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报刊文章重发率上升令人堪忧(2002年3月)

已有 3490 次阅读 2008-1-27 10:07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评论(07-11)

报刊文章重发率上升令人堪忧(20023)

 

黄安年文  发表:黄安年的博客/2008126日发布

 

本文写于200231,曾在学术交流网上发布过。在报刊杂志上重发文章或者在网上一稿多投的显现现在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一些知名人士。其实现在检索越来越快速,人们能够很容易检索出相同稿件而未加任何说明的文章。笔者倒建议以后相关网站公布这类文章,并且建议采取响应拒载措施。

 

******************************

报刊文章重发率上升令人堪忧

 

黄安年

 

 

在学术评论、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的讨论中,不少学者指出了许多文章的不规范现象、一些文章的低水平重复情况、个别文章的剽窃抄袭事实,这些都是需要有关教育、出版等职能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的。笔者以为还有一种现象需要引起注意,90年代以来,报刊文章的重发率上升现象实在令人堪忧。以美国问题的文章为例,这种现象在各类报刊中均有反映,但是最为集中的则是在经济类文章中。

 

据笔者的逐项登录统计,在1998年发表的有关美国问题文章中,仅经济类刊物上重复发表同名内容的文章就有25次之多。”[1]而在2000年发表的美国问题经济类文章中重复发表同名内容的文章又有2640次之多,其中有一人在八个刊物上发表了同名文章,3人在四个刊物上发表了同名文章。[2] 在政治类文章中2000年也有7人的同名文章重复发表在不同刊物上。显然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

 

当然造成文章重发情况原因各异不能一概而论。不错,有的文章引起了多家刊物和报纸的浓厚兴趣,出现争相刊登现象,但是,非首发的报刊杂志需征得首发报刊杂志和作者同意,并在转发或再刊时加以说明,否则于刊物和作者都是不利的。不过,这类重发现象并不算多。

 

倒是有一稿两投以至多投的现象,或者虽然作者并未一稿两投,但是有的报刊编辑明知故发的,甚至未经作者同意而擅自转发而不加说明的。笔者自己就遇到这类情况,将笔者的文章改编,按编辑所需刊发,署上笔者的名字,而笔者一无所知,令人哭笑不得。

 

为了克服这种重发率升高现象,笔者建议:

第一, 作者加强自律,避免一稿两投的不良现象。

第二, 报刊编辑部加强管理,防止重发率,必需转发的务必注明首发刊物;

对原发文章删节的,需要加以说明,并务必征得作者同意。有的编辑以编辑部有权对文章作技术处理为由,改变了作者文章原意而不征得作者同意,这是很不应该的。

第三, 有关部门及时组织编纂文章目录索引,做好资源共享工作。这件事十

分繁琐但极为重要,需要有人来做,有人来组织,不能急功近利。我们有了快速而全面的主题文章目录索引,将有利于防止重发率的上升,也有利于避免低水平重返现象。

第四,开展学术批评,对于重发率突出的报刊和个人在有关报纸和网上公布,加强舆论监督。

 

写于200231

 

注释:

[1] 如华伟、赵芳的《美国住房金融创新及其借鉴》,重复发表在《浙江房地产》1998年第6,《上海城市金融》1998年第8,《广东金融》1998年第10期上。见黄安年:《改革开放与中国美国学的发展--1998年发表的文章为个案分析对象》,《学术界》,2000年第2期第226页。

[2]例如李连仲的《美国经济增长中潜伏着危机因素》一文同名分别刊登在八种刊物上:《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第4期第1-1020页;《宏观经济研究》,2000年第3期第59-62页;《特区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3期第47-51页;《理论建设》,2000年第2期第20-24页;《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第46期第24-29页;《学习与实践》,2000年第2期第18-20页;《经济日报》,2000815日第11页;《经济界》,2000年第3期第76-81页。

再如吴晓吾的《美国风险投资的特点及启示》同名分别刊登在四种刊物上:《化工技术经济》,2000年第1期第42-45页;《机电新产品导报》,2000年第3-4期第26-29页;《云南科技管理》,第2000年总133期第35-37页;《中国对外贸易》,2000年第6期第48-492000年第7期第58-59页。

又如凡夫的《美国西部开发对我国的启示》同名分别刊登在四种刊物上:《财会研究》,2000年第5期第31-33页;《河南省情与统计》,2000年第3期第38-40页;《广东市场与价格》,2000年第2期第23-25页;《价格天地》,2000年第5期第23-25页。他还以《美国西部开发的启示》为题发表在《管理与财富》,2000年第3期第16-18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5032.html

上一篇:开小康会议,除华宴之风----一位爱国华裔老教授的临终前呈词(2000年1月18日)
下一篇:借鉴美国西部开发历史经验引发的学风思考(2002年3月19日)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