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每天工作25小时”的由来

已有 5989 次阅读 2009-12-15 15:51 |个人分类:个人所思所想(09)|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每天工作25小时

每天工作25小时的由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91215日发布

 

哥本哈根大会上,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苏伟的言论令世人刮目相看,“我们已经准备好每天工作25小时”的话也出自于这位谈判高手(见附文)。

 

中国代表团是带着达成具有约束力协议诚意来到哥本哈根大会的,世界人民给以极大的期望,但是某些发达国家代表并不想在这次会议上达成具有实质意义的协议。本着“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加强合作,落实行动”的愿望,在即将到来的关键性的一周内,中国代表团发扬着超常轨的日以继夜工作精神,为发展中国家、也为发达国家的未来,为地球的美好未来谋利益,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工作精神!

 

******************************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每天工作25小时冲刺最终协议

20091214 03:23第一财经日报

  哥本哈根大会流行“苏伟语录”

  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会场,中国新闻中心。

  当地时间1217时(北京时间130时)的新闻发布会,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苏伟居然准时到了。对关注中国代表团的记者来说,这可是个新闻。

  “我前两次都迟到了。中国有句古话,叫‘事不过三’。我想今天不能再迟到了。”苏伟的一席话引起了在场记者的一片笑声。这也是大会开始以来,中国代表团气氛最轻松的一次发布会。

  苏伟不高兴

  “事不过三”这句话,此次大会上,苏伟还在另外的场合说过,而那次是比较有火药味的。大会头两天,由于丹麦组织方工作严重疏忽,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三次被拒于会场之外。

  10日上午的会议上,大会主席康妮·赫泽高甫一完成开场陈词,苏伟就请求发言。他总是自称“英文不好”,但那次在用中文发言时加入了英文词组。“我前天来到会场已经very unhappy(非常不高兴),昨天更是extremely unhappy(极其不高兴),希望情况不会再坏下去。”中方对自己的团长遭遇失礼的对待而发出抗议的新闻,迅速被媒体演绎成“中国代表不高兴”。

  而CBN记者当时在现场的感觉是,让苏伟不高兴的也许不仅仅是解振华三次被拒门外,还有此次大会的徽章问题。苏伟在发言中抗议说:大会的标志中不应只有“COP1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而没有CMP5(《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第五次会议)。

  “哎,你们知道我们现在是在开什么会吗?”在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苏伟这样问在场记者,“恐怕在场有人不知道,我们这次除了开COP15,还有CMP5。”而在会场内,苏伟也是全力维护《京都议定书》的法律地位。

  同样令他不满的,还包括发达国家承诺的减排幅度与资金援助与他的要求相去甚远。针对发达国家每年100亿美元的资金承诺,他说,这平均到全世界发展中国家人民头上,大约只有2美元/人,“2美元在丹麦不够买一杯咖啡……我英文不好,咖啡(coffee说得听起来像‘棺材’(coffin)……2美元也不够买棺材板儿的。”

  如果只听录音,可能会误以为说话者是一位北京大伯。很多熟悉苏伟的人士都说,他以前不是这样的。

  此次中国代表团的“媒体亲和力”确实比以前更强。就拿设置中国新闻与传播中心一事来说,虽然丹麦主办方安排的地方较偏远,耗费记者腿脚,虽然屋子太小而且不隔音,引起记者的普遍抱怨,可毕竟是一种主动发布新闻、掌握舆论主动权的方式。

  “部长来抽打谈判代表了”

  11日,气候谈判的“双轨”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和《京都议定书》工作组分别提出了两份提案。苏伟在发布会上说,这两份案文为下一步工作和大会取得积极成果打下了良好基础。他认为,提交案文标志着本次大会的有关谈判已进入关键期。

  本周,大会就进入部长级会谈阶段。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说第一周的专业谈判人员只是“唇枪舌剑”的话,第二周就该是“真刀真枪”了。

  “部长的到来,就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一线的谈判代表,督促其加紧谈判。”12日的发布会上,苏伟这样描述部长们到达哥本哈根对谈判进程的影响。说话间,他似乎忘了,他自己也是“被抽打”的一线谈判代表。

  会上,他还讲了“衣帽间的故事”。由于大会组织方人力有限,每天22时,衣帽间工作人员下班,代表们存放在那儿的衣服就被收拢了。而包括苏伟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很多人,都是晚上工作到22时后才走的,为此他们还要自己去找衣服被收到哪里去了。

  这个问题,第二周就不存在了,因为第二周,衣帽间人员将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苏伟说:“从下周开始,我们已经准备好每天工作25小时。”

  他重申,哥本哈根大会的最终成果,应该体现为发达国家设置大幅减排目标、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发展中国家实施自愿减缓行动这三方面。

  “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加强合作,落实行动。”苏伟再一次用“十六字箴言”结束了第一周的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gebenhagenqihou/zuixin/200912/1214_8755_1473072.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278856.html

上一篇:萨缪尔森《经济学》英文第9版提要 (照相复制版)
下一篇:读拉尔夫·布朗著《美国历史地理》
收藏 IP: .*| 热度|

2 许浚远 runeasy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9: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