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才读了施一公先生的博文《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博士生:(一)时间的付出》,很受鼓舞,感觉也符合常理。正如他所说:“所有成功的科学家一定具有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这是一条真理。实际上,无论社会上那一种职业,要想成为本行业中的佼佼者,都必须付出比常人多的时间。有时,个别优秀科学家在回答学生或媒体的问题时,轻描淡写地说自己的成功凭借的是运气,不是苦干。这种回答其实不够客观、也有些不负责任。”
我又联想到前段时间饶毅老师在其博文《和院士良性竞赛 共同提高中国科学水平》中说的话:“和我竞赛不是很难。因为,我将继续32岁以后的习惯:晚上和周末习惯性不上班、还看专业以外书籍和写杂文、实验室研究生和博士自主做科研(如何上下班不是我的事情和休假不用请假)。所以,中青年院士(和其他自愿参加竞赛者)肯定容易超过我。”
本博主在前几天发表博文《玩科研是种境界,年轻人一时学不来》,提出饶毅等老师们之“玩科研”是一种境界,年轻人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苦苦修炼才能达到。施一公先生应该也早就达到了饶毅老师那种“玩科研”的境界,但从他的博文中可以看出他在年轻时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的博文很大程度支持了我的观点。我个人认为,施老师讲述自己在研究生和博士后阶段苦自己的事迹可以作为今天年轻研究生们的励志教材,仅仅“我一定会把自己的这段经历讲给每一个我自己的学生听”还不够。
应该说两位老师说的话都有角度,都对,但将他们的话界定清楚,相信对年轻人更有利。我在《玩科研是种境界,年轻人一时学不来》一文中提出研究生们做研究,一旦有了目标和任务,就要像打工仔那样一直工作,直到彻底干出结果。王选院士的一句话“年轻人认准目标,就要狂热追求”,曾经对我触动很大,我一直铭记在心,也经常用来教育我的学生。我的博文其实是对王选院士的话作注解,但我的“像打工一样做研究”的观点遭致很多反对。反对的人无非是片面理解好象我说的只是玩命干,不要吃饭睡觉,不用开动脑筋思考。这其实牵涉到做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本来不用讨论,因为已有大家公认的公式。如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成功=正确的方法+勤奋工作+少说废话;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的成功公式:successful work = work smart + work hard。
施一公先生和饶毅先生都是当今中国年轻研究生们学习的榜样,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我们究竟应该听谁的呢?是像饶毅老师那样“晚上和周末习惯性不上班、还看专业以外书籍和写杂文”,还是向施一公老师学习,“如果自己在博士生、博士后阶段的那七年半不努力进取,而是不加节制地看电影、读小说、找娱乐(当时的互联网远没有现在这么内容丰富),现在该是什么状况?”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