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谷花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zizhang 张欣,或称子张,山东人,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习。

博文

回到教育的原点

已有 3095 次阅读 2010-3-28 19:38 |个人分类:读书:且读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差一点忘了自己还存有一本钱理群先生的赠书。是上海文汇出版社“阁楼文丛”第三辑中的一种,小三十二开本,一九九九年一月第一版,印数是六千册,书名是《学魂重铸》。今天翻书架的时候发现了它。

扉页有先生题签,时间是二零零年一月。想起来,应该是那一段我比较关注大学文学教育的时候,听说钱理群先生在北大主动要求为大一学生讲授《大学语文》,而又新出一种关于大学教育的书,才冒昧写信向钱先生索求的。

说起来,我与先生早有一面之缘,只是没有书信往来而已。一九八八年暑期,《读书》杂志在北京举办“文化:中国与世界”讲习班,我以学校公费参加,属于青年教师培训一类。社科院的甘阳、周国平、赵越胜、梁治平、何光沪,北大的钱理群、陈平原、黄子平以及《读书》的沈昌文都来授过课。先生的课似乎最生动。现在印象最深的,是讲到他这一代人所遭受的痛苦时表现出的那种昂扬的激动状态,还有想写字回头却找不到黑板时的样子(因黑板是在一旁,而非中间)。上衣是一件白色“人造棉”短袖衫,因为长而耷拉下来,给人以不修边幅的感觉。

然而这位先生和他的北大同事,以其《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给一九八零年代的中国文学教育带来了多大的影响啊!还有他自己的《心灵的探寻》、《周作人传》、《1948:天地玄黄》、《压在心上的坟》,也都是青年学子、学人爱读的书。一直到进入新世纪,他以及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似乎都是文化圈、教育界甚至公众社会最敏感的话题。比如前些年,一度听说他被取消了在北大授课的资格,最近几年,则又听说他已经正式退休。但我相信,不论这些传言真实与否,先生都不会放弃他作为新文学杰出学者和现代思想者的职责与使命,他一定都会以不同形式表达他对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关心与爱。

手头这本十万字的小册子,以钱理群自己在《后记》中所说,是应上海一位编辑朋友之约,而借北大百年校庆之机写成的,时间集中在一九九八年四月到十月的几个月间,“今年因北大百周年校庆,更是触发了关于教育的‘原点’的追问。这次趁写这本书,把一些想法,形成了文字,对自己也算是一个交代。”

不错,“关于教育的‘原点’的追问”,应该就是这本书的关键词吧。譬如第一篇,由对蔡元培教育思想“从一开始就被拦腰斩断”现象,提出:“今天的教育,包括北京大学的教育所存在的许多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这个教育的前提——教育的基本观念: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的、宗旨,出了问题,而这又是与一个世纪以来对蔡元培先生教育思想的冷漠、阉割与背离是直接相关的。”《关于研究生教育的思考》与《追求文、理的融通》则分别从研究生教育和理工类本科生教育角度对这一理念进行展开,他把“大一国文”课程与大学“人文关怀”教育贯通起来,“寓人文教育于语文教育之中”。在《重新确立教育的终极目标》这篇访谈中,他再次阐述蔡元培“现象世界”教育与“世界观教育”的思想,再次强调指出当代应试教育对终极目标的背离,而又把他关注的目光延伸到中学教育阶段。这样,也就把大学和中学在“人”的教育方面的共同缺失作为一个“教育链”问题提出来了。

有了这份底气,先生的话在好大喜功的官僚们听来,自然会不舒服了。因为他自己虽也置身北大,却似乎并没有自恋倾向,反而毫不客气地指陈:“北大的个性、创造力正在萎缩。”时在一九九八年。

转眼十一年,部长换三番;遥遥知何处——教育的春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81-306931.html

上一篇:毛翰新乐府,清新天下传;道是有巢氏,蜗居真可怜!
下一篇:春水桃花看不足
收藏 IP: .*| 热度|

2 曹聪 樊晓英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7: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