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议政府和社会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9年5月6日发布
科学网博客人才济济,八仙过海,各抒己见,页面隆重推出某篇博文后,往往形成一场热闹场面,点击率急剧飙升,颇有意思。不过细细想想,还是觉得科学网要在注重科学性上多下功夫为好,这和茶余饭后喝咖啡并不矛盾。
议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话题本来就涉及所谓“世界一流大学”的量化为主导向标准或者质量导向为主衡量标准问题。别的不说,如果我国哪所大学里没有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尤其是本校培养和从事研究的)这一条,恐怕“世界一流大学”的达标就无望了。看来和国际接轨的主导权是掌握在人家手里,我们不能让人家牵着鼻子走。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为我所用,东、南、西、北,是为了中国化,走自己的路。
记得当年北师大纪念校庆百年,为“世界一流”还是“国内一流,世界知名”争得好不热闹,说到底实际上就是争排名、争中央和地方政府内外资金的投入,北师大虽然在国内名列前茅,但是在争创“世界一流大学”上还属于第二梯队。现在7年过去了,还落在“国内知名”之列,而不敢再提“世界一流”了。所谓“世界一流大学”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不是嚷出来和争出来的。再怎么嚷,再怎么争,估计也没有什么多大作用。办好一所大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想象一所私人新办大学能够在短期内闯入“世界一流大学”,政府的钱也好,私人的钱也好,社会的钱也好,堆不出“世界一流大学”来,把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社科院学部委员集中在一两个学校,也难以创“世界一流大学”。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能说和“崛起”与“全面崛起”没有关系,问题是这一来又涉及什么叫“崛起”和“全面崛起”,它们的标准和关系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一定要把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呢,何况我们的政府在公开讲话和文件中自2004年底以来已经不用“崛起”之说,更不用说“全面崛起”(难道还有片面“崛起”或者忽视教育的“崛起”?)了。
话题又涉及“世界一流大学”与国家、社会、州立(公立)和私立办学形式上,其实只要看看现在所谓世界一流大学的不同排行榜,里面公立、私立、国立、教会办的均有,其中美国高校数量最多,不过好像并没有社会办的学校,因为这个社会的概念实在难以界定。在经济学领域有国家垄断资本、私人垄断资本、国际垄断资本、混合垄断资本、社会资本、私人资本的说法,但是在高校却难以界定社会学校(倒有社区学院)是什么。自1945年以来的当代美国有大政府、小社会或者大社会、小政府的政策导向的变化,事实上所谓政府办、州和地方政府办(请注意美国是个联邦制国家)、私人办、教会和基金会组织办的高校的掌控权是有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够截然把政府和私人对立起来,根据需要,时而突显私人办校导向,时而突出政府干预导向。事实上,当代美国高等教育的几次大发展和美国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导向是分不开的。在科技领域也不例外。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