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著名雕塑艺术家吴为山在南京大学校园的群塑作品(二)

已有 9737 次阅读 2011-4-18 20:02 |个人分类:国内纪行见闻(08A)|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著名雕塑艺术家, 吴为山, 南京大学校园, 群塑作品

著名雕塑艺术家吴为山在南京大学校园的群塑作品(二)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1418日发布

 

南京大学主校区北京西路校园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附近有许多群塑作品,集中了闻名海内外的雕塑艺术家、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的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的作品,这些作品及吴为山为南京大学著名学者塑像,使南京大学校园增加了浓重的文化气息。吴为山在南京大学校园的群塑既有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著名学者,又有普普通通的劳苦大众。下面的照片(一)26,(二)21张。其中(一)前20,取自网上,有的分成两部分发布。

 

********************

南京大学著名雕塑艺术家吴为山做客腾讯

http://news.QQ.com   2006070719:36   腾讯网  

 

    视频:南京大学著名雕塑艺术家吴为山做客腾讯

    【芬芬】: 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访谈,这是由腾讯新闻频道为大家播出的,我是芬芬芬芬。我相信还有很多朋友肯定还记得74号当天在河北附近发生的那场小小的地震,当时一震我原以为是庆祝我和我摄像师同一天的生日,后来今天下午才知道原来是为了庆祝我们请来的嘉宾办的一个特别大的雕塑艺术展览。他到底是谁呢?相信您肯定已经看到了,就是我身边这位著名的雕塑家,吴为山老师,也是我们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的院长。

: 各位网友,谢谢你们!

    【芬芬】: 我当时在看媒体报道的时候,看到了一句话,让我很震惊,您说到国外看到很多好的作品,再看到国内的作品,真的恨不得要砸了他们。在今年作品展出的作品中,有没有一件作品你想要砸的?

    【吴为山】: 暂时还没有。因为我现在砸的话,美术馆会找我麻烦。

    【芬芬】: 这是您第一次在美术馆做展览?

    【吴为山】: 过去经常参加展览。这次是个人的作品展出。

    【芬芬】: 我们也有消息看到杨振宁和夫人也观看了你的展览。

    【吴为山】: 杨振宁先生写了两封信,春节之前到春节之后,写了两封信,说我一定到场。他是2号到北京的,3号这一天时间调整了一下,4号早晨就回来了。民族宫9点宫才开门,参加完活动之后,他12点的飞机飞到香港。他看到自己的雕像,当时因为我不在场,据说他是非常满意。因为那天人特别多,我按照一条线路来走,据说翁帆女士看到杨先生雕像,说你的雕像在那里,我来看看那个雕像,所以就没有跟着我的这个路线走。

    【芬芬】: 其实看到资料里也有介绍,您当时要做历史文化名人系列,也是因为杨先生的一句话。他说的一小段故事是吗?

    【吴为山】: 我是1997年的时候,当时他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一颗星,当时在南京,我参加了这样的命名仪式,他看到我雕塑的图片以后,写了一句话,吴为山的雕塑极有创建性,后来我们就有一些通信往来。我是从9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

    【芬芬】: 当时杨先生和另外一位巨星在飞机上同乘一架飞机,下飞机之后,给他的提问是,请问您是和杨先生一块儿过来的,那位巨星反问他说,杨振宁是唱哪首歌的?这是真实的吗?

    【吴为山】: 杨先生是这样的,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杨先生跟一个歌星坐同一架飞机,那些发烧友都到机场去迎接那些歌星,然后说这架飞机坐着杨振宁,然后他们说杨振宁是唱哪首歌的。我当时比较有感触,科学家为民族的进步做出很大的进步,都被我们年轻人已经忘记了。连他们的名字都记不得了,这是时代的价值取向问题,有责任感把这个继续下去,坚持不懈的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这些人的塑像,让他们感染我们年轻一代,杨先生,特别是他的一句名言,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人改变了本国人的一种心理作用。也就是说,他获得诺贝尔奖不仅仅是科学的东西,实际上是给整个中华民族以及华人他们一种心理上的,振奋我们中国人,我们东方人的骨气。

    【芬芬】: 他说您是天才,不仅仅是塑造了他的外形,更重要的是塑造了精神。

    【吴为山】: 杨先生是一个大科学家,他看问题是比较客观的,同时也有它独特的角度,他认为雕塑是空间的,从每一个角度看它都有味道。也就是说做好一件作品,创作真正的艺术作品必须有吸收各种文化的精华。在这样一个基础上进行一种创造,它就具有综合性,可能就给人不仅从里到外,从外到里,还有从上到下,各个角度都能品出内涵来。他讲我是天才,这是一种鼓励,其实我绝对不是天才,我觉得世界上是有天才,要是有天才的话,那就是勤奋。我这一点是做到了。我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天才是杨先生对我的一种鼓励。

