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得好:“事不过三,人不过六。”说的就是世界上的事情,如果重复三次以上就开始变得复杂了,然而就是再复杂的事情也不会有超过六度的复杂性。佛教中有三界、有六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六边形具有定位功能;上帝在工作了六天之后就休息了一天,接下来就只是重复上一周的工作……。
地球上有一个数学猜想,讲的是汝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人,或者说最多通过六个人汝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了,这个数学猜想也就是六度分割法,或者叫做六度空间理论,也叫做小世界理论。
一个人只能直接管理或者领导六个人,如果超过六个,那么管理效率或者领导效用就会明显下降,甚至是导致失败。
一个人最好的六个朋友的薪资收入的平均值,唯一决定了这个人的薪资收入,并且将是这个人当下薪资收入的期望值。 一个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居住人口,等于或者小于其周围100公理范围之内的六个城市的人口总数之和,或者说其周围六个城市的人口总数之和决定了这个中心城市的人口总数。
一个人来往最密切的六个朋友,如果多数为官,则这个人往往在走仕途之路;如果多数是商,则这个人常常在行商贾之道;如果多数是工农,则这个人就只能是一个劳力者了。
为什么呢?宇宙是万有引力的、世界是万象大千的、江湖是丰富多彩的、人类是贪嗔痴慢的、关系是因果错综的,而因果之理彼繁,未可一言能尽乎。纵然如此,仍有一众(生)、二群(集)、三分割之说法也。那么,小世界究竟是物质问题还是精神问题?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意识呢?
初始敏感之起源,《清静经》云:“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最初本觉犹明,不失清净之境。冯达厣曰:“一切种性皆在觉海之中,彼此融和,真实如如,无形相,无方所,为不可思议之法界总体。”一切种性惟经验幼稚,遇事注察,流为住著。然而,觉性一迷,无明顿起,以不可思议之法身得现有形相,方所之色身也。
拓扑复制之逐妄与会真,宇宙运行遵循其轨道,万物长养恪守其规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然而众生心中,此性未尝而有失,小而个人、中而社会、大而国家,恶业频频发生,虽有大善嵌入大恶之中,仍会天下斯乱也。如若假设人性本真、本善,而被无明所拘,不能识别本来面目,那么唤出本真、本善之路就为之会真也。
周期收敛之应世,有道是:“有序难,混沌难,由有序转为混沌更难。”佛教认为,大慈大悲合为万善资源,利他者为善乎,损他者为恶也。基督教认为,世界原本是黑暗的恶,上帝为大地播撒了光明的善。然而,佛教假设人性本真、本善,应世就是唤出本真、本善之道,如同日月往复、善恶相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