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再谈博导不是高教授一等的特殊职称

已有 6879 次阅读 2007-7-1 09:54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思考(07-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再谈博导不是高教授一等的特殊职称

 

黄安年文  200771

 

在高校的最高教学职称是教授而不是博导,当然也不是特聘教授或资深教授,博导不是高于教授一等的特殊职称,只是承担培养博士生的工作岗位。这个本来很浅显的常识性问题,却被电视媒体和新闻出版界一再误导了。他们不分场合和对象,总希望在教授称号后再加上一个博士生导师的称号,以显示这是一位比教授还教授的重量级学者。其实,如果在和博士生培养工作无关的场合,突出报道博士生导师的身份是不必要的,既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和博士生培养关系不大,为何要多此一举呢?呼吁媒体和新闻出版单位负责人不要再误导读者了。

 

下面的“博导不是高教授一等的特殊职称——小议《北大:副教授也能带博士》”一文,首发在2005617学术交流网高等教育改革栏目。

 

*******************************************************************

博导不是高教授一等的特殊职称——小议《北大:副教授也能带博士》

 

黄安年文 发表:学术交流网/高等教育改革/2005年6月17首发

 

 据光明日报2005616《北大:副教授也能带博士》一文:“北京大学新近评出了139名博士生导师,其中49位是副教授,超过新评博导总数的1/3,涉及8个学院(系)的27个专业。新评出的139位博导都是采用新方式遴选出的。新方式对基本条件的要求由具有教授或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改为副教授以上。这是北京大学率先打破“博导必须教授当”的惯例、不拘一格推进博士生教育改革的新尝试。” 报道说:“近年来,海外归来和我国自己培养的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学者都处在学科前沿,年富力强的他们虽然暂时还不是教授,但学术水平完全可以指导博士生。如果现行制度持久不变,博士生培养的优质资源将被埋没,培养质量将受到影响。”“博导不是特殊身份,只是一个工作岗位,改革回归了博导的本意。”

 

“副教授也能带博士”这则消息在我国来得实在太晚了,因为在国外不少发达国家具有博士授予权资格所在单位的副教授本来就可以带博士候选人的,在国外“博导必须教授当”并非惯例,至少美国不是。在我国表面上看坚持“博导必须教授当”似乎是严格标准,其实在所谓严格标准下出现了许多很不正常的现象,例如有的博导对自己所不懂得的课题也可以堂而皇之地进行误人子弟的“指导”,而且是批量生产,而那些本来指导博士生课题对口的副教授却只因为自己是“副教授”而被拒之博导大门之外。此外有些博导经常把自己是博导挂在嘴边,生怕别人只知教授不知博导,显示博导之“珍稀”。

 

报道强调“海外归来和我国自己培养的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学者都处在学科前沿,年富力强的他们虽然暂时还不是教授,但学术水平完全可以指导博士生。”言外之意是指导博士生的不仅是副教授而且还有博士学位,那么没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呢?其实真正坚持“不拘一格推进博士生教育改革”就不能把博士生导师本人必须具备博士学位作为必备条件,这和不要求教授必须要有博士学位是一样的。

        

最重要的是“博导不是特殊身份,只是一个工作岗位,改革回归了博导的本意。”副教授也能带博导,打破了现在那种把博导当作一种特殊身份,宣扬博导比教授高一等的流行说法,这种见之于现行许多媒体渲染,现在既然副教授也可以是博导,那么怎么能说博导比教授高一等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并不是所有学校、所有专业、所有学校的学科都有博士点,既然没有博士点怎么会有博士生导师呢,而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术单位并等于没有教授、没有研究员,一位没有博士生导师工作岗位的教授并不一定意味着他的学术水平低于有博士生导师岗位的教授。把博士生导师说成比教授高出一等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那种以“身份”炫耀学术地位的做法实在不值得提倡,有鉴于此笔者主张在宣传媒体、学术刊物、网文署名时不宜突出博导、教授之类的冠名,人们看重的是学术文章的水平,而不因为你是教授或博导就意味着学术质量的高低。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高等教育改革/2005年6月17首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4026.html

上一篇:教育界“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清离兼职”何时提上日程
下一篇:“博导”为什么一定是教授?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