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入中科院数学所读研究生开始,我对发表论文充满了憧憬。那个时候只要能发个数学学报(中英文)就觉得自己很成功。此后,由于放弃了出国读博士,对中文期刊更是抱有特殊的感情。人在中国,总不能鄙视自己的杂志,甚至当时还有个小小的理想,那就是有一天在顶级国际会议上用中文做个学术报告,让老外来听听中文这个外语。这个心态或多或少有点民族主义的感情成分,也有一个奋斗中的青年的一种敝帚自珍的心态。十多年过去了,这两年选择不让我的学生发表中文文章,也尽量不去让学生读中文期刊的文章。尽管在过去十来年中,我和我的学生们在中文期刊上发表了近90篇左右的文章,我自己也为十几种期刊长期固定审稿。其中原因,是有如下想法的。
原因一、中文期刊虽然速度较快,在国内有很好的影响力,但是在国际上确实没有影响力。去年一个葡萄牙的学者来访问,提到了我和我的学生做的一篇文章,是关于四元数和HHT的文章,看了摘要,觉得很值得一读,可惜看不懂中文,于是在和我没有直接联系之前,请我的师弟给他翻译了一下。从这个示例表明,文章除非好到老外不得不看的时候,估计没有几个会花力气去请人翻译来看。其实那篇文章确实发的可惜了,应该可以在更好的国际期刊上发表。
原因二、中文期刊发表了大量的重复性的工作,影响了杂志的质量。就我多年审稿的经验来看,中文期刊的前沿性比国际一流期刊滞后两到三年。也就是说,在国际期刊上热门的话题,一两年多后就会在中文期刊上大量出现,而且都是国际期刊论文的验证或者小修小改。这样的情况是我不允许学生读中文期刊的原因。因为读了过时的文章是不可能跟上前沿进展的。
原因三、中文期刊基本上是博士硕士毕业的练习园地。我很少审稿看到独立的老师写的文章(指的是要求较高的学校)投到中文杂志上。稿源多数是学生写的习作。既然是习作,问题就比较多。比如,论述不清晰,引文不恰当,甚至有些表述不正确,数据不知道真假,等等。这些文章有些居然还能够发表出来。甚至审稿的时候还在两个顶级中文期刊上遇到了两篇纯粹是翻译的文章,文章中连图都是复制过来的。这样一来,中文期刊的质量可想而知。
原因三、中文期刊审稿不够严格。中文期刊审稿比较马虎,给的审稿意见大多数是非常简单。不像国际期刊,审稿意见可以有好几页,非常具体而且专业。其实,这些审稿意见对于该文的作者来说,即便是发表不了,也是很好的交流过程。中文期刊的编委们把关不够,没有做充分的过滤,来了稿件就丢给审稿人处理,这样对于审稿人的精力是不够尊重的。审稿人的选择也只是大同行,不是小同行,导致不能得到更专业的意见。对于审稿人的审稿意见的质量没有明确的要求,稿件收不收主观性比较强。我也经常收到我不是很熟悉的稿件,只有退回。这些都导致中文期刊的质量不能更上一层楼。
原因四、中文期刊对于关系稿的处理不够。我遇到多次朋友们请我帮忙给杂志社说话,请杂志社高抬贵手,我都婉言谢绝。但是未必每个人都会去拒绝。有时候审稿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拒绝审稿。
原因五、中文期刊普遍因为版面财力的限制,对于论文的长度有约束,多数限制在4-6页,如果多了就有惩罚性版面费。对于高技术研究来说,由于比较热闹,光是引言就需要说很多,更别说实验的分析。短短几页纸还很难把问题都说的很透彻。我们审稿国际较好的期刊的时候,经常碰到草稿有长达60页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只要不是抄袭和造假,就那个系统性和严谨性,让你都很难去说拒绝。说到接受率,我的一个国外朋友说得好,国际上真正的好期刊的接受率是很高的。其原因在于投稿的人都比较慎重,不会乱扔文章过去。我希望我们的中文期刊鼓励长文,而不是短文。
原因六、中文期刊在单位的评估中不作数。这些年研究所研究水平是越来越高了。现在的SCI论文都不能算数,要求在每个学科中排名TOP15%的杂志才算是好文章。对于中文杂志连学生毕业都会受到歧视。在这样的氛围下,暂时选择离开中文期刊也是对现实的妥协。
总的来说,我对中文期刊一直持支持态度,并且衷心希望中文期刊能像俄文、德文、法文期刊一样能够成为国际上主流期刊,能够在国际学术交流中没有障碍。但是,中文期刊只要还面临上面的问题,我的美好的愿望也只能停留在愿望中。我会一直尽我个人人微薄之力,为中文期刊的发展贡献力量。也希望中国的科研能够在本土得到第一认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6-423681.html
上一篇:
青春无价下一篇:
从和氏璧看专家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