    【芬芬】: 我们知道,从您的谈吐当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这种文化气息,每一句话里都是用词各方面,包括它的含义都是非常深刻。那您在创作这一批作品的时候,也是有一个长期的文化的积累在里面。

    【吴为山】: 我想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想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是一个表面的形象。要让这个形式有丰富的内涵,让这个形式能感动别人,让这个形式能具有更多的以为,必须创作者要有一定的技能,或者是要有很深的技能。我想这个技能是很重要的。不仅仅是深厚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文化的技能。仅仅凭生活的技能,你到了99年的时候,只是99年的积累。可是文化的积累,你读了很多书,历史、文化知识,科学知识进行积累,通过看小说,通过看历史的书籍,通过对历史的人文历史的研究,这种积累,一下子只能跨越几千年。老子的《道德经》、《论语》对文化有一个很深的研究,他们本身两本书也是文化的积累。你多了一个,可能涵养就会丰富一些。我觉得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是表达它的思想,也表达一种世界观,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一种情感。但是这个情感绝对不是个人化的。它一定是饱含着一个民族的情感,也饱含着一代人的情感。

    【芬芬】: 据说您的历史文化名人的系列作品已经有400多件,这次展出才80件,这80件怎么展出来的?是翻来复去到底哪个作品最好?

    【吴为山】: 每一件作品都是我自己的心血创作出来的,都喜欢。比如像齐白石,究竟哪一个齐白石能进北京中国美术馆呢,我翻来复去的去,选四件齐白石,其他的很多的雕塑也都是在同一类当中,选出一个代表性的。

    【芬芬】: 有没有家人和朋友现场投票,我这个艺术作品有这么多件,你们投票,让谁去北京参展?

    【吴为山】:投票没有,但是让他们帮我参谋了。包括我做的扎辫子的小女孩,我做了很多件,最后选谁到北京,我最后是闭着眼睛选择,很难取舍。我这次展览的这些作品,是全部作品的十分之一。因为我讲的历史文化名人没有那么多,但是其他的还做了一些不知名的人物,还做了很小的雕塑。这次展览当中,也有一些不知名的雕像,像儿童、老人这样的雕塑。所以我的作品的十分之一。

    【芬芬】: 十分之一是经典中的经典了。

    网友: 这次展出从最小六厘米的睡童到十六米的老子。为什么选最小的是六厘米,最大的是十六米的老子?

    

    【吴为山】: 老子最重要的是老,这个老不仅仅是究竟有多大的年龄,或是它的文化涵养,今天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界的引导,他来看了以后,他就问旁边的人,老子究竟活到多大岁数,我说老子活到了现在,还会继续活下去。睡童是一个儿童,当时他的原形是刚出生的4个月的小孩。为什么这次把它请到中国美术馆来呢?因为它是一个最年轻的表达着人与童龄的作品。年龄上的反差,他们有一种文化的塑造,他是一个自然的儿童,而老子是一个文化的符号。这里面体现了人类发展过程从没有文化到有文化,从自然生成的儿童到一个老的不能再老的,而且不知道究竟有多大年龄的一个老子。所以从这里对比,也是有哲学意义。

    【芬芬】: 我觉得听您一解释,开始我没有想多这么多,听您这么解释,觉得整个内涵非常丰富了,有血有肉。

    【网友】: 16米的老子,是不是您特别崇尚道家文化?

    【吴为山】: 我对佛教文化也有一些研究。道家思想比较空,最基本的元素是水,我想这些对我的人生思想境界的提高,包括我平时在生活当中处理一些事情,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把自己放得比较低一点比较好。这个水可以流到这里来,这个水也是多种文化的,可能是社会的财富,所以人类低一些可能会比较好一些,而且能吸收各种养分。

