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学科交叉、合作对接、专群互动 突破探寻铁路华工难点

已有 2238 次阅读 2018-5-5 08:04 |个人分类:纪念沉默道钉|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突破探寻铁路华工难点

 

学科交叉、合作对接、专群互动 突破探寻铁路华工难点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855发布

 

距离美国第一条太平洋铁路于1869510接轨建成,只有一年时间了。2019年是我国“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华工建成美国太平洋铁路的150周年,这两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都发生在5月且离得很近。为纪念我国第一批大规模赴美建设潮和人移民潮,为缅怀沉默道钉们的丰功伟绩,为还原当年美中人民友好交往的真实面貌,我们有必要通过影视报刊媒体、绘画、雕塑、陶瓷、摄影、纪念币、纪念邮票、书刊出版、展览、故事会等多种形式,通过美国加拿大铁路华工侨乡村落的今昔场景,让沉默道钉们逐步而广泛地进入公众视野。

从学术层面探寻的角度看,需要为公众视野提供尽可能真实可靠的研究成果,这个成果不是泛泛的华工、华侨,而是美国接加拿大的铁路华工,尤其是关涉参与第一条太平洋铁路的华工,如果要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就得切实规划落实顶层设计和管理,选准难点和突破点,推动精准探寻发力。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
第一,组织好学科交差协调

揭开一个半世纪前美加铁路华工活动的神秘面纱,就华侨大省和侨乡地区学校来说,例如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五邑大学,仅仅由一个机构一门学科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去年11月初在五邑大学,笔者曽向学校领导坦言,希望从大学领导层面来考虑发挥整个大学的综合实力来推进作为广东侨乡文化排头兵的作用,赋予该中心以综合发挥学科交叉研究的功能,具有招收和培养来自侨乡研究生毕业后为侨乡效力的权力,侨乡铁路华工研究需要具有乡土情节并熟悉乡土语言和习俗的专业学子。像来自台山端芬家乡的文革前毕业的北大毕业高才生梅伟强先生在推动铁路华工研究中的杰出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美加铁路工程探寻重点、难点、疑点的突破,需要借助历史学(含近现代史、北美史、口述史、方志家谱史、移民史、中外关系史)、考古学、地理沿革史、社会学、南粤方言史(如台山语言学家)、民俗学、影视学、现代生物技术等的综合发力。需要汇集这些专家学者和学校生员的力量,这显然是一个学校、一个中心几个研究人员各把一摊所难以胜任的。这一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地连续进行下去,如果在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就转移阵地,将导致深入研究的中断。例如通过台山水楼村的《李文庄公家乘》发现李天沛、李天宽、李祐芹、李奕德三代四位中介经纪人,是2012年梅伟强教授一行努力的结果,2014年张国雄教授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布了这一研究成果,其后是否组织力量继续深入研究家谱及对后人作更加深入的调查就很关键,尽管有个别单位和个人进行采访,也只限于了解个案层面。只是到了近些时候通过编撰李氏续谱,才发现李天沛墓地、李祐芹墓地,他们的后人也提供了更多的实物与信息,于是引发学界给以更多的关注,进而引起对于整个水楼村侨乡村落群体的探寻,也为揭开华工村落网路移民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如果将社会学、考古学、语言学、口述史学、民俗学、移民史学的力量加以集结,如果再投入相关海关出入境调查、美国州县人口登记调查、美国加拿大书刊报章资料报道调查、李天沛等人的联昌公司和旧金山几个商会的档案资料、香港仁安医院的运输华工遗骸的档案资料等加以精准汇总整理分析,加上侨乡后人的积极主动提供线索,就可能事半功倍。

 

第二,整合好美中研究对接

目前美国和中国的研究力量需要相向而行,开列探寻线索清单,整合重点、难点、疑点的对接点。惟有在对接点上精准发力,才有助于加快进程,否者许多断路、短路、无头路你难以打通。举个例子来说,台山李天培其人在美国有照片,有美国专著提到他,而《李文庄公家乘》中也有十多处提到李天培,但是这个李天培是否就是《李文庄公家乘》中的某个李天培,就需要美中学界合作对接攻关解决。李天沛、李祐芹的英文名字叫什么,迄今美国方面和中国方面均未搞清。据说在侨乡的李天沛、李祐芹的后人也步知晓,要在美加查寻李天沛和李祐芹首先遇到人名的问题。还有那个叫Dean Ling的是否就是丁龙?是否台山人,同样是这种问题;Lee Yik Gim的台山方言中文译名?与李奕德是否同族?也是这类情况。此外美国出版书籍中有着华工照片和姓名的人至今在侨乡对不上号。在拉夫洛克的华人墓地上的木板上写有三村李何意等等,均需要通过太平洋两岸合作探寻来揭开谜底的。随着时间推延,如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据李炬先生最近一次华工参与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沿线行,告诉我,在拉夫洛夫守护华人墓地的额老人拉里已经搬到10英里外的小城住了,三村李兴的木质墓碑(木牌)的下落还是不清楚。据我所知国内侨乡也未提供进一步的有效信息。这类问题依然是断头线索。

 

第三,组织好专家公众群体互动

这里涉及研究专业队伍、民间志愿队伍,媒体关注力量的互动,拧成一股绳,将事半功倍。

举例来说,以著名侨乡台山大江镇水楼村为突破口,将上述力量集中起来有序精准发力,在短期内可能作出显著成绩来,理应信心满满。选择以水楼村为突破口,是因为这里具备主观合客观有利条件,这里有家谱、有续谱、有墓地、有铁路华工先人画像、有金山伯箱等遗物、有铁路华工老宅,有海内外铁路华工后人口述的一些回忆,还有村领导的积极支持,有社会志愿工作者的奉献,有像台山广播电视台等媒体的关注和投入,如此好的条件,如果我们拧成一股劲,再加一把劲儿,更上一层楼,是可以期待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12383.html

上一篇:立夏前天通艺园湖景倒影
下一篇:关注美中贸易谈判理所当然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2 孙颉 柳青青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9 06: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