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 Shazer曾撰文把焦点解决模式的谈话称为“抗拒之死”,这绝对是一种挑战世俗的观点。设想怎么能够面对一个不承认问题、还排斥自己的当事人(所谓的参观者型关系),让对方变得对自己没有抵触情绪。焦点解决谈话在这种看上去不可思议的事上展现了它的魅力!
假设面对一个声称“读书无用而不愿读书”的学生:
重要观点:抗拒或者抵触是有道理的,尊重当事人的主观感受,激发他们对自己的感受负责,是寻解之道的关键切入点!
应对询问一: “假设现在你是不读书了,你觉得给你带来的最大帮助是什么?”
含义:澄清当事人现在需求什么?期待的目标在哪里?
应对询问二:“父母肯定期望你听从他们的话,要发生什么,你才会听他们的话?”
含义:了解当事人当下需求什么,永远是谈话中最重要的任务。
应对询问三:“接下来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你会继续认为读书无用呢?”
含义:了解对当事人影响最大的是什么,进而了解需求。
应对询问四:“假设我问你的网友,你继续这样对你的帮助是什么,你认为他们会怎么回答?”
含义:利用关系询问,澄清当事人期望得到什么。
应对询问五:“这个问题是蛮棘手的,现在也不可能一下子解决,那我们约着下一次见面,看看会有什么变化,你看呢”
含义:先建立关系,暗示事情是在变化的,今天没有可能,不意味着接下来没有可能。
抗拒之死的秘密在于:停止用我们的参照框架去解读当事人,转而用我们的关切去澄清当事人内心的期许,进而才能邀请他们参加寻求解决方案的谈话。
分享几句焦点解决著作中常见的警句:
告诉我,我会忘了;跟我说,我也许不会记得。参与我,那么我将会了解。
讨论问题只会引起问题,讨论解决才会创造解决。
你不可能用造成问题的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
我们不可能真正地理解当事人,只会是有用的误解,或者是有害的误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016-443171.html
上一篇:
焦点解决谈话技巧之:如何面对抱怨型关系下一篇:
挑战自我——减肥初战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