    【芬芬】: 可能更多的在做一件作品的时候,加上您对于这种文化的理解,加上对于它内涵深刻的一种理解,形成的一个作品出来。

·

全国格斗大赛开始

·

银行卡 安全快捷换Q

·

沟通无极限手机Q时代

·

魔法表情秀出百变心情

·

全国格斗大赛开始

·

QQ秀 秀出个性真自我

    【吴为山】: 像这个16米的老子就是这样的,老子大家都没有见过,可能一些画家画过,但是各个时代,画家画的老子都不一样,我想老子是江苏的一个旅游景点,要让所有的旅游者到那边产生一个过目不忘的印象,这是对道家文化的一个形象的体现,我把这个老子做成了一个身体是空的,人可以走进去的,人可以参与。同时道家思想的,空。雕塑的内壁刻满了《道德经》,表示满腹经纶。还有一口井。

    【网友】: 这次主题定位为文心铸魂。

    【吴为山】: 原来起的是文心雕龙,文心雕龙这个概念太普通了,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来,有文心铸雕,还有文心塑魂。后来经过多次研究,觉得文心铸魂比较好,体现了创作的过程,同时也体现了文化生存的过程,也体现了艺术作品生存的过程。我对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是铜的,就把这个魂铸造出来,文心是以一个文化之心,一个崇拜文化之心来铸造这些魂魄,这些魂魄也是人类的魂魄,也是充满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文化之魂。所以这个题目是文心之魂。

    【芬芬】: 您可以现场给我们展示一下您的手吗?

    【吴为山】: 这个手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是特别的地方就是它来自于一个不同的心,就是特别崇拜文化的心,这只手和这只手并没有多长一根指头出来,而且也没有什么老茧,我平时的手有很多老茧,我这个手味道特别,我这个手一做雕塑,上面就长老茧。但是我一旦有几天不干活儿以后,我的老茧就退了,很神奇的。神奇的人才能创造出神奇的作品出来。

    【网友】: 刚刚说,很多件作品里选一件选到北京来。这些作品的神态或者说那种外形是相似的吗?

    【吴为山】: 他们有相似的地方。因为都是中国人有一颗中国心,也有不相似的地方。

    【芬芬】: 一件作品,齐白石的作品,您在做个人作品的时候,会不会几件都是一样的神态或者是外形?

    【吴为山】: 不会的。有各式各样的,总有有差别,因为我创作齐白石的时候是不同时间创作的,跨度有十几年,这十几年当中,对齐白石的理解不一样,我自己的艺术水平也不一样,而且创作齐白石的状态也不一样,所以灵感就不一样,不同的齐白石有不同的大小,还有塑造的手法不一样,表现齐白石的神态不一样。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一个立体的齐白石,如果说北京的网友他们可以看一看,也可以增加一点门票收入,同时也给我扩大一些知名度。

    【芬芬】: 很多网友一直期待您过来做这个访谈,也非常希望能够和您直面交流。

    【网友】: 这么多的作品,一件作品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呢?

    【吴为山】: 没有固定的时间,最快几分钟就可以做出来,最慢的可能做两年时间。

·

全国格斗大赛开始

·

银行卡 安全快捷换Q

·

沟通无极限手机Q时代

·

魔法表情秀出百变心情

·

全国格斗大赛开始

·

QQ秀 秀出个性真自我

    【芬芬】: 两年时间是哪一个作品?

    【吴为山】: 像做弘一法师,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创作出来,但是我想他,已经想了十多年。所以这个艺术创作不是以现实的实践来定的,精神劳动的东西有的时候是比较精神的,是比较虚幻的,有很多实践说不上来的,它可以加工一些产品。所以常常有人问,你这件作品要花多长时间,我说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限制,如果准备很充分的话,可能很快。如果准备不充分的话,可能毁掉那个作品。我有很多作品在创作过程当中花了很长时间。

    【芬芬】:什么样的情况您会毁掉作品?

    【吴为山】: 如果我心中的意象表达不出来。曾经画徐悲鸿,自己不断的推敲,过一段时间觉得自己还是不像,我把这个雕塑毁了,最近在北京展览这个雕像,当场也写出来了,徐悲鸿的夫人看了这个雕像,哭了。说明这个雕像已经走入了她的心里。徐悲鸿最大的有六米高,最小的有30公分那么高,今天这个雕像1.8米,跟真人一般大小,说一这个大小做了两个月时间吗?说它做了一个月时间吗。

    【芬芬】: 包括前期准备,可能后期还会再加上一些改动。

    

    【网友】: 您能不能谈一谈为什么会选择那样一位文化名人。您第一位选的是林散之?

