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都空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ivaxin

博文

毕加索大展印象 精选

已有 7086 次阅读 2012-1-15 21:52 |个人分类:唯美世界|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展览, 毕加索, 艺术家, 画风, 西方美术

    重庆回来就忙着改卷子和处理访学的事,好不容易抽空在最后一天去看了毕加索大展。尽管号称“大展”和实际的展览量有点名不副实,但能够在家门口近距离看到大师的作品也是难得的机会。

    印象派之后西方现代艺术最重要的巨匠,非毕加索莫属,无论从作品数量,人生经历,个人声望和财富,艺术风格的多变和突破等等角度,毕加索都形成了一个后辈艺术家无法跨越的高峰。这个出生于1881年的小个子西班牙男人,刚出生时差点被认为是死婴,接生的医生朝一动不动的婴儿喷了两口雪茄烟后,孩子竟奇迹般地哇哇大哭起来,而且还活了91岁。于是,在91的人生中,这个如西班牙愤怒公牛般的男子仿佛永远不知疲倦,不断向西方艺术界扔下一个又一个手榴弹,引起一场场的震动。

    整个展览共囊括了毕加索40幅左右的作品,主要是油画和雕塑,与毕加索总得作品量相比,展出的作品仅仅是沧海一粟,不过作品在时间跨度上覆盖了毕加索从青年至老年的各个艺术时期,还有一些特别有意义的作品,比如毕加索为朋友、妻子、情人、子女而创作的各件艺术作品。所以整个展看下来,可以清楚地了解毕加索艺术风格的转变,以及他丰富而跌荡的人生经历。

    提到毕加索,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他那些光怪陆离,奇形怪状的抽象画,但实际上他的艺术风格并不仅仅局限于抽象主义,而且毕加索总在不断地否定自我,否定传统,所以他艺术风格十分多变。由于出生于西班牙的一个艺术家庭,又受到身为美术教师的父亲的熏陶,毕加索少年时代就显示出惊人的绘画天赋,而那时他的画风明显受到西班牙古典画派的影响,非常的学院派,这次展出中就有一幅毕加索15岁是画的人物画像《赤足的少女》,画面十分细致,色彩、光影、明暗、立体、透视的运用已十分成熟而老道,可以看出画家扎实的基本功。

    毕加索尽管是西班牙人,但却在法国生活了70多年,而且他画风的第一次转变也是从他18岁时踏入当时的艺术圣地巴黎。但最初闯荡巴黎的毕加索生活并不如意,生活穷困,艺术前途迷茫,再加上与他一同来到巴黎的好友诗人卡萨吉玛斯的离世,令他长时间地陷入忧郁、低落、消极的情绪之中,而这种心理也自然而然地反映到那个时期的画风上。毕加索创作了一系列以凄冷、阴郁蓝色为底色的作品,作品中的人物也大多弥漫着无助、苍白的神情,之后的艺术评论家们把他这一时期的作品风格称之为“蓝色时期”。

    在巴黎蒙马特尔山的斜坡上有一个小广场。广场旁边很久以来就有一座破旧不堪的小楼房;在这座小楼里,曾住过高更这样的艺术巨人以及一大批最终未能成名的作家、画家、诗人。这座建筑物很像塞纳河上妇女们曾经用来洗衣物的那种船,雅各布把这座破旧的楼房称作“洗衣船”。这就是毕加索的栖身之地——拉维南路13号,在那里毕加索邂逅了第一位情人和妻子费尔南德,一位年轻的女芭蕾舞者,他与费尔南德的热恋,也使毕加索的画风从清冷灰暗,转向缤纷浪漫,这一时期的作品底色明显温暖很多,甚至弥漫着童话般的色彩,所以被称为毕加索的“粉红时期”,可惜的是这次展览没有这一时期代表性的作品,只有一幅点彩手法的画作,有点接近这一阶段的风格。

     西方艺术的繁荣除了艺术家之外,画商和收藏者也是十分重要的推动力量,而巴黎这个艺术中心使毕加索得以认识了形形色色的画商和收藏家,他也碰到了他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伯乐和知己,斯坦因兄妹,这对来自美国的兄妹第一次走进毕加索的画室,就被他的画风给惊倒了,立刻用800美金购买了画室所有的作品,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这对兄妹大批购买毕加索的作品,而且介绍毕加索认识了不少艺术评论家,画商和收藏家。一时之间,“洗衣船”画室人来人往,年轻的毕加索尝到了成名和富有。也许为了被成时的主流艺术界所认可,毕加索这一时期的作品趋向“印象主义”和“古典主义”的风格。

    另外长子保罗的诞生,也使毕加索经历了初为人父的幸福。这次展览非常重要的一幅作品,就是毕加索的《保丑角的保罗》,画中的保罗面庞白晰红润,神态单纯而懵懂,人物的轮廓线条十分纤细,仿佛保罗被一团清新的白光所笼罩,像个可爱、俏皮的小天使。

     

      毕加索艺术风格最重要的转变,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塞尚,毕加索曾称塞尚为“我们所有人的老师”,“他们”指的就是和毕加索一同引领“立体主义”风潮的众多艺术家们,马蒂斯、布拉克、阿波利奈尔等等。“立体主义”的画风完全打破了长久以来“古典主义”、“印象派”线条柔和、精致,色彩优美,强调明暗,惟妙惟肖的特征,一反常态地以粗旷、野性的线条,视角冲击力较在的大色块来描摩人物和风景。毕加索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非《亚维侬少女》莫属,据说毕加索为创作这幅作品画了无数的素描和习作,才最终完成这幅可以说是“主体主义”里程碑式的作品。这次展览上并没有《亚维侬少女》的原作,但还是看到了几幅习作。

    这一时期毕加索还热衷于用不同材质,色彩的平面素材进行拼贴式“立体主义”的尝试,展览中一幅《有胡子的男人》,便是这一风格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出,他后来“超现实主义”的征兆了。

    毕加索曾说过自已少年时代就可以画得像拉斐尔那么出色了,但却花了一辈子时间才能画得像个孩子。毕加索成名甚早,立体主义之后,毕加索仍马不停蹄地寻求突破,而那个时代盛行的达达主义、未来主义的风潮,让毕加索在二维的平面上探索描摩动态的人物,甚至人物的心理特征,比如毕加索最经典的侧面与正面相交的人物造型,便是想表示画中人物时而正视观者,时而以侧脸面对观者两种不同的状态。于是形成了他在“立体主义”之后的“超现实主义”时期,“变形时期”。     

    这次展览所有毕加索的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为生命中七位情人所绘的大量肖像作品,而且毕加索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恋爱的初期,为情人绘的肖像画大多是美好清新的,而到缘份将近时绘制的肖像则是诡异奇怪,玛拉、玛丽、方斯华皆如此,可能只有他的最后一任妻子杰闺琳,逃过了老毕的魔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1290-529240.html

上一篇:闹心的网络密码
下一篇:悼中国集装箱之父----刘鼎铭教授
收藏 IP: 118.135.9.*| 热度|

27 李学宽 武夷山 曹聪 刘庆丰 苏德辰 李泳 傅云义 陈绥阳 张玉秀 陈安 傅蕴德 吕琳媛 罗帆 武京治 李维音 陈斌 刘艳红 陈湘明 鲍得海 周猛 迟菲 吴中祥 杨正瓴 吴吉良 crossludo tuner ZeroK

发表评论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7: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