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一次感冒,记忆中从未曾如此严重。
感冒初起于4月5日清明节,那天课题组来了客人,嗓子不舒服的感觉明显,吃了金嗓子含片。之后虽然断断续续吃了些清开灵胶囊,几天后的星期日感冒症状明显加重,体温38度,考虑第二天要讲课,到华山医院急诊吊了头孢和抗病毒的两瓶水溶液,当天晚上药物(百服宁夜片)作用下发汗又受凉,第二天上课时尽管对教学内容作了调整,下课时仍有虚脱的感觉。之后又吊了两次水,卧床休息了两天,身体似乎终于又属于了自己,直到上周末在天目湖附近爬了山,泡了温泉,方与这次感冒渐渐告别,今天算起来已整整两周的时间。
因不喜好运动,我的身体素质自幼不属于强健之列。对于“感冒”这位时常造访的不速之客,我的态度有些矛盾:一方面受到幼时家乡说法的影响,认为感冒象皮球越拍越高,对感冒过于敏感会失去抵抗感冒的能力,因此尽可能感冒时不吃药或少吃药;另一方面感冒也确实带给我许多困扰,让我对许多活动充满戒心,诸如运动担心受凉、把酒言欢后咽喉不适等,这些甚至难免改变脑海中世界的颜色。
过去的两周让我重新认识感冒这位老朋友。也许轻微感冒是保护人体的一种方法,提醒我们及时休养,避免危险的重症;感冒应是身体和我们交流感情的一种方式,让我们倾听内心的声音,知道身体所需。记得幼时受家乡说法的影响,时常“鼻涕过河”,这未尝不是影响身体素质的原因,如果经常性的重感冒可能意味着失去了轻微感冒的能力。
疾病首先是头脑对身体具有感知能力,这个意义上,不生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期待自己健康时对身体内病毒活动仍保持有感知能力,就像期待政府在安定团结局面下对社会问题也具有足够感知能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122-435088.html
上一篇:
科学结论的定解条件与科学主义下一篇:
学位论文之“炮弹打苍蝇”与“竹竿捅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