    【吴为山】:林散之的儿子,他当时邀请我给他父亲做个雕像,当时他认为这个雕像很成功,我对于林老的感情,还有文化的感情,特别是对于林老的长相,也像一个罗汉一样,眉毛很长,嘴笑咪咪的感觉,饱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走进文化名人的圈子里去,我就喜欢做这样的雕像。像做马三立这样的雕像,也是电视里看到的马三立,我平时就喜欢听他的相声,虽然没有见过他,但是多年就想为他做雕像,他的长相本身就是一个相声做的雕塑,实际上我这个雕塑是做的他的相声,网友们可以去看看,在马三立面前有不少的观众在驻足,有年轻的,有年老的。

    【芬芬】: 从他的身上,更多的可能看到不仅是他一个外在的形象,可能看到内在所表达的思想,精神实质,包括作品给人的感受?这样说的话,应该是每雕刻一位名人的时候,您会对他有一个非常全面的理解,甚至是对他的思想,对他所接触的一些文化都会有深入的理解。这是不是一个工程很大的过程?

    【吴为山】:是的。我想这里面也要有一些特殊的感悟,我想这个感悟首先来自于对文化名人的热爱,如果你根本就不喜欢这个人,你不喜欢那种文化,你就不会去全身心的投入。有时候这种事半功倍,你如果是很热爱他,对他很感兴趣,往往某一句话,或者是写的某一副字,或者是画的某一副画就会促发了他本质的思想,对他精神的一种特征的思考。重在平时要积累,要投入。我讲一个小小的故事,南京博物院在99年设了吴为山文化雕塑展,把我的雕塑陈列在里面,专门做了一个馆,有一次北京大学哲学系的教授,他到了南京博物院以后,就很激动,看到我做的齐白石以后就说一定要找到我,因为他是翻译了一本老子的《道德经》,在美国发行13万册,是中文版的,他一定要找到我,要把这个齐白石的雕像作为他的封面或者是封底。找到我以后,他就很激动,他说有一个问题很纳闷,他说你跟齐白石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能把齐白石做得那么像,而且为什么长期关注齐白石。我说我跟齐白石确实有关系,他很惊讶,我说因为我的脉管跟齐白石都流淌着中国文化的血液。这个关系作为一个自然的人,可能比较强调。作为一个文化里,可能强调文化的传承。道理就在这个地方,长期喜欢齐白石这样一个文化老人,我膜拜他,而且钻进了他的肚子里去。

    【网友】: 您现在又是大学学院的院长,然后又有很多行政职务,还带学生吗?时间怎么分配呢?

    【吴为山】:其实我和我家里人在一起的时间,我最对不起的是我女儿和我太太。我有一次11点半回家,我女儿是高二的学生,他在复习,然后说,爸爸,你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啊。可见我平时几点回家,我想所谓时间都是挤出来的,我们院里有行政工作要做,批大量的文件,甚至10块钱的的士票也要我来签。我说你不要报销,把这个字保存下来,他们常常等我签字,这也是一个繁重的工作,另外还有很多的社会工作要做。总之,我认为,这些东西对我的事业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可能表面上有影响,实际上没有影响。因为我作为一个雕塑人,雕塑人应该理解社会,融入这个社会,深刻的体会社会。特别是对人类的深刻理解,所以跟人打交道的过程当中,我也学会理解别人,学会体察、体悟、洞察社会。我觉得总的来讲,丰富了我的生活,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

    【芬芬】: 虽然我们这个不是电视节目,但是可以借助传统媒体的一些优势。今天您的夫人也来到了现场,但是女儿不在。我想很多时候您会回到家里跟他们说,今天能不能在这里,对我们众多网友也好,对您的雕塑迷也好,对他们说您想对夫人和女儿想说的话。以后会不会给他们的时间再多一些。

·

全国格斗大赛开始

·

银行卡 安全快捷换Q

·

沟通无极限手机Q时代

·

魔法表情秀出百变心情

·

全国格斗大赛开始

·

QQ秀 秀出个性真自我

    【吴为山】:这次的展览是我长期工作的一个总结,也是向社会的回报。我想女儿也面临着高考,我想应该所有的事情总是有高峰,总是有低谷,我想下面给家庭多一点时间。

    【芬芬】: 没有别的话要说吗?

