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期待处理李连生严重抄袭案报道的进一步说明 精选

已有 5249 次阅读 2011-2-10 16:56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评论(07-11)|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报道, 李连生严重抄袭案

期待处理李连生严重抄袭案报道的进一步说明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1210日发布

 

2005年“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当时有没有人提出质疑,并不清楚。

2007年底,教育部的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公示,其中有西安交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长江学者李连生等申报的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往复式压缩机理论及其系统的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

长期从事压缩机技术教学科研工作的西安交大退休教授杨绍侃等提出质疑并就涉嫌抄袭等问题实名举报,举报人6位教授都是西安交大能动学院压缩机教研室的专业教授,其中陈永江、郁永章、杨绍侃和林槑4人已经退休,屈宗长、冯全科仍然在职。

2007年底到2008331日,李连生等人的一等奖申报材料从教育部撤回,三个月时间已经初见成效。“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还发现李连生获得的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2005年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经济效益的证明材料上也存在诸多问题。”“20094月,陈永江等教授又实名举报李连生1998年出版的专著《涡旋压缩机》多处涉嫌抄袭。学校即通过学术委员会进行彻查。通过组织校内外同行专家三次核查,认定该书第三章存在严重抄袭。200912月,针对李连生严重学术不端行为,西安交大学术委员会决定免除其博士生导师资格。在此之前,学校已免去其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职务。”

2010321日,西安交大召开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和校党政联席会议上,对李连生作出取消教授职务,解除教授聘用合同的处理决定。”对于学校为何经过两年才对李连生的学术不端行为作出处理〉校方解释“绝不是故意拖拉,而是由于举报涉及内容复杂,专业性很强,存在争议和分歧,调查取证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学校学术委员会对于学术造假问题的处理也有相应的程序,比如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审议,进行调查取证等。据了解,此次联席会议的决定,是根据目前调查的结果作出的处理,并非最终结果,随着调查的深入,西安交大对这一事件的后续处理还在进行中。”

到此为止,两年多时间,西安交大做了大量专家审议,调查取证,清查和处理工作。

 

昨天(2011210日)媒体报道科技部通告《一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因项目存在严重抄袭被撤销》,报道称:“因涉嫌推荐材料中存在代表著作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实等问题”“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核同意,并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撤销“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所获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 报道还说:“早在2007年底,西安交大6名老教授就李连生获奖项目中存在造假、侵占他人学术成果进行拼凑和包装等严重学术不端问题,联名进行实名举报。如今,经过两年多的法庭交锋,在众多造假事实面前,李连生已被西安交大解除教师聘用合同。”

 

这就是说,到20103月已经尘埃落定的事又经过10多月时间才将李连生获奖项目撤销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公布于众,而且还提及20103月报道中没有提到的“经过两年多的法庭交锋”,这就令人感到不解了。问题的厘清究竟是通过“两年多的法庭交锋”还是专家组的多次独立调查?是否抄袭问题难道还要经过法庭的认定,法庭又是怎样认定的。“对李连生作出取消教授职务,解除教授聘用合同的处理决定”是在2010331日会议上宣布的。而昨天的报道说如今,经过两年多的法庭交锋,在众多造假事实面前,李连生已被西安交大解除教师聘用合同。” 这两年多的法庭交锋”究竟是怎么回事?

 

2007年底公开质疑到20112月,历经三年有余,往好的说是严肃慎重从事,往总结经验角度说,要那么长时间吗?科技部在搞收尾工程?

 

以上所引资料见附文

******************

一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因项目存在严重抄袭被撤销

20110210 05:28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刘欢

  科技部撤销一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报讯(记者刘欢)因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被科技部公开撤销了其昔日获得的国家科技奖项。

  科技部在通告中称,经调查核实,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的推荐材料中存在代表著作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实等问题。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第二十一条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第九十二条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核同意,并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撤销“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所获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

  西安交大能动学院原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连生,为该科技进步奖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早在2007年底,西安交大6名老教授就李连生获奖项目中存在造假、侵占他人学术成果进行拼凑和包装等严重学术不端问题,联名进行实名举报。如今,经过两年多的法庭交锋,在众多造假事实面前,李连生已被西安交大解除教师聘用合同。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02/10/4597552_0.shtml

***********************8

 

西安交大6名老教授联名举报学术造假事件始末

20100324 10:15人民日报

  

  “两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

  连续2年举报,终让造假者付出应有的代价,西安交大的这6位老教授值得尊敬。如果没有对学术的严肃态度和执着信念,这条曲折冗长的举报之路,很可能不了了之。

  他们坚持到了最后,举报也得到妥善处理,校方最终驱逐了一匹“害群之马”,学风因此一振。可让人忧心的是,现在的学术造假风如此之烈,若每一次打假都要耗上两年的时间和精力,这成本是不是过于高昂?就在今年2月份,本报报道了湖南两位教授的论文抄袭北大教材,证据确凿,教育主管部门的表态也十分坚决。可即使这样,两教授所在的两所高校仍在不断扯皮,推卸责任,而造假者也逍遥至今、太平无事。不得不让人叹息:造假太易、打假太难!

