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ongjianmin

博文

关于电影、电视中的细节

已有 3673 次阅读 2010-9-12 17:17 |个人分类:有感而发|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前几天偶尔看到科学网上有博文议论现在热播的《婚姻保卫战》,恰巧家人在看,我也时不时地跟着看了几集。虽然没有看几集,但连想带猜也知道个大概。应该说,这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尤其是它反映的主题是我多年前就关注的问题:家庭问题。

多年前开始,我就和不少学者探讨过“家庭经济学”的问题,甚至提倡过:“公共政策的家庭视角”,“应该制定能够保障愿意回归家庭的妇女权益的公共政策”。我的理由很简单,出自从一个家庭主妇的感性直觉和学过一些经济学知识的理性选择。好多人都喜欢把家庭比作“温馨的港湾”,事实上,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家庭应该成为躲避“急功近利”、“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避风港”,应该成为人们感情释放、精力回复的平衡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每一个家庭都和谐美满,我想这个社会基本上应该是“和谐社会”。

每每看到小区里让自己的孩子从小留守故乡儿却抱着别人家的孩子在聊天的保姆们,想到不少年轻的母亲为了”工作”不得不用工作赚来的钱去购买总让人提心吊胆的“奶粉”而放弃既方便又经济的“母乳”,我就在想,政府应该不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鼓励、引导人们自己管好自己的孩子呢?

我认为“家庭劳动社会化“促进了就业,却不一定真正提高了“效率”。“地沟油'"问题奶粉”等不仅仅折射出食品质量的监管问题,也不得不让人忧虑人们的健康成本问题;大量农民背井离乡走进城市人家庭从事家政劳务,不仅仅使许多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教育问题,而且使许多城里的年轻人渐渐忘记了生活最基本的常识、技能和习惯,这些也许今后都会成为难以计量的“成本”。

这些想法经常遭到批评,甚至我的日本导师也嘲笑我:我们换个国籍算了。我曾经和学生们说过:应该“脚迈向现代,心回归自然”。这样的想法,是不是脚也回归自然了呢?因为似乎实在是有些逆时代潮流,不敢做成论文,借《婚姻保卫战》观后感,在博客上独语一番,但愿不伤大雅。

其实此篇博文有些偏题。《婚姻保卫战》片尾:李梅将一本协议书(前面没看,不知道正式名称是什么)撕碎扔向窗外,电视结局定格在从高高地大楼上飘洒出的纸片上。我愕然了。大概导演认为:纸片很轻,所以不属于“高空抛物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54-362362.html

上一篇:学者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
下一篇:该拿的和拿得到的
收藏 IP: .*| 热度|

1 赫英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7: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