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谷花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zizhang 张欣,或称子张,山东人,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习。

博文

端午·塘栖·枇杷

已有 4472 次阅读 2009-5-28 22:34 |个人分类:生活:卜居钱塘|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枇杷,过去在北方,只在国画里才会看到,虽然不知道吃在嘴里是什么味道,但那种黄黄的样子,却容易让人留下深刻印象。七年前,我第一次来杭州,恰好是五月底,走在延安南路,看到路边水果摊上有一种圆圆的、橙黄色的水果,一问才知道正是枇杷。买了一斤,回到宾馆里吃起来,还把圆溜溜的果核留下来带到山东。

住在杭州日子长了,年年五月枇杷上市,总要买些尝尝。但却又慢慢晓得枇杷的产地、形态、滋味差异很大,上市早的往往是南方来的,样子像鸡蛋,而杭州当地的琵琶以城北塘栖镇的最为名贵,又分红沙、白沙、大红袍各个品种,样子是圆圆的。品质独特,一个字:甜!

前年,枇杷季,单位组织去塘栖镇李家桥村采摘枇杷,才第一次走进枇杷园,边摘边吃,走的时候又人手一盒,还在路边买了一些“白沙”品种的,带回家给家人品尝。

可是,枇杷瘾似乎没有过足,总想再去一次枇杷园,总想发现一点关于枇杷的新说法。前几天,开始跃跃欲试地寻找去塘栖的线路和公交车,甚至坐车到大关路口换乘去塘栖的车,因为没找到那路车才又踽踽然返回。

昨天去学院,跟彭兄说起想去塘栖,他来了热情,当即打电话约了另一位赵兄,说好第二天驾车去。

第二天,也就是今天,端午节假日,天晴气爽,两辆车,三家人,大大小小八个人,沿着上塘高架,过半山、超山,四十分钟(加上从午潮山出来半小时当为一小时)赶到了塘栖的“枇杷采摘园”。

卖枇杷的果农沿路排开,一筐一筐的新鲜枇杷红红黄黄,原来枇杷这么多!不禁为果农捏一把汗:纵是价格高一点,又怎么卖得完!

进园买门票,多少尽你吃。但见一垄一笼枇杷树下,果核、果皮狼藉,被采下又被扔掉的枇杷狼藉,采枇杷的人穿来插去狼藉。吃到肚子鼓起来,坐在田边树荫下乘凉、说闲话,终于觉得尽了兴。

本来,在杭州城里已经买了、吃了,可既然来了,总不好空手而归。况且,杭州城里的枇杷担儿总是说:“杭州的枇杷没有一个是塘栖的!”意思是说,因为价格问题,杭州的枇杷都是外省来的。这样,不管价格偏高,还是买了一筐“白沙”枇杷带回家。就算是给果农帮个忙吧。

镇上正办“美食节”,吃了一些烧烤,四十分钟回程路顺顺当当。进了城,到河南人的烩面馆里吃了午饭+晚饭,彭夫人指路,又赶到龙井村一位炒茶技师费先生家里,他们是朋友,所以人家实实在在给每人泡了一大杯明前龙井。“坐井观天”,这句话似乎是写给龙井村的,我们此刻正享受此中意味。

一杯茶喝到天黑,一席话说到月出,赵兄指给我看:这里的月牙儿似乎格外金黄、格外澄澈呐!

好了,不饶舌,还是看看塘栖的枇杷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81-234771.html

上一篇:五月看花(三)
下一篇:“不成样子”的灵魂
收藏 IP: .*| 热度|

1 刘玉平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5 1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