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思唯尔(Elsevier):与中国科技一起成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yuguo 科学出版人

博文

我的第一次facebook经历 精选

已有 4510 次阅读 2007-12-7 10:4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我和我的加拿大朋友们

前几天给加拿大渥太华的Dory打电话,我和她及她的丈夫是很好的朋友。想当年我在渥太华大学学习时,他们夫妇最早邀请我去他们家,还给我介绍其他加拿大出版界及学术界的朋友。后来我搬家,住得恰离他们很近,所以时常往来。数不清在他们家里蹭了多少顿饭,后来他们的俩个儿子都把我当自家人了。他们是“闻香识YUGUO” —— 只要一做好饭,我必循香而至!

他们俩口子都在加拿大政府里工作,很忙,还要照顾两个孩子。有一次,恰有一个在外地的会议,夫妇俩同时被邀请,他们很想借此放松一下,过一下俩人世界,重温一下蜜月的感觉。家和孩子怎么办?想来想去就只好托付我了。于是我搬进他们家,当了一星期临时家长。早晨要把俩个半大小子催起来去上学,晚上要想办法把他们喂饱。我去超市里买了很多排骨,回家炖排骨,再来点什么麻辣豆腐之类的,全是家常菜。谁知俩小子吃得倍儿香,父母回来之后,他们迫不及待地说:你们离家这一周,our home smells like a Chinese restaurant!

由此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些年来一直保持联系。我打电话让他们发点最近的照片过来,他们说:上facebook呀,我们的照片全在那里!(www.facebook.com

以前听说过facebook,不过是在产业界的新闻里,与youtube, myspace等名字联系在一起,谁谁谁又准备收购他们了之类。听从Dory的建议,我也在facebook上注册了一个帐户,上传了一些照片,加了一些加拿大朋友在我的friends那一档里,每天晚上没事时,上去看看朋友们的近况且——通过录像和照片。

为什么上facebook

在facebook的宣言档里,我说,我上facebook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与远在地球另一边的加拿大朋友保持联系。

email太冷,电话太贵,facebook却温暖而且便宜——集录像、照片、电子邮件于一体,朋友们之间音容笑貌上的联系已经不是难事了。facebook里有一项功能:当你批准一个人作为朋友加入你的帐户时,可以说明理由和渊源。特别让我感动的是:Dory不是把我作为普通friend加入的,而说我是她 extened family!

两天facebook经验,虽然还是新手上路,但已经有点感觉了。原以为这东西是老外的,谁知一查,已经有一个庞大的中国人社区在里面,大概有15万多人。

facebook也是一种创新

当年Google在Moutain View的一间地下室里起家时,谁知道它会在几年后成为全球最牛的公司呢?网络为创新插上了神奇的翅膀。现在,这种互动式、社区式的网站已经风靡世界。许多产业都在想: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

爱思唯尔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已经琢磨很长时间了。前不久,公司宣布推出一个新的免费产品:2collab(www.2collab.com ) . 这是继免费科学搜索引擎Scirus(www.scirus.com)之外,供科研工作者使用的另一项免费产品。2collab的目的就是创立一个科研人员的社区,让大家能够与同行保持即时交流。

产品创新可以解读为公司之间的一种竞争,但持续的创新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广大的科研人员(用户)受益!

(雪夜围炉话创新之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86-12198.html

上一篇:学者的人间情怀
下一篇:做好学术研究的3P要素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3: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