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胡业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胡业生 唤醒人的悟性,开启人的智慧,提升人的思维能力,

博文

为汶川孤儿安置问计唐山

已有 4139 次阅读 2008-10-13 10:59 |个人分类:他山之石

网络杂志 > 热门专题 > 正文
为汶川孤儿安置问计唐山
 
http://www.qhope.com/ 2008-10-08 来源:Q学网

  带着为汶川孤儿安抚求经的使命,南京师范大学组织一批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专家教授展开了一次社会调查。调查主要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内容涉及灾后家庭重组、孤儿抚育、灾民心理调试、就业升学、生活中困境对策、对政府的角色期待等多个方面。调查历时一个月,访谈个案三百余人,查阅大量资料。在对唐山地震孤儿的访谈中,很多人表示虽然震后接受过各种各样的外部援助,但最终帮助他们走出失去父母的巨大悲痛,逐渐抚平心灵创伤的还是自身的坚强、乐观,勇于面对现实。

 

  80%的孤儿认为:灾后他们的最大需求是家庭的温暖和无私的关爱。他们只有从具有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那里才能得到持续关注。这种心理依赖如果无法实现,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人格就会受到隐形伤害。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容易产生自卑情绪,自我封闭,排斥社会。例如汶川有灾民对志愿者提出不当的要求就是这种不信任情绪的发泄和不良情绪的迁移。所以,在对汶川孤儿的抚育中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为他们的思想减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灾难观、苦乐观和坚韧刚强的品质,激发对生活的热情,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是当务之急也是一项长远规划。根据孤儿身心特点制定科学抚育方案十分必要。

 

  在孤儿抚育环境安置方面,集中抚育的儿童因相同的遭遇,心理认同、融合开始阶段较快,但后期因不能被持续关注,缺乏细微、个性化的引导,会产生认知上的断裂和叛逆。阻止和防范此类情况的发生需要相关人员付出更大的努力,予以关注和呵护。

 

  马秀英、马秀红等六十位唐山地震孤儿认为:在他们身心俱疲、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周围人的劝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难关。集体收养不但解决了相互照顾的生活问题,更为关键的是这种大家庭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封闭的心结被打开,心灵上的慰藉是他们走出痛苦的关键。集体收养弥补了缺失家庭温暖和家庭关爱,使他们得以健康地生活。所以,营造温暖的家庭气氛是汶川孤儿安置的重点。

 

  高卫国、张春娜等三十位孤儿认为:由于恋土情结的存在使得人们在另择异乡安置中饱经了寄人篱下和被抛弃的凄凉。他们害怕孤独,异地安置没有使他们忘却伤痛。相反流浪、不稳定成为他们沉重的思想负担,精神二次受伤且长久无法愈合,所以建议灾区就近安置。毕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心灵关照在安置中不可或缺。

 

  李迎中等四十位孤儿认为:归属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每当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工组中遇到挫折时,他们就会对比儿时的苦难经历。通过回忆伴随他们成长的快乐时光寻求精神动力和心理安抚。精神家园是集中收养孤儿的价值认可。归属感是精神家园的纽带。

 

  在集中收养中形成的同舟共济的集体主义精神、合作精神是孤儿战胜困难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但由于交流沟通的范围狭窄,孤儿成年后性格孤僻,不愿与外人深刻交流。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性格障碍。对集中收养儿童要注意引导,开拓他们的视野和心胸,使他们的积极品质发生正向迁移。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张金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486-42468.html

上一篇:小妹
下一篇:硕士卖肉与适者生存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3 16: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