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闲话网络流言

已有 5715 次阅读 2012-8-30 16:56 |个人分类:杂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网络, 流言

             何谓流言?在人们之间相互传播的有关某种社会现实问题的不确切消息。传播的方式一般是口头的、非正式的、非官方的。在这些方面它与谣言有共同之处,但谣言有故意捏造、恶意攻击、有蛊惑人心的性质,而流言一般不是故意去伤害某人。某些流言具有消极的作用,甚至引起社会混乱,但它在动机和目的上与谣言是有区别的。故意散布的‘流言蜚语’则属谣言的范畴。”上述这段关于“流言”的解释未见得准确,个人认为,某人即使是故意伤害另一人而发布了某种言论,那也未见得就是谣言,散布流言者可能与某人之间有仇恨,故意在某种非正式、非官方的场合散布这些言论,但如果这些言论并无不实之处,你就不能指责这是谣言。换句话说,一种言论是谣言还是流言,要根据最终的事实真相来判断,而不是根据散布者的动机。所以真正的明智者对于恶意言论或者置之不理,或者提供足以令人信服的证据,否则只会越描越黑。

如果一个人在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或者信誓旦旦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云云的情况下发布一些言论,很多人会半信半疑,在如今公信力显著下降的时代,信者多还是疑者多就难说了。这时候如果当事者在同样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反驳另一个人的言论,那么根据逆反原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原来疑的人可能也倾向于信了。所以如果你觉得受了冤枉又没有确凿证据反驳别人的言论,那最好先别忙着否定别人的结论,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不妨要求对方提供证据。如果对方拒绝提供证据,那就对薄公堂,请求法律援助,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但后者是在确知流言的源头在哪里的情况下才可以做的事情,谣言之所以能伤人往往在于绝大多数的谣言不知源头在哪里,当事者也无法提供确凿证据。

有句俗话说得好:“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说?”现实中的长舌妇比比皆是,只是有些不过是茶余饭后笑谈一番,有些则是别有用心的恶意传播,当事者如果计较这些,就会整天陷于其中不能自拔。对于现实中的流言或谣言,最好不予理睬,任其自生自灭。但网络流言或谣言有所不同,它的影响远比现实深远,所以对于网络言论不能一味的听之任之,假如网络言论严重伤害了某个人或某个单位,当事者一般是不能假装糊涂不闻不问的。网络流言的令人尴尬之处也在于你往往不知道流言的始作俑者到底是谁,除非事情到了严重影响声誉与利益的程度,否则当事人会考虑到挖掘源头的成本。

就邹恒匍事件而言,流言的来源自然一清二楚,其流言不止涉及北大某个学院的院长教授,邹的言论几乎将北大的教授们一网打尽,所以北大做出回应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北大有关部门最初斩钉截铁般的回应有失水准,由此可以看出某些部门发言人的应急水平。如果北大一开始就不是匆忙撇清所有的嫌疑,而是要求邹先生配合调查或提供证据,假若邹不作回应,不妨走司法程序,这样网络舆论就不至于一边倒地把矛头指向北大。

当然,做马后炮式的点评并不难,临急之际谁都可能乱了方寸,原也是情有可原的事。不过这种时候当事单位的任何个人最好还是三缄其口,否则成为网民的靶子也就在所难免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607513.html

上一篇:北大真热闹
下一篇:谢谢干女儿!--一份迟来的致谢!
收藏 IP: 137.189.49.*| 热度|

11 刘洋 陈小润 刘立 鲍海飞 韦玉程 吕喆 戴德昌 钟炳 邹丽嫦 yxh3161 xiaxiaoxue8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1: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