  希望有关方面能切实出招,让学术打假更方便、成本更低。否则,我们或许还将不断发出同样的叹息。

  ——编 者

  321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校园网主页上挂出一则消息称,“21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和校党政联席会议作出决定:鉴于李连生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取消其教授职务,并解除其教师聘用合同。”这个处理决定的背后,是6名老教授连续两年多对这名长江学者涉嫌学术造假的实名举报。

  6教授联名举报

  “给新长的毒瘤开刀”

  2007年底,一个教育部的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公示,让长期从事压缩机技术教学科研工作的西安交大退休教授杨绍侃感到很惊讶: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长江学者李连生等申报的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是“往复式压缩机理论及其系统的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

  “他没有搞过往复式压缩机,怎么会突然弄出这么大一个课题?”杨绍侃说。

  心怀疑问的杨绍侃找到几位曾经的老同事,包括郁永章教授、陈永江副教授、林槑教授、冯全科教授和屈宗长教授,一起来讨论这个事情。

  这6位教授都是西安交大能动学院压缩机教研室的专业教授,其中陈永江、郁永章、杨绍侃和林槑4人已经退休,屈宗长、冯全科仍然在职。

  据杨绍侃介绍,他们在李连生等人的报奖推荐书中发现大量弄虚作假的内容,感到十分震惊和愤慨,便向校领导口头反映了这一情况。

  20081月,老教授们向校方提交了针对李连生所报奖项的书面意见。意见提交后不久,学校有关方面的领导与他们交换意见,意思是学校地处西北,学校科技排名比较靠前来之不易,希望大家慎重对待,同时希望不要激化矛盾。

  317日,他们向西安交大党委、纪委等多个部门同时发出公开举报信,举报李连生报奖造假。

  331日,他们接到学校科研处通知,李连生等人的一等奖申报材料已从教育部撤回。

  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还发现李连生获得的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2005年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经济效益的证明材料上也存在诸多问题。

  几位老教授在举报信中强调:“举报目的在于给母校身上新长的毒瘤开刀,以免养痈成患、毒害一代代青年教师和莘莘学子。”

  两年举报终有果

  “调查取证需要过程”

  “2007年底本校发生的陈永江等6名教授联名举报李连生学术造假一事,学校高度重视,在校内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调查了解。”西安交大主管科研的副校长卢天健表示。

  200712月,在200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公示期间,西安交大杨绍侃教授口头举报,随后陈永江等教授实名举报李连生在申报“往复式压缩机理论及其系统的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获奖项目中存在造假问题。学校随后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通过校学术委员会讨论,认为该项目授奖存在异议,学校于20083月致函教育部,建议撤销授予该项目200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在学校后续进行的一系列调查取证中,认定该项目存在造假、侵占他人学术成果进行拼凑和包装等严重学术不端问题。

  在此之后,20094月,陈永江等教授又实名举报李连生1998年出版的专著《涡旋压缩机》多处涉嫌抄袭。学校即通过学术委员会进行彻查。通过组织校内外同行专家三次核查,认定该书第三章存在严重抄袭。200912月,针对李连生严重学术不端行为,西安交大学术委员会决定免除其博士生导师资格。在此之前,学校已免去其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职务。

  关于举报李连生获取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原2003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基础上申报)存在经济效益造假的问题,学校学术委员会组织开展了调查取证工作,确认其出具的经济效益证明书中有两家企业数据不实。

  卢天健说,今年35日和320日,学校在此前开展的一系列调查取证工作的基础上,两度召开相关职能部门专题会议,李连生学术造假问题进入行政处理流程。在321日召开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和校党政联席会议上,对李连生作出取消教授职务,解除教授聘用合同的处理决定。

  对于学校为何经过两年才对李连生的学术不端行为作出处理,卢天健解释说,这绝不是故意拖拉,而是由于举报涉及内容复杂,专业性很强,存在争议和分歧,调查取证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学校学术委员会对于学术造假问题的处理也有相应的程序,比如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审议,进行调查取证等。

  据了解,此次联席会议的决定,是根据目前调查的结果作出的处理,并非最终结果,随着调查的深入,西安交大对这一事件的后续处理还在进行中。

  打假就得下“猛药”

  “造假损害国家创新能力”

  在记者采访中,几位老教授不无忧虑地说,近年来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现象在高校有愈演愈烈之势,如果不加以阻止和遏制,将会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杨绍侃教授表示:“希望通过这一事件可以对科技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净化学术风气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这样,我们两年来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近年来,学术造假事件屡有发生,西安交大长江学者造假事件并不是单纯的个案。学术造假的影响非常恶劣,败坏了学风,从根本上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科研和创新能力。”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石英说。

  石英说,目前我国在打击学术腐败方面已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前不久教育部就成立了学风建设委员会。但是在查处学术造假方面整体上力度不够,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大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也有待进一步改进。应该在净化学术风气方面动真格,加大力度,对查有实据的学术腐败人物或事件必须像对待其他腐败行为一样,彻底清查,严肃处理。

  西安交大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说,学校对于加强学风建设、整治不良学风的态度是严肃的和一贯的,绝不允许弄虚作假、抄袭浮夸等学术不端行为存在,一旦出现,严厉查处,绝不姑息迁就。

  他说,这一事件的严肃查处必将成为西安交通大学净化学术风气、建设优良学风的重要契机,促进重树和努力建设大学精神,弘扬老交大优良传统,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新华社记者 许祖华)

 

http://edu.ifeng.com/news/201003/0324_6978_1585289_2.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411711.html

上一篇:108天无有效降水、60年最晚北京初雪意味着什么?
下一篇:就李连生造假案向科技部提几个问题
收藏 IP: 220.155.36.*| 热度|

10 王季陶 周可真 杨洪强 张南希 鲍得海 蔡子微 iwesun hugege xqhuang niubizationl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