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不要越位,让赝品当反面教材也比砸烂要强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年12月25日发布
时下热钱、余钱和小康生活使得文物收藏成为愈来愈多人的爱好,文物专家鉴定节目也普遍受到青睐,并越来越具有娱乐化和诱导性色彩。更有甚者几乎所有节目都夸大了专家的最终裁定作用。
首先专家决非什么都专,如果什么都专的全才专家恐怕值得怀疑,因为现在什么都专家的专家少至又少,怎么可能天天来为鉴赏节目鉴定?
第二,专家也有看花眼的时候,最后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践的反复检验,而非专家一时的鉴定,专家鉴定仅供参考而已。
第三,专家如果受到利益驱动,带有非学术因素的鉴定,难免走偏方向,得出错误的导向。
而今几乎所有文物鉴赏节目几乎全部是以专家鉴定为最后依据,王刚节目更以此来决定,凡不符合专家鉴定的意见一律用“护宝锤”砸烂。只是最近因舆论反映强烈而降低了砸的标准和更具人性化而已。然而这一做法的结果却使得真品和赝品的概念更加模糊,设想,如果将一件晚清和民国初期的文物当作宋元明时期的文物来出售,不管文物本身是真是假,这本身就具有欺骗性和赝品特性。此外,即使现代仿品也无须一律砸烂,让它起点反面教材作用不是很好吗?我的建议是:
第一,由专门机构(例如文博学院等)收罗,作为识别真伪的方面教材,废物利用,变废为知识财富。
第二,是否砸烂有奉宝人自己决定,但专家委员会将鉴定意见公布于众,以免再次误导大众。
******************
古画被专家鉴定为赝品卖17万隔年拍出8700万
2012年12月24日 07:21
来源:北京晨报
乾隆御笔画《嵩阳汉柏图》
近年来,古玩字画收藏之风日盛,收藏爱好者们不惜砸下重金,只求“淘”到真宝贝。但文物到底是真品还是赝品?很少人能看出门道,更多的人选择依靠专家鉴定。河南郑州有一对兄弟找专家鉴定家传的古画。专家说古画是赝品,两兄弟就以17万元卖给了专家的朋友。一年后发现这幅古画竟在拍卖行拍出近9000万元高价,前后价格相差了500多倍。
真迹还是赝品?
事情源于2009年9月,在某鉴宝节目的海选现场,朱云兄弟俩带着家传的乾隆御笔《嵩阳汉柏图》和刘岩不期而遇。朱云说:“刘岩说,这东西是个老东西,但不是真迹,所以也就值3万元,他说过个十天半个月他可以找人来,这个人对他很信任,你们可以多要个三五万元。”
半个多月后,刘岩果然带来了一位叫程功的收藏家。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刘岩从中撮合,朱云兄弟俩最终以17万元的价格把这幅家传的乾隆御笔《嵩阳汉柏图》卖给了程功。赝品能高价出手,让朱云兄弟感觉很值。但时隔一年,他们吃惊地看到一则新闻,发现以17万元售出的那幅《嵩阳汉柏图》在北京保利公司的拍卖会上居然拍出了8736万元的天价。朱云当时就意识到被骗了。
刘岩却坚称交易过程合理合法。刘岩说:“这种事在艺术品市场里有很多,艺术品拍卖都是天上一脚地上一脚的。”
专家是真是假?
去年8月,朱氏兄弟以贵重收藏品被骗卖为由向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法撤销他们同刘岩、程功之间的买卖合同,追回家传的《嵩阳汉柏图》。因为此案涉及刑事诈骗,法院并没有立案。目前,公安机关正在搜集证据。
在搜集证据的过程中,朱氏兄弟惊奇地发现,所谓的“鉴宝专家”刘岩竟有两个,他们不仅同名同姓,而且简历也基本一样,只不过一人在广东东莞,一人在北京。谁才是真正的专家,着实让人真假难辨。
谁来鉴定专家?
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主任、文物鉴定专家邱向军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文物鉴定从业人员大致有三类:一是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文物专家,主要负责博物馆文物征集鉴定工作;二是通过国家文物局鉴定资格认定考试的责任鉴定员,业务范围仅限于文物进出境审核;三是在中国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中国收藏家协会等机构任职,或取得相关机构发放的鉴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
眼下各类鉴宝活动邀请的嘉宾、专家,多是出自第三类鉴定人员。由于这类鉴定人员在获取资格证书时,不少人并未经过严格的分类考试、资质审核,鉴定水平良莠不齐,从而导致“伪专家”满天飞。人人都能鉴宝,却没人来鉴定专家。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
http://finance.ifeng.com/collection/scyw/20121224/7471481.s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