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angjin 同济大学数学系,风险管理研究所

博文

大学为什么不可以宽进严出? 精选

已有 7684 次阅读 2009-4-20 17:51 |个人分类:问题讨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教育, 毕业生, 教育改革

谈到大学教育的问题,总结下来,大约有下面几种:
 
一、中学的应试教育使大学生源高分低能;
 
二、唯文凭论和扩招使文凭注水,使大学毕业生越来越水,硕士、博士也越来越水;
 
三、学生大学学习后即不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也没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为了解决问题,大家也想了不少办法。例如提倡素质教育,试点自主招生,严格考试制度,采取实习试验等等。但都好像见效不大。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制度造成了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人才这件事在方向上产生了偏差。大学是培养精英,还是提高全民素质,或是训练普通劳动者都不清楚了。更有把大学被当成了待业中转站那就更离谱了。现在我们来一项项分析:
 
首先,现在的高考制度必然引导中学唯高考马首是瞻的现状。说一千道一万,素质教育是软的,看不见、摸不着,高考升学率却是硬的。别人都在抓,你不抓,升学率一降,学生,家长都会跟你急,这势必影响到入学率,甚至饭碗。这会逼迫最明智的中学校长也不得不抓应试,素质教育只有往后排,明知不妥也没办法。说到高考制度,这么多年来口水不断,但大家还是同意这是目前相对公平,争议最少的办法。这样就进入一个死结,明知问题所在,却没有办法解决,自主招生也只能小修小补。
 
然后,大学扩招已见后果。中学毕业考上大学,独木桥早已变成康庄大道,人们已从过去的争入学,变成了争进好校。但大多数人根深蒂固的潜认为是:大学录取通知书=大学毕业文凭。所以一些学生一进大学,就以为进了保险箱,成天泡在宿舍打游戏。一旦挂了,学生哭,家长闹,一遍一遍地找人。好像老师成了罪魁祸首。很多时候校方息事宁人。事实上,大多数学生都可以顺利毕业。但这样下去,不“水”也难。更有的大学,把自己下降为中学,把考研率作为办学指南,才产出一批只会考基础课,不懂专业课的考研生,这在许多老师的博文里都有反映。另外,太多的学生必然导致教育质量下降。我的课常常上百个学生听课,一学期下来,除了几个常爱问问题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叫不上名字,有的同学连面熟都没有,怎么能发现他们学习中的问题,怎么因材施教?
 
再者,传统上大学是精英教育,不是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教学大纲都是围绕这个转的。大学扩招后,这些东西都没变,生 源质量却下降了,毕业生的去向也面向了各行各业。这样必然使得学习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这就是精英的学制要造就普通劳动者,一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高不了,因为除了混文凭,学的东西有什么用全然不知。必然使学校生产了一批高不成低不就的夹生品。
 
那么,我们能不能换一个思维,既然种种问题出在制度上,为什么不让大学宽进严出呢?高考仍然需要,但不是像现在这么严酷。理论上大家都可以进大学学习。每个大学可以设置自己的门槛,但入学门槛应该比较低。时间也自由。只要修满学分就可以毕业。但每年学校毕业的人数是有定额的,即毕业门槛比较高。每个专业可以制定自己的学分标准,学生只要达到这个标准就可以拿到文凭,达不到可以继续学。但每门课要设一个考试上限,如3次,不能无限次考下去。没有补考,不会有差生对差生易过的现象。未过的学生只能和下一届的同学一起考。通过率可以参照德国的办法,不管考卷难易,设一个通过率(德国是50%),这个通过率可以根据毕业比率确定。对跨学科的专业处理起来也比较容易。对不能通过的学生,学校可以考虑开一些面向实际的课程,与社会需求接轨。我曾经咨询过公司人事部门负责人,发现被裁员的人,特别是工作表现不佳的职员,一般都可以接受,但为什么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拿不到毕业文凭这么难接受?关键是习惯理念做怂。
 
大学宽进严出有什么好处、困难和可行性呢?
 
好处是明显的。
 
第一,中学没有了升学压力,中学会更注重素质教育。学校不是以入学率为衡量,而是以大学毕业率为衡量了。因为只有人品素质学识俱佳的学生才会最终成功,才能最终给学校带来荣誉。
 
第二,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自由度。中学毕业生可以立即进大学专攻某个专业,也可以先进社会工作一段时间再进大学,或者中间出去工作一段时间。这样,对于晚熟和家庭困难的学生特别有好处。学生挑选专业也更有自信和爱好。现在学生在懵懂中已被家长和老师挑好了终生专业有点过分。
 
第三、新的考试制度下,通过不通过不再是老师的事了。考生要和其他一起参加考试的同学竞争。这样也可以减少作弊现象,因为帮同学作弊可能使你自己通不过。同学们之间也会互相监督。
 
第四,拿不到大学文凭的同学多了,拿不到大学文凭这件事也就不再难接受了。文凭难拿了,文凭含金量就升高了。考研的质量自然会上升。
 
第五,即便拿不到毕业文凭,那个肄业证,也有大学的生活经历,也能建立同学关系网,对学生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如果不能接受,换种说法,毕业证人人发,但对合格的毕业生发优秀毕业证书。
 
困难在哪里呢?有办法克服吗?
 
对大学来说,马上面临的是上基础课人数众多。可能超出学校的承受能力。但现在有网络,可以以此辅助。事实上,现在开了那么多分校,很多老师在外兼课,结果也差不多。而作为以基础课为先修课的专业课,人数必然下降,老师就有精力更好地辅导学生,使质量提高。然后就是高考的压力转嫁到大学学分的头上,但不是一张考卷定终身,压力已被分散。一门考试可以考几次,过不了可以转修别的学分。而且考生考试能不能过按比例决定,不在老师,也不在学校,只在你学得好不好,以及带点运气的,一起考试的同学素质高不高。老师和学校的压力都会减小。还有老师的评教需要用其它方法补充。
 
对学生来讲,主要是选择的压力增大。事先可能要对自己有个估计,因为在差点的学校可能能拿到毕业证,但在好学校就很难通过。有可能蹉跎很多年还在考学分。这样学校之间是不是可以建立一些承认机制,如某些学校的学分,本校是认可的,这样学生可以适时转学,以避免浪费太多资源。
 
这些只是抛砖引玉的想法,具体操作一定还有很多困难。工作在教管第一线的人一定更有体会。如果这块砖能引来有更好,没有玉,回拍砖也欢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46-227161.html

上一篇:几何大自然
下一篇:微积大自然
收藏 IP: .*| 热度|

11 周可真 阎建民 王鹰 鲍博 曹聪 杨秀海 陈国文 任国鹏 樊晓英 魏东平 wang1986168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8 2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