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次参观正定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9年10月21日发布(第22788篇)
正定隆兴寺内有座精致的四合小院,现为“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介绍称,自1933年至1963年,梁思成先后三次赴正定考察古建筑,以大量的图片、文字和图纸记录了正定在那个时代的古建筑真实状况,尤其是他撰写的《正定调查纪略》,更为正定的文物保护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共有四个展厅:其中第一展厅,即雨花堂,主要展示梁思成先生的出身及求学经历;第二展厅,即东厢房,主要展示先生在全国开展古建调查的经历和在正定调查时的起居情况;第三展厅,即正房,主要展示先生在正定开展古建筑调查的情景;第四展厅,即西厢房,主要展示在先生古建筑保护精神指引下,全国各地文物保护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等。
四年前的9月初,我们曽参观过隆兴寺中的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10月13日,我们参加《社会科学论坛》杂志组织的文化调研活动,继战国时代中山国遗址之后,又来到正定参观隆兴寺中的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下面的照片46张拍自隆兴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
浏览正定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
blog.sciencenet.cn 2017-9-8 16:28
浏览正定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7年9月8日发布
正定隆兴寺内有座精致的四合小院,现在辟为“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据介绍“自1933年至1963年,梁思成先后三次赴正定考察古建筑,以大量的图片、文字和图纸记录了正定在那个时代的古建筑真实状况,尤其是他撰写的《正定调查纪略》,更为正定的文物保护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为了纪念梁思成先生对正定乃至全国文物保护工作所做的贡献,弘扬其文物保护精神,在河北省文物局倡导和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正定县实施了隆兴寺方丈院保护维修展示项目,即在做好隆兴寺方丈院维修的基础上,利用其房屋院落开辟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其中保护维修工程于2013年8月15日开工,2014年6月14日竣工;布展工程于2014年11月开工,目前已全部完工。
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共有四个展厅:其中第一展厅,即雨花堂,主要展示梁思成先生的出身及求学经历;第二展厅,即东厢房,主要展示先生在全国开展古建调查的经历和在正定调查时的起居情况;第三展厅,即正房,主要展示先生在正定开展古建筑调查的情景;第四展厅,即西厢房,主要展示在先生古建筑保护精神指引下,全国各地文物保护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等。
该展馆所利用的方丈院历史上曾是隆兴寺方丈的起居之所,由雨花堂、北正房和东、西厢房四座单体建筑组成,共计房屋18间,总占地面积1079平方米。1933年4月,梁思成先生首次调查正定古建筑时曾暂居于此。”
9月3日下午,导游在引导我们参观了龙兴寺后,又带我们来到这里参观,让我们了解到梁思成对正定的文物考察和保护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正定人需要为梁思成立碑塑像。造就梁思成建筑大师不仅由于他的精湛建筑科学理论和学养,而且还依赖于他对于我国古代文化建筑的的实地深入调查。
下面的照片6张为参观时随机拍摄的。
附转载博文展品照片22张较为完整记叙了主要展品。
1,
2,
3,
4,
5,专家型讲解员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8
正定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正式开馆
时间:2015-02-12 08:33:01
(来源:燕赵都市报)
2月11日,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开馆仪式在正定隆兴寺举行。
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大师,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因等同仁们实地调查了全国2000多处古建筑,足迹遍布全国15个省,近200个县市,并主持编写了《中国建筑史》,为我国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自1933年至1963年,梁思成先后三次赴正定考察古建筑,以大量的图片、文字和图纸记录了正定在那个时代的古建筑真实状况,尤其是他撰写的《正定调查纪略》,更为正定的文物保护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为了纪念梁思成先生对正定乃至全国文物保护工作所做的贡献,弘扬其文物保护精神,在河北省文物局倡导和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正定县实施了隆兴寺方丈院保护维修展示项目,即在做好隆兴寺方丈院维修的基础上,利用其房屋院落开辟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其中保护维修工程于2013年8月15日开工,2014年6月14日竣工;布展工程于2014年11月开工,目前已全部完工。
