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宝岛(3)花莲
宜兰离花莲大概要4个小时的车程,但是我们从早上9点出发,4点左右才到。因为被沿途的美景吸引住,不时的停车观看。
从宜兰出发穿过鱼米之乡的冲积平原进入山地的地方看到了一个海港,这个海港叫苏澳港。港口三面环山,湛蓝的海水从太平洋涌入,通过防波堤后,逐步变得风平浪净。在岸边,有一些军舰停泊着,似乎很长时间都没有出海。从军舰往外看,是烟波浩淼的太平洋,在看不到尽头的洋面上,不时看到商船经过,海鸥在船的周围飞翔。看到这恬静的军港风光,我一时想起,从连战先生到大陆的破冰之旅到现在,海峡两岸和平相处已近10年。
从苏澳港向南走,大巴车几乎都是在海边的苏花公路上行进,除了经过山凹的地段,公路似乎是挂在面朝海洋的悬崖上,扑面的海风经常从车窗吹进来,使人的脸颊暖洋洋的。在公路经过山脊的高处,常常有观景平台,于是车就走走停停,让人们下来与美景拍照。在这些观景平台的下边是咆哮的海浪,它们总是不停地向怪石密布的岸边砸来,最后化做雪白的浪花四散,与东坡笔下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景色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从观景平台转过头来,则看到上千米高的翠绿色的山壁屹立在海边。这是由于在地质活动中,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相互挤压使台湾岛快速抬升的结果,这种在海边相对高差很大,没有平原和台地过渡的地形在大陆沿海是没有的。由于没有过渡地形,太平洋的热湿气流和高山相互作用非常强烈,降雨丰沛,形成了山坡上的湿润森林植被。
在接近花莲的一条由西向东注入太平洋的峡谷中,横贯着一条有名的公路即中横公路和苏花公路相交。这条公路是50-60年代退伍的国民党老兵修建的,公路弯弯曲曲在峡谷中延伸,时而钻入洞中,时而跨过峡谷河道,非常险峻。在峡谷的两岸和山峰,是太鲁阁国家森林公园,据说园中有植物1000多种,是台湾亚热带植物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当我们参观考察的时候,看到了险峻的山体,幽深的峡谷,高耸的山峰,茂密的森林。由于海拔高差大,植被垂直地带性非常明显。考察的当天,正值下雨,山峰云雾缭绕,从山峰上流下的水形成瀑布,犹如玉带从天而降。在保护区,少数民族建筑也非常有特色。各种房屋楼阁,甚至卫生间都具有民族风格,建筑物都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并和当地的环境融为一体。
值得一提的是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人员非常少,主要是科研人员、安保人员和宣传人员。当地群众环保意识特别强,他们认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保护是他们的职责之一,保护好自然保护区也是对他们的回报。因此,从太鲁阁自然保护区成功可以看出,自然保护区能保护好不在于管护区安置多少力量,而在于群众能形成自觉的保护行动。
参观完自然保护区后,第二、三天代表团成员都在花莲的国立东华大学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参加第十三届海峡两岸三地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术研究讨会。中国科学院、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香港中文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东华大学、国立屏东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贵州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近5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对两岸三地流域管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工程建设的新理念、新形势与功能提升;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评估与防减灾体系;湖泊、河流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资源-环境-生态和谐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理论与实践6个专题进行了研讨。我在会上报告了植物多样性与土壤侵蚀关系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
国立东华大学是一所非常美丽的学校,校园坐落在沿海的宽谷盆地中。教学楼、图书馆都是西式建筑,大面积的草坪、人工湿地、热带亚热带植物、常春藤布置在建筑之间,显得非常有生机和活力。站在校园中一眼就能看到学校前面覆盖着茂密森林、能拦挡太平洋风暴的绿色浅丘山地和校园后高高的中央山脉,和围在山腰上的淡淡白云。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做学问的好地方,而且学术环境也好。具体表现是,在台湾,科研上走关系获取项目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少,大学教授考核没有特别重视课题经费的数量,教授的收入主要是比较优厚的工资,其收入与课题经费的大小关系不大。而且就从这次会议看,尽管这是一个级别很高的会议,但台方参加会议的人员都是相关专业的专家,没有无关的人员,大大减少了办会成本,提高了会议效益。
在交流中有趣的是台湾专家对大陆的一些科研方面的词语的意思不是能够很好的理解。如有台湾主持人介绍学术报告专家时,提到大陆专家主持国家项目,对“九五、十五、攻关、支撑、973、863、星火计划、948、重大专项、重中之重”这些词不甚理解。这说明由于几十年的交流人为阻碍,科研文化产生了差异。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1 0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