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观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ceinriver 大学教师 Email: yanjm@sjtu.edu.cn

博文

父亲的肺癌,我的遗嘱 精选

已有 9191 次阅读 2012-4-21 16:2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2012对我注定是个多事之秋,当我忙于工作事务并协助女儿应对高考之际,一生从未住院、接近耄耋之年的父亲查出了肺癌。因肺部的神经末梢极少,老年人对身体病变不够敏感,肺癌很难及早发现,父亲的肿瘤发现时处于局限期的后期,癌细胞的转移还局限在与肺部血液循环关联密切的部位(如颈部淋巴)。

肿瘤得以及时发现幸亏了一位老同学的细心帮助,算来已25年不曾见面,当年的小丫头早已成为县城名医,最近在省著名医院进修,曾探望作为老师的我的父母。鉴于我的两位伯父均死于消化道癌,父亲在饮食方面一向很注意,一个月前父亲低烧、无力、不想吃饭,腹部电镜检查时,老同学出于职业敏感要求扫描部位向上抬了一下,结果发现了胸腔存在恶性积液……,当天晚上与我通电话时告诉了她的直觉:可能是最凶险的小细胞肺癌。之后在省肿瘤医院入院10天内做了颈部淋巴细胞检测、支气管镜提取细胞检测、免疫组化分析,也不过用规定的程序印证着她的判断。

尽管癌症已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有半数因病死亡的人体内可见癌细胞的身影,但癌症的到来仍对病人和亲友具有震撼力。父亲和母亲能否承受?是否应告以实情?在外地工作的我和家兄以什么理由出现在父亲面前?我在之后的三十多个小时恶补有关癌症的知识,依我作为外行的理解,癌症是由于环境、遗传和心情等原因导致的基因缺陷引起的细胞叛逆,当这种叛逆不能被身体免疫系统控制时,形成了恶性肿瘤。虽认识到基因缺陷的根源,但具体基因缺陷详细理解和针对性的基因药物缺位情况下,肿瘤切除手术类似被枷的猎物断臂求生(父亲的病情已经不能允许),目前普遍采用的化疗、放疗方法无异于自饮血止渴,让我想起了托翁在《战争与和平》中描写的将蚂蝗置于胸部吸食人体血液,让烦躁的人感觉舒适些。

父亲的胸腔积液制约了放疗手段,尽管我对化疗多有疑虑,但以平缓中医手段面对凶险小细胞肺癌基本意味着放弃治疗。如今父亲已在省肿瘤医院经历了一期化疗,体重减少6公斤,化疗后的两周内使用针剂调理着血小板、白细胞等指标……,我与家兄早已回到工作岗位,妹妹在堂兄帮助下承担着照顾父母的重任。接下来的化疗要持续几次需要听取医生意见,我坚持一点:再次化疗前不但要血液指标合格,更要身体状况(吃饭走路)和精神状况能够充分面对化疗的毒药。如果化疗下的生存只剩下痛苦,就让化疗走开吧!

我认为与世间人类善恶一样,肿瘤之良恶之间没有明确界限,从这个意义上癌基本属于慢性病。但癌被妖魔化了,结果许多人被吓死了,另有一些人被治死了。只有糊涂的不知病情和很理性面对的病人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如何与癌症患者沟通,家属在这方面有共同的纠结,为此当时请教了科网的三火医生,她的观点我也很赞同:

“我不主张欺瞒的做法,他有知情权,他也有权在有限的时间里安排自己人生的路和事,所以应该让他知道,大家一同面对现实,争取调动自身的意志和力量,明白地走完一生。当告知病情时,他只痛苦一时,然后能够坦然面对。如果欺瞒下去,他会变得多疑脆弱担心忧虑的,最终也会耽误他要做的事。”,“其实欺瞒的话,往往人会带着怨恨离去,对谁都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最亲近的人更不应该欺骗的。有时候,想想现在的中国人没有什么信仰,对待生病、死亡的态度真是挺变态的。有生必有死,人人都要经历的,迟早而已,有谁能断定那归处就是可怕恐怖的呢,还真不一定。人死也是另一种存在形式,物质不灭,能量守衡,或许真的不像人看到和想象的那样。”

向父亲彻底隐瞒病情是不可能的。当进入肿瘤医院病理检查时他已觉察端倪,当医生摸他颈部淋巴时,求生的本能下他愤怒地推开医生的手,“我的病在胸部,你摸这儿作甚!”,数小时后我见到他时仍不免情绪低落,“怎么会这么快,唉!该怎么治就怎么治吧。”。确知癌细胞相伴两天后,他重新萌生了不屈于命运的生命激情,告诉我们兄妹“请告诉医生,如果能够手术即使10~20%成功希望,我也同意手术。人生百年也要死,我已活了七十六,多活少活几年能怎样?医生咋治疗悉听尊便吧!”

当天在他要求下一家人到附近的影楼照了合影,看!到底是专业摄影的

      
父亲的肺癌不排除与早年吸烟有关(已经戒烟30多年),也不排除每天做饭吸食油烟的影响(他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家庭厨师,临近住院之际得知我和胞兄要一同回去时说,“我不能做饭了怎么办?”)。在我看来,内因是根本,内因在于基因缺陷,或者说体内出现了具有不正确空间构型的反应靶点的DNA分子。遗传或环境因素可能是基因缺陷的成因,个性特征可能是缺陷基因的结果,也可能成为是癌症之诱因,但复旦教师于娟和Ken Wilber的妻子告诉世人:癌症并非源于致癌的个性缺陷。

兄妹中我与父亲个性体征最为接近,被癌细胞了却一生的可能性最大。前些日子家兄一句话,“当父亲需要面对死亡,我们也向死亡迈了一大步”,也提醒我考虑如何面对可能不期而至的癌细胞。也许二三十年后人类有很好的手段处理基因缺陷,但于我而言:生存的前提是生命的尊严,不接受任何可能彻底摧毁生命尊严的治疗措施;这个世界是绚丽的,不能够再体验世界之绚丽的我的生命也不再有存在的意义。

这一天果真来临,希望如《非诚勿扰II》中孙洪雷人生告别,可能通过电话,通过博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122-562055.html

上一篇:科学、传统文化都是灵魂的食粮
下一篇:《化工原理》教材之批判
收藏 IP: 202.120.50.*| 热度|

25 陈小润 武夷山 许培扬 刘立 王军强 杨晓虹 杨学祥 喻海良 褚昭明 李璐 王恪铭 孙庆丰 任胜利 虞左俊 王芳 张文春 许洪光 吴恬伏 陈国文 金小伟 曹聪 sunxiaofei outer hefery haoy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