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思唯尔(Elsevier):与中国科技一起成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yuguo 科学出版人

博文

做好学术研究的3P要素 精选

已有 5952 次阅读 2007-12-9 21:0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

 
 
12月2日,杨振宁在南开大学演讲时说:做任何学术研究都离不开三大要素,即眼光(Perception)、坚持(Persistence)和能力(Power)。(详见12月4日科技日报)
第一是眼光。这一点很好理解,即做学术研究要有独到的眼光,能够在常人看不到门道的地方看出门道来,他举的例子是吴健雄,说她知道什么东西才是真正重要的,在别的物理学家都不愿意从事证明宇称不守恒的实验时,吴健雄第一个做到了。
第二是坚持。因为前沿研究多半时候面临种种困难,需要能够坚持。当然太坚持也不行,如果走错了路,坚持会浪费时间——这是很复杂的事情。
第三是能力。他仍以吴健雄为例,吴能够做很复杂的计算,掌握着别人都没有的力量,使她能够迅速解决问题并成为该领域的权威。
 
这三点颇有启发性。验之以我所熟悉的社会人文科学,基本上也成立。拿第一条“眼光”来说,没有独到的学术眼光,做不成一流的学问。最典型的是文学界的鲁迅研究和红楼梦研究,这都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热门研究课题,也是学者扎堆的地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做不出有点新意的研究,在这一领域里根本混不下去。“坚持”在社会人文科学界另有别解,既从事冷门研究的学者要坚持住,比如著名的海外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专业是明朝漕运研究,脍炙人口的《万历十五年》不过是这一专业研究的副产品,要没有点把冷板凳坐穿的劲头儿,恐怕坚持不下来。“能力”自不用说,钱钟书就是最好的例子,真正是学贯中西,语言能力也是超常。最近商务印书馆印行的《容安馆札记》,其中有四分之一是外文笔记,杨绛先生说钱先生“最好的是英文,第二是法文,第三是德文,第四是意大利文”。
 
其实,眼光、坚持和能力都是很普通的字眼儿,这也是学术研究的常识。真正打动我的是三个英文词——我还是第一次了解这几个英文词在独特语境中的意义,由杨振宁先生的口中说出,自然增强了感染力。而且,这三个词都以P打头,堪称做好学术研究的3P要素。学到了一点新知识,与诸君共享。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86-12323.html

上一篇:我的第一次facebook经历
下一篇:科研经费的支出不能一手软一手硬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1 1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