    【吴为山】: 应该给家里多点时间。

    【芬芬】: 我看您的这种文化气息就透露出我们国内的比较传统,大家不会轻易的说出爱,只会用行动来表示。

    【吴为山】: 因为爱这个东西,嘴里讲出来没有份量。

    【芬芬】: 刚刚说到您的女儿也即将面临高考,其实我们这段时间也刚刚高考过了,而我们知道您是在高考时一分之差没有考上大学,然后从事了雕塑的工作。我想如果当时考上大学了,我们也是少了身边这位雕塑家了。

    【吴为山】: 我是1978年高中毕业,那个时候崇尚科学,郭沫若写的一篇文章,科学的春天,对全国的影响也很多。我喜欢文科,但是没有办法,最终学了理科。压力来自于学校,来自于整个社会,所以我就学习理科,但是我很认真,我每天都学习到三四点钟,就像我现在做雕塑一样,但是常常学到11点钟就趴到桌上睡觉了,趴到五分钟,然后就起来了。后来就没有考上,后来又是差了一分,后来我想我到艺术学校读书。开始的时候并不喜欢雕塑,我喜欢画画、书法、绘画。雕塑整天和泥巴打交道,原来那种文化理想都没有了,特别是我到艺术学校里,到大学里看我的那些朋友,中学的同学,他们都在一些著名的大学读书,我看到很羡慕,他们能有那么好的学习氛围。我却选择在这儿玩泥巴,但是我父亲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另外很好的学校有很多的老师,他们都是非常尽职的手把手的教我,他们有些是曾经留学于西方,在大学里当老师,后来党派之争,被打成右派,所以他们很珍惜这个时光,在那里学到了很多。

    【芬芬】: 家里人支持你吗?

    【吴为山】: 他们认为,自己想干什么,一定有这方面的才能,所以不要勉强他。其次我父亲的压力很大,因为他是一个老师,他的学生都考上了大学,而我没有考上。我深深知道这一点,我考了中央美术工艺学院雕塑装饰学院,还考取了南京艺术学院,还考取了南京师范学院。第二年选择退学。第二年考上了中央美术工艺学院,选择了南京师范学院,当时比较想当一个老师,但是不少人认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第一院校,做雕塑专业可能对你有好处,我当时就选择了在南京师范学院。毕业以后可以到大学当老师,后来有机会到了北大进修,后来有机会到了美国,这样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对西方的过程。我去了美国之后,然后回到中国,觉得本土文化的优良的本性,所以回到了中国文化的怀抱。

    【芬芬】: 去国外回来以后,对自己的文化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吴为山】: 我的西方去是去取经,我从来没有把这些东西放在头上作为光环,我觉得实实在在吸收一些养分,这对我真正的丰富内在的身体,丰富我的精神质量是很有很大好处的。

    【芬芬】: 您到国外很多国家去做过展览,访问学者,您的作品,国外的朋友,他们的评价,能不能在这里也跟我们做一个反馈?

    【吴为山】: 我想在96年在荷兰,做访问艺术家的时候,在那里做一个展示,受到荷兰政府和国家的邀请,有一个给荷兰女王做雕塑的机遇。

    【芬芬】: 她为什么考虑不用本国的雕塑家,而用一个来自中国的雕塑家为她去做雕像?

    【吴为山】:首先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在荷兰的时候做访问学者,在陶艺工作中心把我在中国做的雕像展示,他们不少的官员,像基金会主席搞的文化部门的一些官员,另外还有荷兰国家有些基金会等等。他们一些官员看了以后就对这些作品给予高度肯定,相关的传到女王那里,然后就发起雕像的邀请。首先是对我雕塑的一个肯定,第二,荷兰女王本身在1977年访问了中国,她对中国有着友好的感情。第三,雕像已经不流行了,流行的是后现代艺术,所以很多艺术家可能用一个自行车,可能用一些桌子、板凳把他们拼凑起来,搞一个观念,所以肖像者在西方来说并不成为他们现在的主流,很多人已经不做了。中国的雕塑家,更重要的强调传神。因为中国文化有写意传神,传神就是指眼睛,中国常常讲,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成语当中有暗送秋波,是指眼睛里传达出爱情的信息,所以很多东西都是从眼睛里传出来的,我做女王也是抓住了她的眼睛和微笑。所以荷兰邀请我做这样一个雕塑。这是在荷兰。

    【吴为山】:这个雕塑得到了很高的认可,1996年荷兰政府举行了隆重的仪式,荷兰女王到中国来把这个雕像的照片送到中国,到99年女王访华他说一定要在中国见面。这是我的作品在西方得到的认可。

    【吴为山】:第二,我在美国举办展览,1998年,我在美国旧金山举办了各类展览,然后美国队亚洲周刊英文版包括美国各大媒体都做了一些传播,而且我的作品在国外也受到了很多的收藏家买了,在西方价值的认可可能是用钱来买,可能在中国的认可可能是给一句奖励的话或者是头衔就行了。在西方是用金钱的方式,所以在美国得到了相当的认可。

    

    【芬芬】: 无论是从网上的图片或者是在北京的朋友,这一段时间有时间,可以到美术馆亲眼目睹您的作品,马上就能感受到。

    【芬芬】: 刚刚说到给荷兰女王雕像的时候,您是更多的用一种中国文化去塑造她,还是深入的了解荷兰的文化,然后去塑造这个人?

