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学点近代现代世界历史知识

已有 2916 次阅读 2013-3-26 07:02 |个人分类:世界历史研究(07-11)|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知识, 学点, 近代现代世界历史

学点近代现代世界历史知识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7年3月26日发布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圆我们的中国梦,不仅需要对于我国近代现代历史知识有所了解,而且也要了解近代现代世界历史知识。90年入学的许多文科大学生,可曾记得中学历史的把关教师向当年参加高考毕业生推荐阅读一本名叫《世界近代现代历史30讲》(1996年西北大学出版社)的22万字读物,该书为刘宗绪和我两人所著。由于一些中学历史教师知道我们两人当时是全国统一高考中学历史卷的命题教师,虽然30讲和高考命题无任何关系,还是为中学历史教师所十分关注并推荐学生阅读,一时间此书出版翻印数在十几万册以上。

 

迄今16年过去,它的影响还时有体现,而书中所叙述的史实和见解,仍为一家之言。由于高考文理分科,一般说来,学习理工科学生的“文”的知识学习受到课程时间尤其是高考指挥棒的限制和影响,如果日后不加注意,没有必要的业余自学,则有可能带来知识缺陷。关于这一点,在科学网上从一些博文及评论中看得比较清楚。有些从事自然科学技术的朋友称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的博主是“科盲”,而在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人以为有些从事自然科学技术的朋友有点“文盲”(指人文社科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理分科后缺少文利互补的情况。科学网是个自然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以致艺术科学学者糊荟萃的大家庭,如果相互学习,扬长补短,大有裨益,正是出于这一考虑,笔者主张在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思想文化多样化的大趋势下,了解和学点世界近代现代历史知识是必要的。

下面是关于《世界近代现代历史30讲》提要

 

 

******************8

《世界近代现代历史30讲》提要

 

黄安年文  2007323

 

(按:《当代近代现代历史30讲》提要一文20070127首发在学术交流网世界历史研究栏目中。)

 

书名:     《当代近代现代历史30讲》

著者:     刘宗绪、黄安年

责任编辑:王红岩

封面设计:郭学江

出版:     西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610月第1

字数:     220000

页码:      288

开本:     850X1168毫米1/32 

印刷:     西安市临潼印刷厂

印数:      1-30000

定价:     13.50

发行:     新华书店经销

书号:    ISBN-7-5604-1128.2/K·146

 

书名:     《当代近代现代历史30讲》

著者:     刘宗绪、黄安年

责任编辑:种社

封面设计:王红

出版:     太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1月第1

字数:     220000

页码:      288

开本:     850X1168毫米1/32 

印刷:     陕西轻工印刷厂

印数:      1-20000

定价:     13.50

发行:     新华书店经销

书号:    ISBN-7-80605-559-2/K·7

 

提要:

    本书按照生产力标准、实践第一标准、多样化统一的历史进程对于世界近代和现代历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新的探索和阐述。其中刘宗绪撰写近代部分15讲,黄安年撰写现代部分15讲,为世界近代和现代史的普及提供了新知识、新观点和新视角。现代部分包括20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当代世界多样化统一的发展特色、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世界现代史体系、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等新课题。西北大学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先后出版,,包括盗版在内的印数达数十万册。

 

 

前言:

 

这是一本散论性的书,就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内容的若干问题阐述一些看法,书中论及的问题并不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前后也不衔接,只是在众多的问题中择起要者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同行。

 

我国世界近代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包括高校与中学的世界史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进步尤为突出。不过总还有些不尽如人意。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史实叙述上,不够实事求是的情况还不时表现出来。为克服这种现象,我们愿与同行们共同作出努力。这就是撰写本书的立意。

 

在动笔之时,我们明确了本书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确认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也是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的根本标准。自有阶级以来,阶级斗争确实起着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但是,它既不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也不能涵盖全部历史的内容。从地球上有了人类那时起,人类的第一个活动便是生产活动,而且从未间断也不可能间断。人类文明的演进,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只能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旧石器时代使得氏族社会解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在自然经济状态下,只可能有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却孕育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是二三百年来人类文明进程所确凿证明了的事实。无疑,生产力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世界历史的首要组成部分。社会形态更迭和某一社会形态内部的自我调节,从根本上说也是对生产力发展的适应,评价历史现象的准则,最重要的仍然是要看它对生产力发展的适应程度。尽管并不是任何细微的事物都能与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联系起来,但是从宏观的长远的视角上看,却脱离不开这个总的规律。

