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中国的学术有出路吗?

已有 5905 次阅读 2009-10-27 11:48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涂博士之死惹来科学网战火纷飞,马甲与匿名游客乌烟瘴气的谩骂不值一提,博主间一边倒的辩论的确发人深省,矛盾的焦点还是中国的学术环境。现实生活中也许都忙于生计,大家无暇谈论这些事情,科学网是个放松的地方,大家也就把这里当成了发泄的场所。曹大侠出差前且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粗陋看法,不过这次就请擅长骂街行为艺术的马甲与游客们免开尊口了,本人不在家,没人帮我打扫卫生。

 我不想就涂博士之死是“环境造成还是抑郁症造成”这个问题再发表任何看法,在谈学术环境之前首先泛泛地谈一谈现代人的自杀,这对于我们每个身在“江湖”之人或许会有所启发。不过要声明一下,我谈的自杀事件与涂博士自杀无关,也无任何暗示的意思。我相信如我这般年纪及更大年纪的人自杀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原因有二:1、经历了太多的事,也看透了很多事;2、大家没做过小皇帝或小公主,从小比较独立。自杀者一个极端的事例是中学课堂上老师批评了一个学生(绝对没有打骂),学生受不了了,以血肉之躯做了一次自由落体试验。据说这个学生平时到也没被发现有什么抑郁症状,只是从没受过委屈。还有一个中学生(我似乎在一篇博文中说过),在教室里与一个女生搂在一起接吻,正好被走进教室的老师看到了,老师批评了几句,结果男生跑到办公大楼上扬言要跳楼,吓得校长、老师慌慌张张地站在楼下哀求,这个男生说除非老师向他下跪,否则就跳下去,万般无奈之下,老师只好下跪,男生得意洋洋跑到教室宣布:“老师向我下跪了”。请问老师何辜?学校何辜?我想表达的是,除了抑郁症可能导致自杀,缺少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样可能导致自杀,自杀者往往将某种不如意事情无限放大以至于无力自拔。从小我们就接受过这样的教导:温室里的弱苗经不住风霜雪雨的洗礼。这正是如今的大学生们致命的弱点。客观地说,独生子女政策不是个好政策!它控制了人口的数量,却带来了新生代的心理脆弱。

 中国的学术环境如何?是谁造成的?这两个问题回答起来很艰难,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身在其中,如鱼得水者高唱赞歌,生不逢时者心灰意冷!可是我们想过没有,我们在做什么?如果我们也春风得意了,我们会怎么做?会不会和我们正在指责的人做着同样的事?有人或许会问:“你自己如何?得意乎?失意乎?”我可以告诉你:“我既不得意,也谈不上失意”!你若问我如何看待目前的环境与自己的处境,我送你一句大家熟悉的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就是我对人对事的态度!中国的浮夸之习气由来已久,不独学术界如此,所以如果你认为学术环境恶劣那绝不是学术界本身的罪过,也不是学术人的罪过。万物求生是本能,换成你也是如此,为什么吃不着葡萄偏喊葡萄是酸的?葡萄永远是甜的,只是有人吃到了,有人没有吃到,有人该吃却没吃到,有人不该吃却吃撑着了,如此而已。为什么动辄攻击学霸?是谁制造了学霸?我们能不能制止学霸产生的源头?如果制止不了,在这儿哭爹喊娘有用么?

 记得有一篇博文中提到,私人老板提供的横向课题是不可能靠关系拿到的,因为私人老板心疼自己的钱,一般情况下的确如此,可有些时候也不尽然,只要其中存在“交换”关系,就有可能打破常规。老板的唯一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为了这样的目标有些老板或许会循规蹈矩,而有些老板则可能不择手段。但不管怎么说,“利润最大化”也许可以借鉴到学术评价中来,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术上的“利润”指什么?是SCI还是别的?这正是困扰中国学术评价体系的致命“瓶颈”。中国的学术评价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评价指标,二是评价方式。只有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学术环境才可能真正改变。

 我曾经在一个场合中提到香港中文大学的管理体制,有人反驳:“我们能按人家的模式来做吗?我们只能做我们能做的事情。”尽管我对很多单位组织各种类型的出国考察感到迷惑,迷惑之处在于既然资本主义的模式不适用于中国,那么考察的目的是什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过我还是觉得反驳者的话不无道理。因此,我越来越迷惑,越来越迷茫,忽然间,一种莫名的抑郁袭上心头,楼在哪里?跳?还是不跳?这是个问题!

 有人认为,人才引进可以改善土壤,这已经是烂得不能再烂的话题了,科学网新定了三条红线,到此为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265405.html

上一篇:活着,一切才有意义!
下一篇:数学与生活—矛盾论
收藏 IP: .*| 热度|

23 李侠 刘苏峡 刘进平 蒋永华 陈绥阳 赵明 曹聪 陈安 钟炳 杨秀海 曹鹏 李宁 吕喆 迟菲 刘畅 苗元华 柳东阳 李学宽 贾伟 iwesun hao 侯振宇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8: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