    【吴为山】: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精采。因为杨振宁有一篇文章中提到,“通常中国人塑外国人面或者是画外国人相是非常不容易的,吴为山的荷兰女王像完全逾越了此鸿沟”。首先我们确实不是生活在那个环境中,特别是长相的种族差异,我们看惯了中国人,所以带着中国人的习惯做一个外国人,往往常常不会做得那么深入。但是有一点,我做荷兰女王的时候,我首先是在荷兰生活了一段时间。第二,我了解了荷兰大量的朋友他们对女王的看法,他们说女王是非常智慧的,荷兰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她的帮助,她的工作就是微笑。

    【吴为山】:另外我也了解了荷兰女王访问中国,其中我们看到有一张照片是她的丈夫和农民在一起的照片,说明荷兰女王对中国怀着很友好的心态。对于荷兰女王,我抓住了她微笑的嘴和她看得比较远的眼睛,另外抓住了王者的大气。这个雕塑得到了荷兰女王本人以及荷兰人民的喜爱。特别是她看到我的雕像以后,再看到别的人,别的国家的人给她做的雕像,她说那些相做的很不错,但是那是我的妹妹。吴先生做的是真正的我。所以99年一定要在中国参观我的作品,而且她讲说,吴先生做的作品是从中国的文化里做出来的,荷兰女王也是一个雕塑家,另外在这几年当中,经常接受荷兰的访问,特别是荷兰那些艺术家到中国访问,他们都到我工作室来,另外荷兰的莱顿大学的校长对我的工作进行了一些评价。他们带着荷兰女王的问候来到中国。

    【芬芬】: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很多网友的提问不能一一提到了。

·

全国格斗大赛开始

·

银行卡 安全快捷换Q

·

沟通无极限手机Q时代

·

魔法表情秀出百变心情

·

全国格斗大赛开始

·

QQ秀 秀出个性真自我

    【网友】: 您现在的最大的理想是什么?

    【吴为山】:最大的理想是通过我的艺术把中国艺术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我想这是我最大的愿望。中国文化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主体,是创作中国文化的一个主体。我做了他们的雕像,本身就刻着中国文化的痕迹,他们的生产具备着中国文化的因素。这种基因,所以我通过塑造他们这些雕像,通过网络的传播,特别是这一次通过腾讯的传播,能传播到世界各地,传播到每一个网友的心中。我想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芬芬】: 谢谢您作客我们访谈,也感谢网友的参与。这个访谈过程中,我们一直感觉,不仅是和一位雕塑家在交谈,而且更多的是对于文化已经有了非常深的理解,而且很多的哲理思想在其中,相信看到您的作品的时候,比这一次访谈谈到的一些内容会更加精彩。我们也期待您有更多更好的作品能够面世,让大家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最精髓的气息。

    【芬芬】: 谢谢。

    【吴为山】:谢谢。

    

http://news.qq.com/a/20060707/002008_2.htm

*****************************

 

吴为山:雕塑的灵魂 ——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央美演讲并受聘为央美客座教授

发表于 2011-3-17 10:08|只看该作者|

 

  20101210日晚18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教授以“雕塑的灵魂”为主题在中央美术学院为全校师生作了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教授担任主持,对吴为山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并代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为吴为山教授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

  吴为山教授的演讲融会中西传统雕塑之精髓,脉络清晰,富含哲理,思辨中不乏幽默风趣,不断引起在场学生的热烈掌声,三百人的大讲堂座无虚席。讲座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中外传统雕塑的回顾和评析;二是对自己的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的介绍。

  吴教授首先以梁思成的“艺术之始,雕塑为先……”为引言,结合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文以载道”、“诗言志”,以及海德格尔的“诗人何为”的理解,阐发了雕塑艺术是人类灵魂的体现。