 

其次,实事求是,还原历史,根据实践检验的结果立论。任何人对历史规律的认识、解释和对未来的推断,都难免有局限性,至少有历史的局限性和认识上的局限性。因此,只能要求更接近科学,更贴近事实。这就必须要重实践,重结局,不能全依据传统的公式化概念,也不能感情用事或以道德标准论断。那种以历史上劳动人民的利益是否得到满足为尺度,不顾具体条件只以政策是否激进为尺度的做法,并不是评价历史的科学态度。历史是具体的,革命与改革、急进与渐进,都要根据条件、视其效果而评断。

 

要力戒绝对化,坚持分析的态度。有许多历史现象伴随着罪行,其作用却是一分为二的,甚至在主导方面是进步的。近代早期的圈地运动、黑奴贩卖、殖民掠夺等等,都是令人发指的罪行,但却又是资本原始积累的表现形式,而资本原始积累则是推动社会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进步过程。类似现象是很多的。也有不少情况,特别是普通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以及某些文化现象,显得很寻常,难辨是非,那就不必强行论断,就让它亦此亦彼非此非彼,不须绝对化地非此即彼

 

还原历史,既包含对历史现象做实事求是的阐述与评价,也包括还给过去社会以本来的面貌。在历史上为时最久的毕竟不是扼杀与争斗,而是和平状态下的社会面面观。凡是存在和平发展与经济繁荣的局面,就应如实地承认,而不必人为地去制造阶级斗争日趋尖锐的场景。

 

最后,认同历史上人类创造的共同财富,继承这笔遗产,不强行对一切都贴上阶级或主义的标签。历史遗产中确有很大一部分人类共有之物,并没有阶级性。历来说只有自然科学与科学没有阶级性,其实并非如此。有许多事物只是客观规律的体现,同样没有阶级性。当商品经济这一事物取代自然经济而降临世间时,它只是客观存在。即使贴上标签,它也按自身规律走自己的路。另外,当人们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时,便追求自己的权利和自我完善,要作公民而不愿再充当臣民。这种愿望也是人性的正常表现,并不从属于某一阶级。就是在道德规范上,渎职无为、贪赃枉法、奢靡淫乱、杀人越货等等,任何时代的任何阶级都视之为丑恶行为。相反,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忧国忧民、扶危济困等等,也同样都被视为高尚的情操和美德。这一切都不是属于哪个阶级所专有。因此,对共性的事物或现象无须作阶级分析。肯定或否定只能依据客观规律,或者根据同样没有阶级性的公理。

 

这分书就是本着上述原则写的。全书共列30个问题,近代、现代各为15个问题,依序列排列。本书又二人合著,所阐述的内容并不直接衔接,所以在体例与格式上还有细小的差别:近代部分15个问题都一气呵成,现代部分15个问题之下则列出了一些小标题。考虑到这一差别只是格式上的,并不影响读者阅读,也就强求统一。

 

限于水平,本书难免有疏漏和桀误之处,尚祈读者惠正。

作者

1996830

 

目录:

前言

第一讲      古代到近代:社会转型的主要特征

第二讲      学科体系:世界近代史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三讲      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时期的土地问题和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第四讲      理性时代_启蒙运动

第五讲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第六讲      英、法两国革命的比较

第七讲      第一次工业革命及其后果

第八讲      意大利统一和德意志同意运动中的两条道路问题

第九讲      法国的政体演变与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问题

第十讲      关于明治维新时期的下级武士

第十一讲    巴黎公社的历史地位

第十二讲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形成

第十三讲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的发展趋势

第十四讲    英、美、法三国政治发展的特点

第十五讲    德、俄、日三国政治发展的特点

第十六讲    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第十七讲    世界现代史的时代特征和重要矛盾

第十八讲    1917-1941年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第十九讲    本世纪上半期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和危机

第二十讲    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二十一讲  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大曲折发展

第二十二讲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两重发展趋势

第二十三讲  现在民族独立运动和发展中国家的兴起

第二十四讲  当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第二十五讲  20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发展

第二十六讲  当代世界多样化统一的发展特色

第二十七讲  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潮流

第二十八讲  世界现代史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第二十九讲  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世界现代史体系

第三十讲    结束语——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世界历史研究/2007127首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80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673990.html

上一篇:早春二月“倒春寒”,北京花期推迟
下一篇:古代到近代:社会转型的主要特征PDF版(“30讲”第一讲)
收藏 IP: 110.232.3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