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pingy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ongpingya

博文

良种招标补贴腐蚀多少农业局长

已有 2228 次阅读 2015-9-23 09:5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兼议“基层官员50岁现象”

 

(2015年国家实施农作物良种补贴有新规定。基层官员贪腐可能会出现新的形式。本文把以前三年黄淮地区有关省市小麦良种招标补贴出现的基层贪腐现象作一个小结,窥视我国反腐任务多么艰巨。文中所列均为真人真事,但勿对号入座。)

 

自农业部实施农作物良种补贴招标项目以来,2002年至2014年国家下达良种补贴款1200多亿元,媒体曝光上百件官员贪腐案例,一些县级农业局长接连丢官。2009年以后,根据国务院指示,很多省市都取消了良种补贴招标环节,把良种补贴款“一卡通”直接发给了农民。但黄淮海地区有些省市依然实行小麦良种招标,接连出现县农业局长贪污百万千万的大案窝案。中国最基层官员受到远超其“官级”的关注,惩治“小官巨贪”必然成为农业领域下一步反腐的重点。

 

一、农业局长进班房

 

“省纪检部门紧跟中央反腐动起了真格的,徹查小麦良种补贴贪污索贿案件,不少县的农业局长纷纷落马。”一位基层官员如是说:“其实,浮出水面的仅是冰山一角,没有被查出来的整天心惊胆战,坐卧不安,担心被举报被查处关进班房。”

2013年作者多次参加基层农业会议。众人在会议间隙、茶余饭后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资”,多半都是某省某县某农业局长贪污小麦良种补贴款被“关进去”了。

请听:某地区一位知情者说,(H)县新上任的农业局长进去了,连会计一共进去了7位。有人马上接着说,我们地区(Z)县的农业局长被双规了,涉案一共13人。紧接着另一位说,俺地区(L)县的农业局长、会计都进去了,私分了多少钱还正在查,肯定少不了。立马有一位站起来说,小巫见大巫啊!我们地区(C)县查处的是贪腐窝案,县农业局长分了2 000多万,还没判!会计分了400万,判6年;科长分了30万,判3年;农场场长分了200万,判5年。同一地区另一位接着说,(S)县的农业局长是去年查处的,好几年贪污良种补贴款加起来2 000多万,本来应该是关进去的,花钱走门子托关系装病在家“保外就医”呢!

农业局长有的关进去还未判,有的还在双规审查。本文列举的县名都是拼音,也未写出局长姓名,可种子行业的人已经心知肚明对号入座了。

中国最底层官员的贪腐能力可能被低估了。虽然当下贪腐数额愈攀愈高,但一个县级农业局长能卷走数千万元依然令人震惊。事实上,在基层各类贪腐要案中,“小人物”当“主角”屡见不鲜,他们更多的是因贪而贪,以贪为得,不贪为失。农业局长是官场级别最低的贪腐群体,他们千方百计把公权力作为贪腐之资,绞尽脑汁实现贪腐收益最大化。贪腐几近成为基层官员的一种信仰,成为充满乐趣的权力游戏。贪腐任何社会都有,但贪腐成为信仰则是一种值得警惕的新动向。

“在小麦良种补贴招标链条上,县农业局长扮演的是一个最关键角色。”一位知情人揭示:“全县几十万上百万亩小麦,每年几千万的良种补贴款都要经过局长之手。给农民供什么小麦品种?让哪几家企业供种?从招标、投标、评标全是走过场,最后全由农业局长拍板定案。这里面的歪门邪道多了去了。农业局长吃饱了喝足了还干歪事,总想变着法儿从矻矻劳作的衣食父母口袋里掏钱。官员捞走一桶金,给农民剩下一杯羹。”

 

二、基层官员“50岁现象”

 

县农业局长是个高危职业,为什么呢?除了局长本人素质外,还有体制机制原因,这就出现了基层官员生态——“50岁现象”。

这里说的“50后”不是一代人概念,而是泛指基层官员年届“50岁”发生的事情。因为有关部门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县以下的正职农业局长、乡镇长52岁退居二线;副职50岁退居二线。退职后照发工资,但卸去实权,可来上班,也可赋闲,直到60岁再正式办理退休手续,为的是给后面的年轻人“让路”。这种干部任免年龄上的“一刀切”,导致出现“三十当官、四十转圈、五十靠边”现象。有人说这可也是好事,拿工资回家享清闲啊!但人以群分,50岁正是“知天命”之年,意味着人生正步入阅历丰富、处事成熟的阶段,正是为国为民做贡献的年龄段,又是是仕途变化的敏感期,对于掌握实权的农业局长来说,无情地遭遇了晋升的“天花板”,突然间要他放下手中的权力回家去,落差太大了。想到自己即将退休,曾经的名与利随之逝去。眼见一些干部贪污腐败却安全过关,心里也就不免“蠢蠢欲动”,没有了“前程”,就筹划“钱程”,于是就产生“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趁在位时捞一把”的心态。从小贪小腐到最后晚节不保。这就是基层官场的“50岁现象”。