  在介绍中国传统雕塑时,吴为山教授从学术角度宏观而深入地将其风格特质分为八大类型:原始朴拙意象风、商代诡魅抽象风、秦俑装饰写实风、汉代雄浑写意风、佛教理想造型风、宋代俗情写真风、帝陵程式夸张风、民间朴素表现风。在介绍外国传统雕塑时,吴教授选用了大量亲自拍摄的维多利亚博物馆的早期人类头像、柬埔寨吴哥窟佛像、米开朗基罗的泥塑手稿、布尔代勒的系列贝多芬雕像……吴教授多次到世界各地的历史遗迹考察,以一个雕塑家的角度去摄取艺术中的美,也引导观者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和剖析艺术之美。

  

  维多利亚博物馆早期人类头像,吴为山摄)

  早期的人像雕塑是以头颅骨为基础进行创作的,眼睛以贝壳而镶嵌。这或许是对亡者的“复形”塑造,以记载后人的怀念。在博物馆众多的艺术品陈列中,这是较为令我关注的,它涉及到艺术的生态发展,也涉及到肖像雕塑的起源。这可能是西方写实雕塑心理的萌芽。这在中国美术史的记载还未有发现,当然,在原始宗教艺术中,头颅骨的出现与运用于雕塑不可同日而语。前者作为直接宗教法具,后者则是在作为雕塑支架。

  mdash;—选自吴为山“雕塑的灵魂”讲座

  从中国传统雕塑至外国传统雕塑,从米开朗基罗到罗丹、布尔代勒、贾科梅蒂,再至现代学贯中西、融通古今的艺术大师熊秉明,吴为山教授在概述雕塑发展和艺术大师时,入木三分、精辟解析、点评入化,给观众以启思。

  随后,吴为山教授介绍了自己的雕塑创作和学术理论。他对雕塑的阐述意味深长:“雕的过程,就是删繁就简的过程,是减法,减得只留下筋骨、灵魂。塑的过程就是添加的过程,是加法,加上原本属于作品的那部分。雕塑就是推敲,过程无论是长是短,终是以一泻而下,或是以天然去雕饰而呈现。”他对十多年首次提出并力倡的写意雕塑这样说道:“它构建一个主客观意象。这种‘意象’是创作者在综合了各种因素后,瞬间生成的。带有强烈的感**彩,超乎现实之外。它是作者对内心所生成‘意象’的肯定。 智慧生成形式,写意凝固着瞬间感悟,凝固着生命激情,由于写意速度的迅捷,决定了它无矫揉造作,从而更接近于本质。当事物的本质与艺术家的精神高度对应时,艺术家在创造的过程中便自然地摒弃了表象的细节,抓住并突出客观事物中与创作主体相契合的那些特征来表现情感、抒发意兴。这就使得作品更趋于符号化并与感觉、理念融为一体。雕塑的写意:一是形态的夸张意象, 二是形体凹凸隐显的质感意象, 三是人物瞬间精神的意象……”这种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生发的思想灵花,将写意雕塑的文化意义及艺术特征,阐述得既精微且广大,博得一阵阵掌声。

  

  吴为山()在回答学生问题,右为吕品昌教授)

  吴为山塑造的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名人体现着这种写意精神和雄浑大气的鲜明个性:老子的天人合一、上善若水,孔子的谦恭师表、仁者爱人,顾恺之的沉郁洒脱,鲁迅的横眉冷对、弘一的悲欣交集,齐白石的似与不似,辜鸿铭的温良、灵敏和坚毅…………每一尊塑像的神韵如真人般呼之欲出,跃然视域,在观众的精神世界,建造起一座座丰碑。他介绍在塑造老子时,借助中国书法中古老篆体,将老子的似无边苍穹,包罗万象;似虚怀若谷,吐故纳新表达地令人一目了然,回味无穷。“无,名天地之始”的哲言。腹壁满刻《道德经》,谓之满腹经纶。游人鱼贯而入,由形象体会老子之精神。他从体积稳衡、精神恒久的中国古代石窟雕塑中汲取灵感,用古法塑造孔子,旨在获得文化背景与文化符号的谐和——内容与形式的同构,就如同在古代的歌谣中寻找一个古代的人和事。历史的遥远与静穆从那不拘泥于生理结构,浑然一体的形态中自然地散发出来……

  

  吴为山作品《齐白石》,现陈立于中国美术馆)

  最后,吴为山教授着重介绍了自己创作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主题雕塑》。这组雕塑现立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他说,我们再现南京大屠杀的无声呐喊,是为警示人民思考这场历史事件:记住历史不是记住仇恨,记住历史乃为祈求和平!这组作品用组雕、群雕的形式展现了手无寸铁的人们逃难的场景:由《家破人亡》、《逃难》、《胜利之墙》……所组成的大型主题雕塑催人泪下。一幕幕悲壮苦难的图景抒发着人性的呼喊:悲恸的母亲双手抱着无辜屈死的孩子,向着苍天哀号;手无寸铁的平民挣扎在逃生路的生死边缘;衣衫褴褛的孩子悲伤地望着自己垂死的母亲用最后一点气力给弟弟喂奶;30万屈死的冤魂在呐喊……这是人类灵魂的呐喊,它超越了国界、民族和时空,唤起民族精神的崛起,祈求世界的和平!