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共有四个展厅:其中第一展厅,即雨花堂,主要展示梁思成先生的出身及求学经历;第二展厅,即东厢房,主要展示先生在全国开展古建调查的经历和在正定调查时的起居情况;第三展厅,即正房,主要展示先生在正定开展古建筑调查的情景;第四展厅,即西厢房,主要展示在先生古建筑保护精神指引下,全国各地文物保护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等。
该展馆所利用的方丈院历史上曾是隆兴寺方丈的起居之所,由雨花堂、北正房和东、西厢房四座单体建筑组成,共计房屋18间,总占地面积1079平方米。1933年4月,梁思成先生首次调查正定古建筑时曾暂居于此。
在展览筹备过程中,梁思成先生女儿梁再冰、梁思成先生之孙梁鉴等亲人也曾莅临并给予了有关建议。在资料征集过程中,文物部门有关人员多次拜访梁思成先生的家人、弟子和深入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高等院校,共收集到梁先生的著作15本、照片100余幅、获奖证书12本、音频录像1个、手写稿7篇、手绘图一套。
该展馆的建成开放,不仅为社会增添了一处了解大师、缅怀大师的场所,更是为社会搭建了一个文化遗产宣传的平台,它作为河北省首个梁思成主题展馆,必将对提升人们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http://www.sjz.gov.cn/col/1274410601973/2015/02/12/1423701232076.html
正定隆兴寺之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
(2015-12-29 09:40:00)
隆兴寺是座千年古刹,也是一座古代文化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如同一颗颗耀耀闪光的明珠。显示着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千百年来,以强大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随着岁月的流逝,其艺术之光将更加绚丽多彩。参观完正定隆兴寺九绝:双龙照壁,摩尼殿,倒座观音,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千手千眼观音,龙藏寺碑,康熙乾隆碑亭,以及海内孤例铜铸御制毗卢佛。在隆兴寺东部的方丈院有15年刚开馆的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我作为业余的古建爱好者,必须前去膜拜梁公——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梁思成先生。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馆就坐落在隆兴寺东路的方丈院。方丈院历史上曾是隆兴寺方丈的起居之所,1933年4月,梁思成首次调查正定古建筑时曾暂居于此。方丈院内的雨花堂、北正房和东、西厢房四座单体建筑被精心设计为四个展厅。展馆内既有梁思成成长以及求学历程的展示,也有他先后踏遍全国15个省200多个县的重大考察发现。其中,梁思成三赴正定考察的成果展最引人注目。 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大师,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因等同仁们实地调查了全国2000多处古建筑,足迹遍布全国15个省,近200个县市,并主持编写了《中国建筑史》,为我国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共有四个展厅:其中第一展厅,即雨花堂,主要展示梁思成先生的出身及求学经历;第二展厅,即东厢房,主要展示先生在全国开展古建调查的经历和在正定调查时的起居情况;第三展厅,即正房,主要展示先生在正定开展古建筑调查的情景;第四展厅,即西厢房,主要展示在先生古建筑保护精神指引下,全国各地文物保护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等。1933年至1963年,梁思成先后三次来正定考察古建筑,以大量的图片、文字和图纸记录了正定在那时的古建筑真实状况,尤其是他撰写的《正定调查纪略》,更为正定的文物保护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梁思成在正定考察时,对正定的古建筑进行了大量的测绘和拍照,并解决了一些存在争议的古建筑断代问题,肯定了隆兴寺摩尼殿、开元寺钟楼、文庙大成殿等一批古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梁思成的三次正定之行,对正定这些古建筑的建造年代、构造形制、艺术价值作了科学的评价,为正定的古文物保护、修缮和评介提供了权威的不可移易的依据。“越过没有地板的梯台,再上大半没有地板的楼上,发现藏殿上部的结构,有精巧的构架,与《营造法式》完全相同的斗拱,和许多许多精美奇特的构造,使我们高兴得发狂。”这是梁思成《正定调查纪略》中的记述,现在已被做成展板清晰地展示出来。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5511710102w2ky.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74931.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