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思唯尔(Elsevier):与中国科技一起成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yuguo 科学出版人

博文

记在清华“智网中心”与赵千川教授的一次短暂会面 精选

已有 12421 次阅读 2008-12-19 12:21 |个人分类:大学相册|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清华大学东门口的星巴克,被我们称作“爱思唯尔清华办公室”,一方面折射出爱思唯尔与清华大学长久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也反映我们远离海淀大学区,没有一个落脚之处,开会、见人之前,都会在这里稍留片刻。

这次来清华主要目的是对《清华大学学报》的一次年终例行拜访。浏览清华大学的网页,忽然想起何毓琦教授在博客里提到的“智能与网络化系统研究中心”(简称智网中心,CFINS)。我曾经与中心副主任赵千川教授有过邮件交往,相约在合适的时间见见面。冒然给赵老师打了一个电话,没想到他很爽快地答应了。

下午1点40在FIT大楼赵老师的办公室见到他。赵老师很年青,看简历34岁就已经是清华大学正教授了。这是一次非正式的会面,除了智网中心的历史,我主要就科研评价、科研人员搜集使用信息的习惯和难点等几个方面请教了赵老师。

赵老师很健谈,给我介绍了一些很有用的情况,也出了一些很好的主意。比如在谈到科研评价体系时,他建议我们与教育部有关部门合作,利用掌握全球四分之一全文文献和SCOPUS这样强大的二次文献数据库的优势,帮助中国建立比较客观的评价体系,至少提供有用的参照系。

在谈到如何帮助科研人员提高搜集使用文献信息的效率时,他建议我们关注国际学术会议,尽快出版会议录,给科研人员提供研究方便。因为国际学术会议是发布IDEA的地方,到这个IDEA成为正式的文章发表在正式的期刊上,通常需要很长一段时间。IDEA可以不完善,但很可能刺激科研人员的创造性。这个建议与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爱思唯尔正在开发一个新产品Procedia,就是要在最快的时间内把会议录放到电子平台上。

回来的路上,想到这一天还是很有收获的。我最不愿意整天坐在办公室里,收发邮件,上上网,时间很快消磨过去,但却不产生多少效益。人与人的交流是很重要的,多见见客户,多见见科研人员,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日积月累,不但对科研这一行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为将来做决策提供了更多的依据。同时也觉得在科学网上开博客很有收获,交了新朋友,扩大了信息量。如果不是何先生的博客,我是很难知道清华有智网中心的,估计认识赵老师的概率也基本是零。人生机缘巧合如此,令人感叹。

清华大学智能与网络化系统研究中心http://www.cfins.au.tsinghua.edu.cn/cn/about/index.php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86-51831.html

上一篇:美国政府需要一个“创新部”吗
下一篇:年轻的喝彩——参加科学网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颁奖晚会
收藏 IP: .*| 热度|

2 向峥嵘 ztianyi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07: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