  最后,吴为山教授以一首自创的诗作为结尾:

  “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

  我以颤抖的手抚摩那三十万亡灵的冤魂。

  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

  我祈求,

  我期望,

  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崛起!!!

  

  吴为山作品《逃难之八——最后一滴奶》)

  演讲结束后,全场为之动容。对于学生们的踊跃提问,吴为山教授都一一作以深入浅出、富于意味的诗意回答。他说:“无论潮流如何变,我坚信,艺术的真诚、情感永远不变!艺术需要由技而上升到道的历练。年轻的学子当掌握真功夫,历经百炼。艺术需要殉道精神!”全场掌声经久不息。吕品昌教授诚挚地说:“今天的讲座令人感动,也令我们真正地了解吴为山。他现在已是央美的客座教授,和央美是一家人,欢迎吴教授常来。”全场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http://bbs.artxu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8744

******************8

 

吴为山19621月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市。198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后任雕塑教研室主任。曾研修于北京大学、欧洲陶艺工作中心、华盛顿大学美术学院。19984月调入南京大学并创办南大雕塑艺术研究所,同时兼欧洲陶艺工作中心理事、香港科技大学荣誉艺术顾问、韩国国际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地区荣誉顾问等。现为雕塑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院院长,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教授,美术学方向及宗教学方向硕士生导师,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会员,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会员,全国城市雕塑建设委员会艺委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特邀理事。吴为山教授出生于文化世家(外祖父高二适为二十世纪著名的书法家),他依托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把中国书法、国画的写意融入了雕塑作品中,形成了写意雕塑和传统文化名人雕塑的风格,在传统雕塑领域中有所突破,在国际上得到了高度的认可,曾于1996年应荷兰政府之邀为荷兰女王塑像,并得到同为雕塑家的荷兰女王的高度认可。2003年,自19962000年间,吴为山多次应邀在欧、美、韩以及港、澳、台举办个人作品展,作品被荷兰王国布瑞达博物馆、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柏克莱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日本加藤美术馆、香港创价学会、联合国澳门教科文中心、台湾中央大学以及英国、德国等博物馆、银行收藏,其历史人物塑像作品遍布全国各省市。南京博物院陈列其作品42件。吴为山的作品《睡童》获国际性大奖—攀格林奖,并破例被吸收为英国皇家协会会员,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获国内外重要奖项及被国内外著名机构收藏。《行吟中的林散之》获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大众博客3Z

qn+c a-[0ff(c

  吴为山教授同时也是一位成绩斐然的青年学者。他1995年荣获“徐悲鸿奖学金·科研创作奖”;1996年应荷兰政府之邀赴荷参加“中荷红白蓝研究计划”;2000年获首届“包玉刚杰出艺术家”称号,并受聘出任香港科技大学驻校艺术家。2001年澳门高等视觉艺术学院设立永久性“吴为山教授雕塑工作室”,并任客座教授,同年由何厚铧主礼授予吴为山澳门理工学院教学评审专家。现被东南大学、台湾中央大学等十多所著名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先后出版有《吴为山雕塑》(人民美术出版社)、《中、荷红白蓝艺术》(荷兰国家基金会)、《吴为山雕塑绘画》(香港王朝文化出版公司)、《吴为山雕塑绘画展》(香港科技大学出版社)、《视觉艺术心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为山画黄山》(南京大学)、《雕琢者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精神的速写》(天津人民美术出版)、《阅江楼浮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主编《中国宗教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等。

http://blog.dzwww.com/?uid-2236-action-viewspace-itemid-65943

 

http://news.xinhuanet.com/school/2003-09/28/content_1104113.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434675.html

上一篇:著名雕塑艺术家吴为山在南京大学校园的群塑作品(一)
下一篇:南京大学校园中的南大历史上名人雕塑
收藏 IP: 110.232.35.*| 热度|

2 刘全慧 武夷山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6: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