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我的 Corolla,我的 Camry

已有 6970 次阅读 2011-8-4 09:34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日本车, 丰田, Corolla, Camry

关于车的故事,洋插队的同志们都有一箩筐。车和房子是留学生活的永恒话题:车是缩小了的移动式房子,流浪的工具;房子是安居乐业以后的 vehicle,称作 “家”。早年出国的人之所以去国离乡,拥有自己的车和房子是动机之一。追求美好新生活,人之常情,从集体宿舍和拥挤公车钻出来的国人,车子和房子自然成为新大陆梦的组成部分。

话说立委在加拿大面壁五年,1997年找到一份美国水牛城的工作。当时真地是囊中羞涩,学生时代仅有的存钱一生孩子就全填进去了。来到水牛城步行上班一周,就琢磨买辆车,当然是二手。转悠半天,认定的是三年新的一辆白色 Corolla,8000美金,日本车啊,怎么看怎么喜欢。于是去贷款,说我在美国没有信用记录。真想骂人,我在加拿大的信用可是大大的好,加拿大驾照可以认,加拿大信用为什么不能用?

小心翼翼写了封申请信用的信件,带上第一个月工资单去找HSBC银行。银行管贷款的业务员是位黑妹妹,大高个儿,对人不屑一顾的样子。期间的波折细节忘记了,总之是最后反映到银行主管那里,主管看我有正式工作,为挽住我这个顾客,二话不说批准了我的贷款。

这辆车陪我们全家迎来了千禧年,直到2000年一场车祸焦头烂额光荣殉职,所幸我们车上五人却奇迹生还,只有轻伤(见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45,28510)。其实这辆车从来没有出过大毛病,不是车祸的话,我们是不会换新车的,甜甜对旧物特别有感情,要说服她也不容易。

来水牛城一年多赶上了美国IT大跃进,顺顺当当拿到华尔街1000万投资,我也做上了副总,正意气风发。有位华人女员工暑假给我做intern,我们就留下她转正了。她一高兴就去开了一辆崭新的Corrola回来。有一天她特地到我办公室,平时不爱说话的她,一本正经跟我说:李老师,您该换车啦。Corolla 是我们新员工开的车,您贵为副总,开它太掉价了;您看我们工程主任开的什么车,BMW。我听了觉得好笑,说:可是我找不到它的毛病啊。

找不到毛病是我没有比较、没有鉴别。后来有一天,另一位员工买了辆二手 Camry,请我帮他开回来,我终于第一次尝试了 Camry 的滋味。尽管是二手老车,开上手感觉就不一样。Corolla 轻飘飘的,遇上大风或者在高架桥上,老觉得晃动得厉害,随时要倒的样子。我井底之蛙,以为天下的车都这样,一直也没在意。可这个 Camry 就不同,开上去就像巡航式小坦克似的,呼呼地往前跑,一点儿动静都没有,速度上去了也不觉得。这种对比太强烈了,从此知道钱是钱,货是货,哪怕是同一家公司,不同档次的产品就是不一样。

车祸后换新车,非常自然地想到 Camry,我们全家都很喜欢。
 Camry 一开就是10年,最喜欢它的安静和音响,我的音乐之旅一大半是伴随着它进行的。比较过 Honda CRV,开上去视野是开阔了,可是噪音受不了,还是老爷车 Camry 贴心。

又到换车的时候了,跟领导商量,Camry 没有毛病,那就还是 Camry 吧,以旧换新。可是甜甜不同意,她对 10年老车 Camry 有感情,这里有很多记忆。那好就把 CRV 换掉,可是再换一辆 Camry,一旧一新,不闹得慌么?

又说来一辆 SUV?可太不低碳,我是乡下人,又心疼汽油费。也有建议德国车,我嫌太贵。车不比房子和股票,不是投资,纯粹耗钱。虽说一分钱一分货,可是我从来没有比较过德国车,也没有愿望做这种比较,更主要的是,从来没有对 Camry 有过什么不满,凭什么要多花几万块钱?

想起当年吃粗茶淡饭的美好生活,心里还惦记着解放全人类四分之三生活在水深火热的人民。后来我们生活改善了,反而不幸福了。究竟起来都是比较的错,鉴别的错。知足常乐是宇宙真理,没有特别的理由要做比较,就不要比较了。还是 Camry 万岁。

【附注:老友说2001年丰田是日本产自然过硬,后来的丰田在美国组装,质量就差远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71673.html

上一篇:丰田车的“帽子”系列
下一篇:镜子围脖:酒各有自己的杯子,也是个文化修养的问题
收藏 IP: 99.90.69.*| 热度|

3 李学宽 汪梦雅 吴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04: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