黄安年的博客2009年9月9日)一文还提到:“通过最近的电话问候,我再次深切感受到这个突出问题。有的老教授家属向我抱怨,很少有人关注他们,甚至自己亲手培养的研究生现在都已经教授了,来看望却老人太少、太少了。对于退休多年的高龄老教师,同样有一个常回家看看的问题。”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4554

说教授中也有弱势群体可能有人不信,其实这是真实的现实,这两天笔者和10多位北师大历史学院已经退休的80岁以上的高龄教授访谈,得到了这个印象。

目前国家和学校手里不差钱, 重在雪中送炭的决策,不仅是出于对于高校各类教师队伍实际状况的准确估量,而且是鉴于未富先退老龄人生活的准确判断,也是在经济危机时期把救济的重点放在弱势力群体的正确选择,还是缓解和谐社会难题的明智之举。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254670.html

关注退休高龄教师的生活所想到的

黄安年文黄安年的博客/200999发布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未富先退是退休高龄教师的普遍现象,即使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退休高龄教授中也不例外,他们的退休生活确实需要引起学校领导当局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关注。在平时,很少有人把视线定格在这些普普通通的退休高龄教师的身上,他们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段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的高等教育作出了各自的突出贡献,但是并没有赶上“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工资翻倍增长的时代,现在基本上属于“弱势群体”。领导上逢年过节关注的焦点是集中在极少数代表性人物身上,这些普普通通的退休高龄教师是极少有人来过问的。即使教师节到了,也如此。说到底,退休教师需要自己爱护自己,不能指望学校当局来关注自己。

问题在于,这些退休教师年事已高,有朝一日,难以自理怎么办?这是一个退休高龄老人的十分现实的问题,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今天上午我看望了已经八十高龄的历史学院退休教授马家骏先生,6年前一场重病险些使他离开人世,这些年保养得很好,但是毕竟年龄大了,勉强每天爬上爬下四楼,两个孩子远在海外,一旦需要,救不了急,像这样的空巢家庭在北京师范大学数量可观。

马家骏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日本史专家。我们谈起在1958年大跃进时代,我们一行5人在河南进行为期近两个月的“三面红旗”调查的情景,这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人都老了,对什么事也看得更透彻些了。我们谈到在那个运动不断的时代,没有机会坐下来好好读书和钻研,多么希望有自由空间,现在可好,我们这些退休教师有时间但已经没有多大精力了。而有些在职教师并不是没有钻研的时间,而是精力没有花在这上面,普遍的浮躁风令人担忧。说到知识份子待遇这和地区和时机是有关系的,他的兄弟姐妹四人中,月工资分别在七、六、五、四千多元,恰恰是在社科院和大学里工作的待遇最低。我注意到,他的家中设备,和20年前几乎没有变化,迄今依然是14寸的电视,至少没有看到家庭现代化更新的迹象。

上午,我同时还看望了已经 87岁高龄的张守常教授,就直观的印象看,比起已经99岁高龄的何兹全先生,他的身体状况要差些,至少走路困难,已经不出门了。何先生今天告诉我他每天还外出散步五六遍(我去送93为他照相的照片时,他刚进门)。张先生家里两个老人,一切要自理但精力有限,如果有人定期来帮助整理家务,观感一定不同。比起马先生的家,似乎张先生的家庭现代化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尽管张先生两个孩子都在北京,但是白天上班并不在身边,笔者明显感到两老的生活自理起来比较吃力了。

张守常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教育和教学法专家,也是中国近代史资料研究专家,他的一些重要成果由于当时的状况未能冠名而署名以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但这个署名得益却不是他,这在中国近代史领域中恐怕并不鲜为人知。张先生的“弱势”导致的当今生活令人深省,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从这两位老教授的生活状况,我感到,我们的关注需要的是普遍性的和资源平衡的,尤其是更要关注弱势群体,有人以为教授都是“强势”群体,其实并非如此。

依笔者之见,学校当局和学院可以组织学生勤工俭学为退休高龄教授做些义工,这样可以做到三赢:一是,勤工俭学学生不仅有所收入贴补而且增强了对于老教师的了解和接触;二是,体现了学校和学院对于退休老教师的关心和及时沟通信息,有利于及时解决问题;三是,也是对于退休的高龄教师切身生活上的照顾。这样的组织带有学校社区互助关爱的性质,少花钱,办好事,不妨一试。

附即时拍摄的照片两张是马家骏先生及和马先生合影。在张先生家没有拍照。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254506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1069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753561.html

上一篇: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廊坊会议学者留影集(三)
下一篇:新疆塔什库尔干石头城(西域蒲犁国王城)遗址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1 yh369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21: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