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都空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ivaxin

博文

觉得挺有意思的几个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

已有 5778 次阅读 2010-9-2 14:06 |个人分类:科研大爆炸|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浏览今年国家自然基金管理科学部资助的项目,发现有几个项目的立题挺有意思,并没有着眼于国计民生等众多研究者关注的宏大问题,而是努力内审,关注科学研究者自身的生活环境,反而令人耳目一新。

一是华中师范大学的王伟军老师的Web2.0环境下科学研究中的知识交流与共享机制研究,确实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研究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途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本一对一的交流,转变为可以多人在线就某个问题就是交流和讨论,而且在Web2.0环境下更容易、更方便地将众多同一领域的研究者集聚起来,突破了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比如科学网、众多学术论坛等已逐渐成为研究者们知识交流的重要平台,每个研究者们都应思考如何顺应潮流,最大程度地利用网络这一新的知识获取和交流渠道。

二是中山大学的王永丽老师的中国文化背景下工作-家庭平衡的结构、内涵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现代社会事业和家庭的平衡问题可以说是日趋尖锐,工作家庭的平衡说小了有利于维持家庭的幸福,说大了有助于构建社会的稳定和谐,而且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下,探索工作家庭的平衡更有现实意义。人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如今以科学的研究视角来审视家庭关系,是否会为徘徊于婚姻围城中的现代人提供有价值的启示,十分令人期待。

三是清华大学的汝鹏老师的中国科技决策中的政府官员与科学家关系研究:基于知识与价值的理论构建和实证研究。政府决策常为社会垢病的一点便是所谓的“外行领导内行”的问题,特别涉及专业知识较强的科技决策究竟是领导说了算,还是专家说了算。同时,不少科学家同时也是官员,这一双重身份究竟是有利于还是减损决策的合理性。真正的科学家最重要的是具备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但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离不开政府的认同,尤其是在中国国情的环境中,相信每个研究者都会或多或少地为这一问题而困惑,因而非常期待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会贡献有价值的答案。

四是广东工业大学的晋琳琳老师的科研团队行为整合的机理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科学研究是团队行为,独木不成林,众人拾柴火焰高,但不同的人其价值取相、行为习惯、性格特质自然相异,在这种情况下整合协调好了就能产生病1+1大于2的效果。成功的科学家背后都有优秀的团队,如何构建一个稳定的科研团队应该是每个渴望成功的研究者不能忽视的问题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1290-358628.html

上一篇:回到上海,开学在即
下一篇:Inception后遗症----《盗梦空间》观后感
收藏 IP: .*| 热度|

6 武夷山 孙学军 曹聪 黄晓磊 许培扬 唐常杰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