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就科学网博客若干问题答中科院《科学新闻》双周刊(2010年4月20

已有 2819 次阅读 2011-12-23 22:48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评论(07-11)|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新闻, 科学网博客

就科学网博客若干问题答中科院《科学新闻》双周刊(2010420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11223(美东时间)发布


去年420日就中科院《科学新闻》双周刊提出有关科学网博客的若干问题,笔者作出作了书面答复,鉴于还有现实意义,现于发布

*****************************

2010-04-20 09:13:26annianh@bnu.edu.cn 写道:

中科院《科学新闻》双周刊袁玥编辑:

我想按照您提出的五个问题逐一回答我的看法:

1. 科学博客是否有效扩大了科学家的社交范围?这样的社交网络对科学交流和发展是否有明确的促进作用?

科学博客显然有效扩大了科学家的社交范围,不仅自然科学研究者和科技工作者之间、不同专业与行业之间,而且自然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甚至艺术科学之间的社交范围都大大扩大了。这种学术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不限于同年龄段,它还扩大了老中青甚至包括少,几代人之间的网络交流,而这种交流仅仅在课堂和研究机构里是相对较少的,当然交流不限于科学家和学者之间,还扩大到学术、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交往,扩大了学术和科技的普及,也有助于学术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既然如此,它对科学交流和发展有明确的促进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这种促进作用突出表现为扩大了视野、推动了学科交叉了解、有利于学术交流与科学普及、有助于科学和学术的提高。

2. 科学博客是否只是科学家群体的自娱自乐?是否受到普通公众的关注?是否有意去影响普通公众?博客是让您更多被公众了解,还是更多被同行认识,还是更多被记者发现并联系?

首先我们需要对科学家群体的含义给予宽泛的定义,她不限于自然科学和科技工作者,从大科学的视角看,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艺术科学工作者都属于大科学的范围。

科学博客并非只是科学家群体的自娱自乐的载体,现在科学博客上相当多的年轻人视科学博客主要是娱乐场、休闲港、咖啡厅,这是不全面的。事实上科学博客离不开学术性、科学性、专业性,科学博客上有许多学术性、科学性、甚至专业性内容,而讨论教育、教学、研究、社会民生、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等话题也非娱乐、休闲所能包涵的。

正因为科学博客上有许多学术性、科学性、甚至专业性内容,也有教育、教学、研究、社会民生、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等话题,所以更加吸引了普通公众的关注。至于影响普通公众是否有意,我以为只要是属于科学实践、社会实践、生产实践、个人生活体验的内容,势必会程度不同地对不同群体的公众产生一定影响,如果科学网编辑部加以引导,那么就会起到更大的作用,这种导向带有明确意图性。

博客由于具有开放性,即使许多博文具有私人或小范围对象性质,只要发在网上就会让更多人知悉,当然也会被更多的同行、同学、友人所了解和认识,这方面例子很多,就我个人就经历好几次,好多年没有联系的老友和同学,由于看到了博客联系上了,很多研究生的研究题目由于看到了博客获得帮助,还有人从搜索引擎上查到了我的博文并开始关注科学博客。

至于是否更多被记者发现并联系问题,这方面的例子也很多,至少有十来起的记者是通过这种方式联系到我,以至转发文章的,也有转发了根本没有通知我的。

3. 科学家撰写的博客,与同一主题的由科学记者撰写的新闻相比,您更青睐于哪一个?科学博客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能过取代科学新闻,发挥传播科学信息的作用?

恕我直言,一般说来,如果与我个人没有直接关系,我很少看科学记者撰写的新闻,其一,其中极少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其二,某些报道综合性过强,原创性欠缺。

科学博客当然不能也不该取代科学新闻,问题在于我们该怎样来写科学新闻才能更好地发挥传播科学信息的作用。

4. 据您感觉,在科学博客当中,哪些话题最易引起人们关注?

我的感觉和科学网博客编辑部的推荐或者网友推荐不全相同,准确地说很多不相同,所以很难说那些话题最易引起人们关注?如果说哪些最易引起我而不是人们关注,这样我就好说话了。您只需要看看那些文章点击量最多的,就是科学网博客群中往往容易关注的话题,但是其中有些话题是实在不该那么关注的,这和博主怎么看到博客有关。

5.请问您有什么我没有问到,而您认为重要的对科学博客的观点?

在我看来还有一些较为重要的问题是:

怎样理解和体现科学博客的大科学概念?

怎样做到科学网博客编辑部导向和博主自主多样的有机统一?

怎样保障科学博客博文的知识产权?

怎样使科学博客在学者层面和社会层面两个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以上答复,不当之处请多包涵。

黄安年 201042010

 

****************8888

黄老师,您好:

不知您有没有看到上次我发给您的邮件,是关于科学博客的,主要关注科学家/科学界如何利用博客来进行交流、以及这种交流的效果。我想上次的问题可能有点太多了,我稍微简化了一些,能否麻烦您抽出几分钟时间帮忙回答一下?非常感谢!

1. 科学博客是否有效扩大了科学家的社交范围?这样的社交网络对科学交流和发展是否有明确的促进作用?

2. 科学博客是否只是科学家群体的自娱自乐?是否受到普通公众的关注?是否有意去影响普通公众?博客是让您更多被公众了解,还是更多被同行认识,还是更多被记者发现并联系?

3. 科学家撰写的博客,与同一主题的由科学记者撰写的新闻相比,您更青睐于哪一个?科学博客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能过取代科学新闻,发挥传播科学信息的作用?

4. 据您感觉,在科学博客当中,哪些话题最易引起人们关注?

5. 请问您有什么我没有问到,而您认为重要的对科学博客的观点?


期待您的回信,谢谢!

祝工作愉快~~

袁玥/Yuan Yue

中科院《科学新闻》双周刊/Science News Bi-weekly

Mob13810628141
http://www.sciencenet.cn/sweekly/


2010-4-19 15:25:5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521406.html

上一篇:宜兴官林水乡见闻(二)
下一篇:美国带鱼5美元一磅,北京炸带鱼42元人民币一斤
收藏 IP: 67.172.33.*| 热度|

2 冯用军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9: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