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玻意耳抽气筒内铃铛的声响问题

已有 3050 次阅读 2013-2-7 14:13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铃铛, 玻意耳, 抽气筒

玻意耳抽气筒内铃铛的声响问题:一个“擬似”的话题
作者: mirror (*)
日期: 02/06/2013 23:56:45

《波意耳的抽气筒》是个好文章。对在学校里学习气体定律的孩子们会有帮助。当初的真空设备的意义,不亚于今天的加速器的说法很是到位。

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落:有个这种改进后的抽气筒,玻意耳把小动物如猫等放入接收器,抽气后发现他们很快就死去,这就断定了空气对于生命是不可缺少的。他把点燃的蜡烛放进接收器,抽气后发现蜡烛立刻熄灭,这就断定了空气对燃烧是不可缺少的。他把一个铃铛放进接收器,抽气后发现铃铛敲不响了,这就断定了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用猫等小动物做实验的事情,镜某表示怀疑。因为那会把仪器搞得很脏。为了一点掐人脖子会死的常识,不值当这样去做。蜡烛的实验倒是很有可能。“擬似”的话题是在下线的那部分。这个说法可以在很多书上看到。之所以说是“擬似”,是因为对于“抽气后发现铃铛敲不响了”的事实的解释有问题。也就是说,按照那个真空的程度,依然会有声波在空中传播。听不见声音的的理由并不是没有了空气就传播不了了,而是因为空气稀薄后外罩接受不了声波了。这个匹配的事情在耳朵的话题中说过。

玻意耳时代的真空,在今天看来,也就是1托(torr)的水准,约为大气压的1/100~1/1000。这个程度的真空量在做力学实验上是足够表现出大气压的力量来了。但是从分子的密度上看,不过是从1e19个/cm3减到到了1e17~16个/cm3,空气基本上是没有“伤筋动骨”。所谓“伤筋动骨”,至少要到这个数目到1e13个/cm3的档次吧。也许有人“不服”,说小了千分之一,不是足够的小了么?这种事情急不得。从水到空气,密度也差了1千倍呢,不能因此就否定空气的传播能力吧?

因此,听不见铃声的问题不单纯在于一个介质传播的能力,还有一个“接受能力”的问题。镜某比较“欣赏”这后一个说法。

这类事情往往很隐形、隐性。不是“好事之徒”一般也不会出来说这类事儿。但是类似事情在日常生活里常有发生。比如最近饶老师争议的毒药治白血病的事儿,就属于这种类型的。在镜某眼里看到的,是饶老师“把一个铃铛放进接收器,抽气后发现铃铛敲不响了”。然后饶老师就断定: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问题在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这个结论不错。但是的但是,“把一个铃铛放进接收器,抽气后发现铃铛敲不响了”并不能证明这个问题。但愿饶老师们能理解这个事情。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660284.html

上一篇:欣赏、喜欢和爱之辨
下一篇:“疑似” 还是 “擬似”
收藏 IP: 99.90.69.*| 热度|

2 曹聪 sz1961s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8: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