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候,一位读者留言,说我没说清楚地震到底还会在哪儿发生,说“是不敢说”。这实在是很冤枉我。我只是认为以后的地震可能发生的区域应该与历史的规律有关系。这个读者大概是想知道下一个地震在哪儿发生。我并不知道下一个地震在哪儿发生。
实际情况是,在中国几十年的地震预报中,从来不缺乏特别勇敢的人。就像八国联军打我们的时候,义和团用大刀长矛敢和鬼子的火枪火炮干。当时我们没有别的办法,这种勇气无疑体现了我们的不屈服。但是同时,对“刀枪不入”的信念未必没有一点作用。
几十年前,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非常惊讶于一些老同志的无所不能。无论什么工作,他们都能干。不管什么项目,他们都敢接。他们的逻辑是,既然你能,那么我也能。我怀疑这种信念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传统。尤其是我们的一些官员,他们喜欢这样的人。
但是我要说,地震预报这些年如果进步比可能的程度缓慢,那么这一定与这样勇敢的人加入进来太多有很大关系。我还要说,地震预报需要的不是勇敢。
地震预报最需要的是什么?是科学挂帅。
举个例子。我们的一种观测手段,十五期间建了一百多个台站。不管是否地震带,各个省都有几个。令人遗憾的是,在这次汶川地震发生地区却一个都没有。也许我们不能责备一些个人,谁在那个拍板的岗位上大概都只能这样决定。我想这是政府职能部门的运行规律决定的。
我在想,科学的进步与社会的进步是同步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给我们带来了希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01-26063.html
上一篇:
地震还会在哪儿发生下一篇:
地震预报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