中国官场层级分明,有中央级、省部级、县处级以及遍布全国基层的科级官员。社会舆论流传这样的话:中央领导是亲人,省级官员是好人,市县官员是过路人,基层官员是垫脚人。县级以下的局长、乡镇长都是正副科级,这是中国最基层众多的芝麻官。

“按照级别划分,县乡基层官员还要分四种:正处级,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甚至还自设股级,呈金字塔状。一大批科级干部处在金字塔最底端,往上晋升非常困难。每一级都设一道卡,会卡下去很多的人,到县处级时可能只剩下三五个位置了,能够晋升到县处级的官员可说是凤毛麟角,微乎其微。一位县级官员如是说。

“像我们这样的一个农业小县,县里各部门的正副局长、正副乡镇长,科级干部至少有250300人。从一般干部晋升到副科级,需要等待1015年,从副科级再晋升到正科级,还要期盼78年。就是说50岁——科级是基层官场的一个休止符。‘船到码头车到站’,能晋升到科级已经很不容易,有的确实是凭真本事,更多的还是要靠关系!基层跑官现象很普遍,走门子跑路子,重要的是让领导待见你。”

如此延伸出两个问题:其一,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对三农(农民、农村、农业)十分了解的基层官员,很难进入省部级、中央级重大决策部门。其二,为什么每年毕业的数百万大学生、硕士、博士,都千方百计应聘公务员进入中央级、省部级机关,而不愿去最基层的县乡工作呢?

 

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寻租要看领域,位高不如权实。国家良种补贴资金最后落实到基层,农业局长是直接的掌权人和经手人,这个级别的官员人数众多,贪腐一旦扩展开来危害极大。

有一部警示教育片《小官大腐警示录》:提示贪腐官员正趋向“低龄化”,腐败现象从高职位向低职位下落,正在向基层延伸,即向科级及科级以下官员滑落。年届“50岁”的县农业局长抓住机会,捞上一把,抱着“逮着算你的,逮不着算我的”一种心态利令智昏,孤注一掷如能侥幸地蒙混过关,后半辈子就能挽起胡子喝蜜——安享晚年了。

“50岁”县级农业局长贪污小麦良种补贴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官小权重。在基层官场权力大小往往不与行政级别成正比。在中国官员体系中,县农业局长扎根基层,权倾一方,关系网错综复杂,监管流于形式“小官巨贪”现象被低估了。

二是积少成多。基层官员掌控资金较少,单笔贪腐金额不会太大,往往达不到立案标准而未受惩治。但数额小、次数多、聚沙成塔。例如小麦良种补贴款,县农业局长每年掌握着几十万亩几百万亩的投标审批权,1亩地收上12元“过路费”,补贴1斤小麦扣下1角钱“好处费”,年复一年,县农业局长(或一伙)轻而易举地卷走几百万上千万。

三是窝案串案。制度化腐败导致集体共谋,相互勾结,联手作案,侵吞国家惠农补贴款。农业局长大权在握,有利害关系的人员紧紧跟随,形成“贪腐共同体”,会计作为局长的“钱袋子”,许多行为都带有“为领导服务”意向,上下其手,串通作弊。有了滋生腐败的温床,贪腐分子就像粪坑里种韭菜,越割越旺!政府给农民的任何一项补贴政策出台,他们都能找到缺口,制造缺口,贪污款轻易地就拿回家了。只要有一个人犯事,就能牵出一串挖出一窝。

基层官员索贿和行贿其实是一枚银币的两面。不索贿难道不是每位官员应该遵循的吗?不行贿难道不是每位企业家应该遵循的吗?索贿行贿这种现象本身并不荒唐,但是当一个社会认为索贿行贿是很正常的时候,就突破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这个社会才是最荒唐的。

从表面看,似乎是先有行贿后有受贿,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在公权力缺乏有效监督的现实处境下,如果说掌握公权力的官员是权力商店的营业员,那么行贿人就是权力商店的顾客。基层农业官员出售权力,获得财富,如果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多少风险,他为什么不待价而沽,等待顾客上门呢?

中央掀起反腐风暴以来,抓出了大“老虎”,一些原中央级官员、部长、省长、局长先后落马。与“顶层人士”相比,基层官员贪腐就是不起眼的苍蝇,可在村民看来,那才真是从自己嘴巴刨食的最可恨的“老虎”。由于县级农业局长出现“50岁现象”,闭着眼就能抓出几十上百贪污索贿上千万元的“苍蝇”。

 

四、拯救县级农业局长

 

有基层干部说:人在河边站,怎能不湿鞋?良种补贴实行招标那么多年了,要这么认真地抽丝剥茧地追查下去,恐怕有不少县农业局长都能挑出毛病来。有位高级领导人说:“失控是最可怕的事情,如果感受不到腐败的加速而疏于治腐,一旦腐败发展到某个临界点,无论是运动反腐,还是法治反腐,都再也不可能挽回了。”更多的人认为:纪检部门严厉打击,惩一儆百,敦促醒悟,迷途知返,这是国家在拯救县农业局长啊!

县级农业局长可能连七品“芝麻官”都算不上。“小官巨贪”症结何在?因为头顶上的各层级官员都存在贪腐现象。古人曰:“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小官敢于“巨贪”,不是胆子大,而是有恃无恐。一位熟悉良种招标补贴内幕的官员介绍:农业局长一次收10万,风险极大;给上级送1万,风险大为降低。只要头儿敢收我1万,我就敢贪10万。上边有人罩着,出了事一定会保护我。上下级结成“利益共同体”,又互为“贪腐保护伞”。有人会说,难道上级不知道小官贪10万才给自己送1万吗?但官大兵多,聚沙成塔。要整治“小官巨腐”,不可能不触及各层级干部存在的腐败现象,其中的利益链条决定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这就是“小官巨贪”的症结所在。

现实的故事往往比连续剧还精彩:某省暴露出多起小麦良种补贴贪污索贿大案,省农业厅紧急召开全省县农业局长会议,通报某些贪污索贿案例,共商改进良种补贴方案,实际就是给个滑梯趁势出溜下去吧。出乎意料的是,竟然多数县的农业局长要求依然维持原有招标补贴办法。他们心中的算盘珠子滴溜转:只要钞票分配合理,避免发生“窝里讧”,决不会露出破绽。一位官员叹息:“真是见怪不怪!偷吃蜂蜜不怕螫,甜到心窝里去了。这些身居庙堂的基层官员,面对每年过手的真金白银,就好象与一丝不挂的美人儿共处一室,那才真是赤裸裸地挑战人性呢。勇往直前,前赴后继!都五十出头的人了,这样的好机会不多了啊!”

“拯救县农业局长最好的办法,就是取消层层招标补贴,把小麦良种补贴款直接发给农民。”一位知情人实话实说:“省农业厅粮油处的官员才是策划贪污小麦补贴款的后台老板。是他们坚持采取招标办法,有目标地让哪些小麦品种中标,让哪些家种子公司进档,由哪几家种衣剂厂提供包衣,甚至还指定配用什么品牌的化肥。全省小麦面积按5 000万亩计,每亩补贴15元,有7.5亿元补贴款的流向就要由省农业厅官员拍板,哪一位经手的官员不肥得哗哗流油!让这些部门主动放下到嘴的肥肉不是容易的事。很多县的农业局长都说好,我这个粮油处长也就顺坡下驴,彼此心照不宣,小麦良种补贴款就直接由县农业局长招标处理吧!”

一位基层官员感叹:什么是政治?正则治。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官场风清气正,社会和谐稳定;官场作风歪邪,社会岂能和谐?正人先正己,治国先治吏。自己不正焉能正人?吏治腐败焉能有凝聚力、向心力?

怎样拯救县级农业局长?小麦良种补贴是继续招标采购?还是把补贴款一卡通直接发给农民?是有关部门认真做出决定的时候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3-922779.html

上一篇:我发现了冯克珊,冯克珊发现了“野败”
下一篇:敦请立即终止“中国超级稻育种”项目!
收藏 IP: 211.100.5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7: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